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3月03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F01版:封面

    • 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
    • 坚持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两手抓两不误
    • 企业网上揽才 学生微信揾工
    • 全市公共文体场馆 旅游景区 将有序恢复开放

    第A02版:今日南海

    • 老师当“主播”学生线上学

    第A03版:今日南海

    • 同一个开学日 不一样的升旗礼
    • 网上开学 开启云端教学模式

    第A04版:今日南海

    • 驰援武汉战疫的“佛山招数”
    • 协同推进 新冠肺炎防控 科研攻关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提供科技支撑

    第A05版:今日南海

    • 不误农时春耕忙 云上共赏好春光

    第A06版:今日南海

    • 囧途遇关爱 他们睡上了安稳觉

    第A07版:今日南海

    • 隔桌而坐 吃出高考的感觉
    • 佛山市南海区历史违法建(构)筑物第三方监管资格公开征集公告

    第A08版:今日南海

    • 千里与夫书 满腔抗疫情
    • 佛山中行推出“抗疫”普惠金融服务 为扩产企业送上“及时雨”
    • 广发银行佛山分行党员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疫一线
    • 餐饮店提供堂食 需严格执行指引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4:今日南海

驰援武汉战疫的“佛山招数”

2020年03月03日

■佛山市二医院的护士为出院的患者送上橘子和苹果,寓意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2月15日,佛山医疗队进入武汉市第一医院隔离区。

截至3月1日,进驻武汉市第一医院的佛山第四批驰援湖北医疗队(下称“佛山医疗队”)共负责140张床位,累计收治154例,目前已累计出院40人。

昨天,佛山医疗队的中医诊治病案获得武汉第一医院联合医务处表扬。这是佛山医疗队第二次获得这样的认可。

这支来自20多个医院、322人的“佛山医护军团”,短短19天,交出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在这个看不到硝烟、瞧不见敌人的战场上,他们为前线共同奋战的一线战士们提供了哪些“佛山招数”?

引入“ICU”病房小组模式

陌生的环境,未知的病情,素未谋面的队友,来自20多个医院,这支322人的医疗队如何快速整合成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敢打硬仗的战斗队?这是他们抵达武汉后,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战场上能发挥多大作用,关键看“排兵布阵”。

佛山市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逸群,佛山中医院副院长何明丰分别带领160人的分队。两人现在虽属不同医院,但李逸群早年曾在佛山中医院工作。正因如此,两人在架设病区的管理架构时,不约而同选择了“病房小组”模式。

李逸群带领的佛山医疗一队,实行“科主任——病区主任——组长”负责制,每4位队员一组,每组固定分管8-10张床。副主任医师以上担任组长,轮流负责病区的二级查房;病区主任,负责病区日常管理以及病历质控工作,同时与高年资主任医师形成专家组,共同负责病区的三级查房;科主任负责全面管理病区医生,协调、整合病区医疗资源。

何明丰带领的佛山医疗二队,没有设“科主任”一角,直接从“病区主任-医疗组长-医师”的三级管理架构,同样实行三级查房制度,同样是把队员编成了9个小组。

这里的组长相当于病房主治医师,能够迅速而系统地掌握患者信息,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每个小组同时配置护理团队,人员配由重症医学骨干护士组成。

李逸群和何明丰都认为,这样的小组团队模式,使每个病人都有相对固定的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有利于治疗思维的贯彻和治疗方案的落实,也提高了医护之间的高效配合,提升了治疗效果。

“从最初的忙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我们每个人发挥专长,在感染防控、病情观察、流程管理、病房管理、仪器设备使用等方面,都在不断进步。”佛山医疗队员、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护师梁丽霄说,团队之间互帮互助,工作之余加强学习、培训,现在战友们之间配合越来越默契,越战越勇。

佛山第四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领队、佛山卫健局副局长曾章康说,320名队员覆盖ICU、感染内科、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心内科、消化内科等多个科室,每个小组都统筹匹配各个专业,充分发挥综合诊治优势。

佛山中医药打出了名声

昨天,佛山第四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的中医诊治病案获得武汉市第一医院联合医务处表扬。这是佛山医疗队第二次获得这样的认可。

武汉市第一医院联合医务处在公示中医诊治病案时这样点评:佛山医疗队对病例的症状变化、24小时出入量及体征记录详细,阳性结果有分析,治疗方案调整及时,体现逻辑思辨。同时兼顾合并症治疗,积极联合中药治疗,突显中医药特色,亮点颇多可圈可点。

在武汉“战场”上,佛山中医药正展现它的效果与魅力。

2月28日,77岁的仁伯和儿子李先生出院了。他一度感觉自己“挺不过”。在佛山医疗队接管治疗后的15天,仁伯说“佛山中医药救了我一命”。

仁伯父子俩是佛山医疗队治愈出院的第20、21位患者。临出院时,他们还追着佛山医疗队病区主任潘永开中药。

潘永记得2月15日第一次进舱,44岁的李先生找到他说“口干、口苦,肠胃有些不舒服”,潘永查诊后判断是此前长期服用抗生素等西药,导致脾胃不畅,从而引发上述症状。他开了一些小柴胡汤等中药进行调理。

这样的中医辨证施治,很快见效。第二天,病人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胃口也好了很多。

目前佛山医疗队接管的病区,中医药使用率达100%。

在许多人眼中,中医药是“慢郎中”,而在与新冠肺炎的较量中却发挥出“急先锋”作用。

中西医结合诊疗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3月1日,进驻武汉市第一医院的佛山医疗队共负责140张床位,累计收治154例,目前已累计出院40人。

19天下来,佛山中医药在“武汉战场”打出了名声。

首创体位管理“三部曲”治疗法

面对“狡猾”而凶险的新冠病毒,“佛山军团”带来的不仅是“生力军”,更有“新武器”。

佛山医疗二队总护士长李淑芳2月15日第一次查房,发现多数患者肺部CT表现病灶在肺底背段外侧,表现为胸闷、气促、干咳、痰少。她和病区主任、医师讨论后,认为可以通过体位管理的方法,减轻患者胸闷、咳嗽等症状。

第二天,佛山医疗队员针对部分轻症患者进行临床实验。第一步,俯卧位通气”,让患者每次俯卧30至40分钟、每天两次,能促进背侧肺泡重新开放,改善通气血流比等;第二步,胸膝位,患者屈膝俯卧,背部往头的方向倾斜,更有利于肺部痰液排出;第三步,拍背,当患者俯卧时,由护士帮其拍背,通过物理振动的方式,帮助患者排痰。

他们把这三步总结为体位管理“三部曲”治疗法。

“一些病人刚开始还是持怀疑态度,做了一两天后,主动跑过跟管床的护士反馈说,咳嗽不用那么费力了。”李淑芳说,经过这10多天的临床实践,病区内的多位患者通过体位管理“三部曲”治疗后,感觉呼吸轻松了,咳痰症状也有所减轻。

目前,佛山医疗队接管的病区,90%患者都接受了体位管理“三部曲”治疗,效果获患者认可。2月28日起,这个治疗方法开始尝试应用到一些重症患者。

这个由佛山医疗队的首创治疗法,也得到很多同行的认可。据了解,进驻武汉市第一医院的其他9支国家医疗队纷纷前来学习取经。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最近举行国家医疗队联合例会、医疗质量分析会上,体位管理“三部曲”治疗法多次受表扬。

组建心理干预小组“医心”

在佛山医疗队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中,其中老年人占比高。对他们来说,提振战胜病魔的信心是关键。

“我现在有空就和患者聊家常。”医疗队员、佛山市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曾建琼说。

一位宋先生照顾感染的妻子时也被感染了。曾建琼第一次问诊,宋先生告诉他,他的妻子去金银潭医院,不知生死。说着说着,宋先生就哭了起来。“也许,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做了十几年的重症医学,曾建琼明白凌晨三点接到电话意味着什么,一天没接到电话,那就是还有生的希望。后来的问诊,这位宋先生都很配合。此后的情绪也稳定下来。

90后的佛山医疗队员韩明月记得,一名新入院的患者原本病情并不重,但一时间头痛、失眠、浑身不适,各种症状都“找上门来”。韩明月清楚,这是过度焦虑的结果,“你要相信自己的身体,不要看太多网上的疫情信息。”

“焦虑普遍存在,面对新冠肺炎,医心与治病同样重要。”李淑芳说。

有一天查房时,李淑芳发现一向热情的患者付姨却闭口不言,难掩悲伤甚至流下泪水。她走到付姨病床前,安抚,慢慢打开了付姨的心扉。这才得知,当天上午,付姨的亲人救治无效而不幸离世。

为此,李淑芳在出舱后火速成立了心理干预小组,取名为“春暖花开组”。组成员利用休息时间画“加油打气图”、折“爱心千纸鹤”送给病人。

“别担心,我们医护人员都是您的家人!”心理干预小组把祝福送给付姨。收到礼物,付姨哽咽地说:“真的很感谢你们的帮助!有你们在一起,我感觉没那么孤单了。”

在赠送爱心礼物时,恰好遇上武汉市第一医院医疗专家组来查房。专家们说:“这项心理干预工作开展得非常好,对住院患者的康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文/佛山传媒集团随佛山驰援医疗队记者李锋佛山日报记者宋世伟王旖荻周龙凤图/佛山传媒集团随佛山驰援医疗队记者穆纪武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