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河流上的佛山状元

插画/李世鹏
◎文竹
(作者系佛山市作协会员)
要理清佛山作为状元之乡的历史,最早可从隋朝开始追溯。
从南汉(五代十国之一)刚直不阿冒死劝谏的简文会,到忧国忧民、为国捐躯的南宋状元张镇孙,再到耿直正义、满身才气明朝状元伦文叙及公正廉明的黄士俊,以及忠心耿耿、做事严谨的金玉君子梁耀枢,他们都凸显修齐治平的精神追求,彰显出独特的人格魅力。
有这样的状元,镶嵌在佛山岁月的年轮中,使得原本沉淀于岁月深处的文化底蕴更加厚重。街头巷尾传谈的都是状元郎的轶事,舞台、电视、电影有了状元的踪迹。使得已经在时光的洪荒中被冲洗得模糊难以辨别的状元影子清晰起来,甚至能从现代的岁月河流穿越到古代的状元之河。
在南汉时期,一个稚气的声音问道:“母亲,爸爸长什么样子呀。”“傻孩子,你拿镜子照照就知道了,你长得跟父亲一模一样呢。”“真的吗?”“真的,赶紧读书去。”寒风在到处是缝隙的茅草屋里渗透弥漫,蜡烛明明灭灭。母亲一边补衣服一边回答,突然哎呀一声,母亲不小心被针刺破了手指,血汩汩地流。“母亲你已经三天三夜没怎么歇息了,赶紧睡会儿。”“明天完成就可以赚到学费了。”他看着母亲的白发,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随后,又将思绪淹没进文字的海洋中。
这一天终于来临了,在科举考场奋笔疾书,在千军万马中他终于如愿见到皇帝参加殿试,对答如流,镇静自若……当圣旨宣读南汉乾亨四年(920年)寅科状元简文会时,他欣喜若狂。自此开启了他不平凡的一生,曾官至尚书右丞。简文会忠心耿耿,爱民如子,两袖清风。随着一场血流成河的皇位夺位战,他最后郁郁而终。从此佛山有了自己的第一座状元丰碑。
当年轮飞速向前,历经数年的风雨,状元丰碑已经有些黯然失色时,新的状元又将日子擦亮。
宋朝咸淳七年,在繁花似锦、蔬果飘香的季节,一支浩浩荡荡向状元报喜的队伍在喧天的锣鼓声如贯进入顺德的一个小村庄。张镇孙的名字在村里沸腾发酵。十年寒窗苦读终成状元,在南宋都城参加殿试,他挥笔疾书、慷慨陈词,一篇《廷对策》洋洋洒洒,好像印着一颗又红又大的爱国心——国家以民为命脉。“要实施召故老,求实才,以尚贤也”“训守牧,戒贪残以布治也”等利益民生匡清社稷之良策。皇帝宋瑞宗欣喜若狂,如此良才当为我所用,状元非你莫属。
后来他被流放到婺州做小官。即使如此,他还心系国家。公元1275年,宋朝遭遇元兵侵略。张镇孙临危授命,然而终因寡不敌众,孤军无援,在壮年四十四岁的年纪为国捐躯。
再次顺流而下,穿越五百多年的时光,来到明朝弘治十二年,第一位状元简文会的邻居伦文叙高中状元。他是鬼才、是神童、是急才,他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多少民间故事口口相传。他官至右春坊右谕德、翰林院侍讲。可惜天妒英才,十四年后即明正德八年他参与编修玉碟(皇室族谱)后不久得病,逝于京师,留下《迂冈集》十卷,留下三个才华洋溢的儿子,获得“天下第一家”的石碑。
继续泛舟穿越漂流,直至科举制度的结束,河流渐窄,河水干涸,从此再无科举状元。只是历经千百年的时间积淀,又渐次蓬勃生长出更多的丰富内容。仿佛一棵百年的榕树,向四周伸展出众多的树根和分枝,独立成林,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在久远的时间中,一个地区,一座城,一个村庄在四季递嬗中,在时间的黑夜中如夜明珠璀璨闪闪发亮,散发着诱人的状元文化气息。
在岁月河流中的佛山状元们都有着大同小异的闪亮品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性情耿直,怀抱深切的家国情感,追求美德,勇攀学问高峰,给后代树立了一个群体性标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此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