吸睛 专利技术先合作后转让 吸金 银行创投争相提供融资
南企星联科技超2000万元购买华南理工大学新材料专利技术

■星联科技ERE拉伸流变挤出设备。该企业凭专利技术获得融资。

■昨日,华南理工大学-佛山成果转化工作站授牌。

■依托千灯湖创投小镇,南海积极搭建资本与知识产权对接平台。
5月13日上午,在广东金融高新区知识产权转化·融资签约仪式上,随着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联科技”)与华南理工大学完成专利技术转让签约,标志着星联科技以超2000万元的价格买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发明的“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输送方法及设备”专利技术(简称“ERE技术”),抢占新材料产业发展先机。
这是华南理工大学以专利直接转让方式,首次转化超2000万元的项目。而星联科技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选择向华南理工大学购买核心专利所有权,这种“先合作后转让”的模式,为南海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产学研合作探索了新的路径。
南企超2000万购买专利技术
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全球首创ERE技术。与原有的剪切流变技术相比,ERE比螺杆挤出机能耗降低25%左右,使制品力学性能普遍提高20%以上。更重要的是,新技术可以加工此前无法混合的材料。同年,该专利技术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
由于ERE技术具有低能耗、弱剪切、短历程、输运能力强、混合分散均匀等特点,有利于解决高分子材料加工行业技术瓶颈。2015年开始,星联科技与瞿金平团队达成合作,对ERE技术进行产业化推进,目前已成功研发了“全回收高强度增产地膜”——高保膜,将对农业残膜进行高值化再利用,最终达到将“白色污染”变为“绿色循环”的产业闭环;比传统技术提高8倍生产效率的“神奇塑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高低粘混合和弱剪切的新材料制造等。
基于前5年的合作产生的良好效果,5月13日,星联科技选择以超2000万元的价格购买ERE专利技术。
“我们向华南理工大学购买ERE专利技术,成为专利权人,是因为经过长期的专利产业化探索,对该专利技术转化已经有底气与把握。”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明介绍,为了更好地推动ERE技术产业化,星联科技已于去年底在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启动建设ERE产业园,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将搭建“技术研发-应用开发-研发制造-检验检测”的应用开发闭环脉络,配套设备制造、制品生产、人才培训等产业服务功能。
瞿金平表示,选择牵手南海企业,既是基于前期双方的共同合作,也是看好南海成熟的产业配套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佛山南海以制造业立市,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完整,创新活力很强。”
强化产学研联动合作
对于“先合作后转让”的知识产权合作模式,张伟明表示,这将有利于企业与高校在实践中客观真实地认识专利技术的真正市场价值,有效提高科技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近年来,南海区也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重要平台,积极推进金融与科技产业创新融合,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为高质量发展探索南海新模式。
昨日,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的华南理工大学-佛山成果转化工作站完成授牌。华南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立成果转化工作站能获得稳定、有效的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实现产学研合作,通过成果再研发获取收益,更好地实现成果的落地。
用“知产
”换“资产”
同样看好ERE技术的广阔市场前景的还有金融机构。5月13日,南海农商银行与星联科技签约授信3000万元,支持该公司ERE技术实现产业化。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佛山知识产权单笔最大的授信金额。此外,广东猎投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与星联科技达成初步投资意向,计划以增资扩股的方式投资星联科技。
这并不是南企第一次用“知产”换“资产”。仅2019年,南海区共有50家企业获得3.32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70%以上为首次通过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贷款。
据了解,针对南海中小企业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自2014年起,南海区通过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贴息政策,大力支持轻资产的创新型(科技型)企业通过质押自身的知识产权获得融资。
“依托千灯湖创投小镇,积极搭建资本与知识产权对接平台。”南海区金融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底,千灯湖创投小镇入驻基金投向科技类项目合计136个,其中投资南海地区项目12个,累计投资金额3.63亿元。
而本次与星联科技达成投资意向的广东猎投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是千灯湖创投小镇的入驻机构。
南海区副区长乔吉飞表示,让金融资本与知识产权相结合,利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手段,使知识产权再发现、再扩大,将有效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辟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探索南海新模式。
探索知识产权转化新路径
为助力企业实现“知产”换“资产”,实现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近年来南海坚持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据介绍,在系列扶持政策的加持下,目前南海知识产权工作总体呈现出“数量增长,质量提高,结构优化”的特征。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南海区累计专利申请超16万件,累计专利授权超10万件。
同时,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全国专利质押投融示范区,南海依托“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南海)基地”,大力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育,通过组建多层次专业师资、开展学员实践评价、考评发证、学员信息化管理等工作,逐步形成了中小微企业人才培育“南海模式”。
目前,南海正加快制定促进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新扶持办法,支持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保护、境外知识产权布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
此外,在活动上,佛山市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接下来,双方将就专利申请快速预审、商标审查、快速维权、高价值专利培育等内容开展合作。
金融力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1
●2019年南海区共有50家企业获得3.32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70%以上为首次通过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贷款。
2
●2008年12月至今,全区200多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累计融资近18亿元。
3
●截至今年4月底,千灯湖创投小镇入驻基金投向佛山地区的科技类项目19个,累计投资金额约4.32亿元;其中南海地区项目12个,累计投资金额3.63亿元。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春妹李丹丹通讯员唐文辉李凤兰苗陈敏仪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刘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