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文艺界人士积极当好“宣传员”,多形式创作抗“疫”作品
聚气鼓劲 传递抗“疫”能量

■陈浩禧作品《万众一心全民战疫》。

■谢桂森作品《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黄炽厚作品《大爱无疆》。

■邹莉作品《逆道前行》。

扫码一下,欣赏更多文艺佳作
“其实疫情唔可怕,做好防疫爱国家……”“卫生口罩出门戴,休息宅居自隔离……”近日,南海人的朋友圈里开始刷屏这样的“段子”。这些接地气、鼓士气、扬正气的抗“疫”文艺作品,在宣传普及疫情防护知识的同时,也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如今,这些作品已经通过腾讯音乐、学习强国平台、各镇街文化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
“我们希望文艺工作者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敏锐的视角关注这次疫情,以文艺作品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向心力’,鼓舞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提高广大群众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共同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南海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梁惠颜说。
梁惠颜表示,计划以社会广播的形式铺开宣传,让好作品通过大喇叭飞进千家万户,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防疫知识,宣传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的南海区广大医务工作者、各级干部群众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振奋精神,传播抗“疫”正能量。
征集聚人心
市民踊跃投稿已收到40余件作品
1月28日至29日,南海区文联发出关于开展“抗击疫情,南海文艺界在行动”作品征集的通知、启事,倡议广大文艺工作者紧扣“抗击疫情,南海文艺工作者在行动”的主题,积极创作,踊跃投稿,反映南海区人民众志成城抵抗疫情、共克时艰的精神事迹,充分展示南海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城市大爱,激发全社会战胜疫情的强劲信心和坚定决心。
南海区文联主席吴彪华介绍,两天内,南海区文联就收到了涉及诗歌、粤曲、歌曲、书法、美术、快板、视频等形式的作品多份,其中多见上乘之作。
“比如,在里水,书法爱好者书写防疫48字守则派发到全镇各村居张贴宣传;语言艺术协会以快板、朗诵等形式传递防疫信息,提示市民勤洗手、戴口罩。”吴彪华说,连日来收集的作品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通俗易懂、老少咸宜、朗朗上口,更容易“传得开”。
初步统计,目前,南海区文联已收到文艺界人士创作的33首诗歌、3首歌曲、1首粤曲、1件书法作品、3件美术作品、1件快板视频、1个诗朗诵等,这些文艺作品让宅在家中躲避疫情的人们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得到了精神抚慰。
此外,“南海文化云”将推出相关创作专栏,刊登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的优秀作品。“抗击疫情,南海文艺界在行动”作品征集活动仍在继续,欢迎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踊跃参与,积极投稿。投稿邮箱:695375301@qq.com,征集时间截至3月底。联络人:黄伟赞,电话:13928620168。
形式接地气
快板宣传疫情防控朗朗上口好记忆
1月27日,南海区里水文学艺术协会语言艺术分会会员易嘉敏接到一个特殊的请求:由里水文化站牵头、里水文学艺术协会百合笔会创作的一首诗词作品,想请她以鲜活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万众一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易嘉敏当即答应。
“今年过年好特别/静静在家等消息/其实疫情唔可怕/做好防疫爱国家/感谢医护守一线/全国一心战胜它。”这首由百合笔会会员黄转红创作的诗歌,不久后便传到了易嘉敏手中。
她发现这首诗非常适合以快板的语言艺术形式呈现。“这首诗内容比较大众化,通俗易懂,加上快板,比较容易让人记住,防控疫情要做什么、要注意什么。”易嘉敏表示,通过语言艺术协会内部讨论,大家决定将这首诗以快板小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
定下形式后,易嘉敏便投入到了视频制作中。因为不能外出,她只能独自在家完成视频录制、剪辑、后期字幕、设计等制作环节,最终制作完成的短短15秒快板视频,经反复录制,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她希望借助短视频,提醒广大市民理性防疫,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疫情,爱己爱人。
如何正确抗疫她用粤语颂诗歌
“庚子年头冠疫非,肆虐猖狂坏年味,卫生口罩出门戴,休息宅居自隔离,探亲访友且缓暂,彼此珍重贺春禧……”近日,黄裕兴用粤语朗诵了这首诗歌。
黄裕兴是里水的一名大学生,疫情发生后,她所在的里水文艺协会微信群也热闹起来,不少人在里面发一些作品。里水镇同声小学校长谢泽光也写了一首宣传抗疫的诗歌,里水语言艺术协会会长蒋映晖建议,让黄裕兴录视频,方便传播。
“第一次不太合格,第二天又接着录。”黄裕兴说,为了保证录制效果,她找到了一个三角架,用手机录制,并剪辑了一下,就发布出去。
“发布后,家里人也开始重视起来。”黄裕兴介绍,之前疫情发生时,家里人都不是很重视,很少有人戴口罩,“我劝了很久,他们才愿意戴口罩。看到我录视频,就更明白疫情形势的严峻。”
“我准备录一个正确戴口罩的视频。”黄裕兴说,“有很多人戴口罩的方法不对,不如用视频的形式,更容易让人们接受。”
录完这个视频,她希望能推送到“梦里水乡”公众号上,“会让更多市民看到,万众同心,共同抗疫。”黄裕兴说。
内容鼓士气
齐心协力抗疫他写诗歌致敬
“抗击疫情,我们与医护人员站在同一战线,区别只是,他们在前线,我们在后方。”佛山市作家协会会员、南海作家协会玉清诗社常任理事黎铭光说。
截至目前,他已经创作了五篇诗作,内容丰富,有歌颂白衣天使的,也有鼓舞士气的,满满正能量。
“《白衣天使,您好》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当时我在新闻中看到,在疫情严峻的情况下,广东医务人员主动请战,春节期间深夜驰援武汉,到了武汉后,顾不上休息,又投入了战斗第一线,内心深受感动。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要向他们致敬,但千言万语最终只能汇成一句:白衣天使,您好!”黎铭光说。
黎铭光的第二首诗《因为爱,所以我们心连心》,灵感来源于自己看到的新闻报道和自己的实际行动。“最近我看到本地媒体珠江时报、佛山日报都报道了很多感人事迹,比如派口罩、社区宣传等,我觉得我们也能出一份力,特别是要服务好新市民。”
黎铭光所在的西樵镇太平社区,从1月26日开始设置了联防联控执勤点,24小时有人值班进行登记、测体温等工作,他也积极报名参与。
“现在工厂还没有复工复产,很多新市民可能留在广东,我们要努力为他们服务,做好健康登记等。村里的年轻人都踊跃报名,老一辈也非常支持我们,会送来水果、姜汤等。”黎铭光说。
思想扬正气
唱响《自信中国》为疫情防控加油
“此次抗击疫情,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我希望这首歌能增强大家抗击疫情的自信心。”南海公安分局盐步派出所民警陈亮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再次想起了《自信中国》这首歌。
陈亮不是音乐专业出身,但他在工作之余自学乐理,可独自作词、作曲、演唱。“《自信中国》这首歌,是我2019年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创作的。”陈亮表示,歌词从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角度出发,向世界展示一个不惧艰难、富强自信的中国。
“自信中国,坚定自我,没有谁比我们自己更懂中国!”这是《自信中国》全曲中,陈亮最喜欢的一句歌词。他表示,这首正能量满满的歌曲,正适合表达他目前的所思所感,“疫情当前,对大家来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大家打气,鼓舞人心。”
春节期间,正值轮休的他回到南海,看到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抗疫情,这促使他想要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1月29日晚,陈亮完成歌曲《一家风雨万家济》的词曲创作,这两天,他正忙着找录音棚录音。
在《一家风雨万家济》这首歌中,陈亮最喜欢“一家风雨万家济,歌声跨越楚粤距离。”这一句歌词。“楚是湖北,粤是广东,两地虽然相隔千里,但我希望歌声中传递的同舟共济精神能将大家紧密联系在一起。”陈亮说。
将感人新闻图片谱成温暖旋律
“一双明亮的眼睛,一个白衣的身影,你我不曾相识,却温暖我心灵。”这几天,一首由佛山本土音乐人创作的歌曲《看见你》广泛流传,舒缓的旋律、深情的歌词,表达了对直面疫情的医务工作者的感激与敬爱。
这首歌的词作者李娜长居南海丹灶,是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的一名音乐老师。
“1月23日、24日,看到了很多关于抗击疫情的新闻报道,了解到医护人员的不容易,感慨良多,于是想通过文字、歌曲的方式给他们打打气。”李娜说。
1月26日,歌词写完。因为家中没有录音设备,又不方便出门,李娜没有进行编曲,直接把歌词发到了2019年省音协作曲班的群里,供大家取用。
佛山市流行音乐协会常务副主席郭宏波是第一个响应的人。仅用半天,郭宏波完成了作曲、录制,于27日将这首《看见你》发布出来。
随后,这首歌在市民的朋友圈广为流传,还登上了学习强国的广东学习平台。有心人将歌曲配上MV,使作品的感染力更强了。
“其实写这首歌的时候,我的每句歌词都是有根据的,都可以在一些感人的新闻图片中找到出处。”说起歌词的创作内涵,李娜有些激动。
她特别说到了高潮部分的四句歌词“看见你平凡的耐心,看见你深切的叮咛,看见你最美的忘形,看见你白衣的使命”,本该用八句话进行表达的,但是她考虑到“简单的语言会更打动人心”,于是用重复方式强调。曲作者郭宏波也想到了这一点,用大小调的变化丰富了它的内涵。
各界点赞
疫情当前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市民李志雄:“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看见你》宣传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作品的传播效果非常好,知名度很高。现在正是社会需要这种正能量的时候,我看见之后,马上转到了几个群让大家都来听一听。”
市民谢泽光:“语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用快板这种形式来做宣传真的妙!听完之后,我感受到精神鼓舞的力量。相信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下,广大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南海区美术家协会主席黄汝祥:“1月30日向各镇街的美协发了通知,目前,已经收到五六件作品。协会会员都踊跃参与到这项创作中,包括南海知名工笔人物画家邹莉、南海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明彪、理事谢桂森等人,作品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有白衣战士、钟南山画像等,也是一种很好的呼应前线抗击疫情的行动。”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程虹文/珠江时报记者苏绮玲杨慧罗炽娴程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