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跨海”引才 线下“筑巢”留才
“云招聘”海外人才、发布系列人才政策、营造优质发展环境……南海积极下好人才先手棋

■在“海外人才归南海——2020‘疫’路同行招聘季”启动仪式上,企业HR连线海外求职者。

■看好创业环境,启明光大董事长黄良辉选择落户南海。

■“佛聘行动”首场空中宣讲会在广东金融高新区举行,为高校毕业生提供600多个优质岗位。

4月28日晚上8时,南海区举办“海外人才归南海——2020‘疫’路同行招聘季”启动仪式。疫情背景下,南海成为了国内首个面向海外留学人员举办专场招聘的城市。
启动仪式上,南海“诚意满满”:177家知名企业,共发布超过300个就业岗位;网红、企业HR“带岗直播”,推介南海企业及岗位,并现场连线海外学子,跨越半个地球视频面试;《佛山市南海人才认定评定办法》近期已修订完毕准备发布,海外学子即使尚未拿到毕业证或学业中断,也可通过“专家专业评审”“企业自主认定”等方式确定人才类别,享受相应的政策扶持。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疫情终究会过去,但发展不会停滞,越是先一步、快一招,越能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下好先手棋、形成新优势。
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不少城市开启了揽才行动。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中,南海如何拿出新“卖点”,增加人才的吸引力?
南海首尝 “云招聘”跨越半个地球
“岗位薪酬很有吸引力!读金融经济类专业的宝宝,不要犹豫了,赶快投简历!”4月28日晚上8时许,一场特别的直播在南海千灯湖酒店多功能会议室举行。网红主播与南海企业HR一同上线,向海外学子推介就业岗位。季华实验室、广东欧谱曼迪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HR还通过现场视频连线,对两名有意向的海外学子进行了“云”面试。
这是疫情背景下,南海区面向海外留学人员举办的专场“云招聘”,也是南海区首次尝试用网红带“岗”直播的方式,向全球广纳贤才。
“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人才,都欢迎四方英才来南海就业创业。”南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人才办主任潘伟华表示,疫情背景下,南海在全国率先启动“海外人才归南海”行动,目的就是帮助海外留学生就业创业,共克时艰,同时协助企业做好人才储备。
当晚,177家南海企业共发布了超过300个就业岗位。这些企业包括重点实验室、科创平台、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国内一流行业龙头企业、高校、医院等,需要的人才包括研发类工程师、技术类工程师、金融类人才等,年薪多在20万元至50万元。
这场跨越半个地球的“云招聘”,不仅是南海区切实落实中央“就业优先、创业带动就业”等稳就业政策的重要举措,更是南海政府贴心服务民营经济的一个明证。
南海是民营经济大区,民营企业家强大的进取心是南海经济飞速发展的不竭动力。疫情期间,民营企业家面临着很多困境。为此,企业“求贤”的动力增强,政府的服务也必须跟上。这场“云招聘”为企业和优秀人才架起一座有效沟通的“桥梁”。
据了解,自今年2月起,南海区已通过多渠道为区内企业与高校毕业生搭建起安全有效的对接通道,并将招聘范围扩大到全球。截至4月28日,全区共组织约700家企业参加线上招聘,累计提供逾6100个职位,推送求职者简历逾66000份。
疫情之下,更考验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城市的发展。南海通过多种方式来招才引才,让企业和海内外优秀学子都感觉到政府的作为和担当。
柔性引才 看重能力瞄准“高端”
南海不仅在疫情期间加大引才力度,事实上,在招才揽才这件事情上,南海从来没含糊过。
上个世纪80年代起,南海引入“星期六工程师”;
2011年,南海确立“人才立区”战略,成立区委书记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实体化运作专门机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搭建“1+8”人才政策体系;
2012年,南海实施人才计划,分别设立上海引才联络处、香港引才联络处、北京引才联络处,高效运作三大引才点;实施“蓝海人才计划”;
2014年,南海推出“人才强企”工作;
2016年,在全国首创并上线“人才板”;
2018年,发布“2+5”人才新政,启动人才分类认定,颁发南海人才卡。
产业优化升级和技术改造的关键因素在人才。对南海而言,引才的道路是无止境的。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源结构不断调整,使得南海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对不同领域、不同背景和不同层次的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能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成为检验南海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近年来,南海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对“两高四新”产业的扶持,区内科技型企业、重点实验室、科创平台加速集聚。目前,南海区拥有超过33万家市场主体、1931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全国“隐形冠军”企业、19家上市企业及43家挂牌新三板企业,9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
随着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南海对高端人才更加“求贤若渴”。潘伟华表示,南海正处在产业转型、城市国际化提升的关键阶段,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潜力大但任重道远,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未形成有力支撑,迫切需要一大批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此次,南海区“海外人才归南海——2020‘疫’路同行招聘季”启动仪式,是南海大规模海外引才的起步。南海区还与智联招聘携手,在南海企业人才招聘平台上增设了“海外招聘”版块。将“海外招聘”版块与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版块并列,为企业与海内外学子搭建便捷安全、精准对接平台,一站式解决人才就业、创业难题。
不唯学历,更看能力,是南海疫情期间招才引才的一大亮点。区委党联办副主任、区人才办副主任钟晓雄透露,《佛山市南海区人才认定评定办法》近期已修订完毕准备发布,根据该《办法》,对受疫情影响,尚未拿到毕业证或学业中断的学子,可根据其专业能力、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专家专业评审”“企业自主认定”等方式确定人才类别,符合条件的可享受配套人才扶持政策。
在潘伟华看来,南海要在这次疫情危机中找到机遇,就要下好先手棋,引进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
留才“卖点” 小城成本大城资源
若想“聚天下英才”,南海如何找准自己的新“卖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认为,“城市要吸引人才,首先要解决人才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说住房、医疗等配套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可以互补发展,通过交通的快速连通实现资源互补,人才可以在大城市工作,在周边城市生活。
引才不难留才难。在各式各样落户和补贴政策频出的“揽才”行动背后,真正能“留人”的因素依旧是城市的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水平。南海通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筑巢”留住人才。
美国乔治城大学博士冯明昊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2014年,他从美国毕业归国,曾在深圳、广州工作,2019年选择来南海发展。让冯明昊下定决心扎根南海的,有三个原因:南海新兴产业发展很快,其中新型生物医药产业是政府重点发力产业之一,与其专业对口;南海城市建设很新,现代感很强,生活成本低,幸福感很强;南海政府办事效率很高,特别是申报项目递交资料时,反馈很快、不拖沓、不为难人。
广东南海启明光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良辉也认为,相较一线城市,南海有“小城成本,大城资源”的优势,“我深深感受到,南海务实的工作作风和高效政府服务水平。”
正如外来扎根南海的人才所言,“小城成本、大城资源”是南海最抢眼的标签,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善的配套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南海招贤纳才最大的“卖点”。
地处广佛“超级城市”核心区的南海,300万常住人口中,汇集了来自海内外的超过53万名人才,连续6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二位,201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此外,南海区连续入选“中国营商环境百佳试点县(区)”行列,围绕政策、登记、服务、监管等方面,为市场主体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在这场“云招聘”中,广东省级实验室季华实验室提出了招聘需求,需要200名博士、100名硕士;而仙湖实验室对于氢燃料电池相关专业的博士需求,直接是“不限”。大量优质的工作机会都是揽才行动的“核武器”,也是人才能留下来跟城市一起成长共融的关键因素。
去年,南海向有志在大湾区创业置业的青年才俊伸出橄榄枝,推出专门人才的创业启动补贴、人才住房补贴和高铁通勤补贴等扶持政策,得到了不少优秀青年的青睐,吸引不少优秀人才来南海创业就业。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南海防控得力、治理有方,没有发生一例社区传播病例,没有发生一例死亡病例,体现了一个城市良好的社会治理水平。这是事关生存、生活的城市环境和治理水平,将是人才选择考量时的重要因素。
聚天下英才,南海需要亮出优质的生活环境,高效的配套服务,要让人才真正认识南海、认同南海、适应南海、融入南海、服务南海,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人才的核心功效。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蓝志中文/珠江时报记者黄婷柯凌娜通讯员基石
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刘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