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各学校出招解决学生在家学习期间的情绪问题
班级推优激励学生奋进 趣味作业促进快乐学习
学生在家学习没动力怎么办?感到焦虑怎么处理?疫情期间,南海区的线上教学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也面临着部分学生学习情绪的问题。为此,南海各学校积极出招,其中,桂城中学、文翰中学分别从教学、心理教育的角度出发,调节学生在家的学习情绪,减轻他们的学习焦虑。
●桂城中学评选居家学习好榜样
“在这特别的时期,学习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如何保证自己有舒畅的心情?我觉得可以尝试早起,使脑子更清醒……”桂城中学高二年级学生邹毅写下了这段时间参加线上学习的心得,他被推选为学校“寻找居家学习好榜样”第一期的优秀学生。
疫情之下,学子无法返校,没有了老师的当面督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桂城中学有新招,通过发掘各年级、各班的线上学习优秀标兵、优秀助教,分享高效学习方法等,让学生在家也有置身班级的感觉。
“每周我们会评出线上学习优秀标兵和优秀助教,激励学生向优秀同学学习。”桂城中学高二年级级长周新征介绍,3月2日开学前已尝试做过一期,开学后则定为一周一期,将在学生在家学习的这段时间持续开展。
推优的人选,在班主任、学生、家长三方共同作用下产生。首先,学校向学生发布调查问卷,学生如实填写在家学习安排、学习感言。随后,家长对孩子的表现作出评价,班主任综合选出当周的优秀学生代表。
“学校的做法,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高二年级学生马颖姿的家长马铭棠说,孩子看到别的同学做得好,就会对照自身的不足,从而奋起直追。他也坦言,学生在家学习,自觉性是很重要的,“家长只能起到大方向的引领作用,不能每时每刻盯着孩子,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重要。”
●文翰中学布置趣味心理小作业
“今天和妈妈一起做了鸡翅。”“历史小测我居然全对,开心!”“昨晚的睡眠棒棒的……”最近,桂城文翰中学的孩子们除了在家上课、做作业,也完成了一次由心理老师布置的有趣作业:“每天分享三件好事”。
疫情让学生不能按时返校,有些学生、家长乃至老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为更好地关注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文翰中学的心理老师通过微课、互动、电话访谈等方式,向各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正式上网课前,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在这段时间,65%学生的宅家心情相对稳定,剩下的部分不稳定情绪主要体现在无聊和焦虑。担心学习跟不上、担心感染病毒是两种常见的心态。这让我们觉得进行心理干预是有需要的。”文翰中学心理教师李慧玲介绍。
在开学第一周的心理微课后,老师们向学生布置了“分享三件好事”的作业,作为课后延伸扩展,目的是唤醒他们对宅家生活的热情。
第一周的心理小作业尝试获得成功后,第二周,老师们又向学生布置了“尝试一件新事物或接受一项新挑战”“描述在家上网课的我”两项作业,鼓励学生用照片、视频或文字等多种方式进行记录,也收到了很多有趣的分享内容:展示自己第一次做薯条的成果、表演“十秒钟快速洗碗”、画下自己上网课时的模样……
“愿意分享已经表明了学生对这种心理调节方式的认可,学生们也从被动消极宅家到学会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快乐。”李慧玲说。
为了方便教学和跟进情况,文翰中学还成立了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推出了线上课程、心理热线等适用于疫情期间的方式,效果良好。
文/珠江时报记者罗炽娴通讯员黄翠萍邓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