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个电话 医生就会上门
西樵家庭医生团队扎根基层,给村民带来稳稳的幸福

5月19日是世界家庭医生日。近年来,西樵镇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团队扎根基层,服务社区、村居群众,为签约居民提供大量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每个家庭医生尽忠职守,兢兢业业做好日常门诊,定期随访、免费体检、开展义诊和健康教育讲座、健康咨询等工作,用责任和行动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第九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陈伟杨:
健康守门人让居民有“医”靠
“以前看病要跑医院,现在只要一个电话,陈医生就会帮我们解决问题。”一提到西樵镇第九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陈伟杨,不少太平社区、河岗社区村民感到特别亲切。小病小痛等问题,拿起电话就能直接预约;遇到紧急情况不知道怎么处理的,联系陈医生就能得到指导;他还会定期随访,测血糖、测血压……为村民带来稳稳的幸福。
“陈医生,现在我可以经常出来散步晒太阳啦,非常感谢你。”年过八旬的河岗社区苏伯笑着说。
前些年,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苏伯常常气促气短,天气稍有变化,病情则愈发严重,连路也走不了,成了医院的“住院常客”。自签约家庭医生后,陈伟杨定期上门为他检查,指导正确用药和运动,并建议苏伯家人为其配置家庭氧气机和家庭呼吸机。
“陈医生,这次吸氧感觉不对劲,麻烦你来帮我看看。”一次,苏伯在使用呼吸机时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致电陈伟杨。不到5分钟,陈伟杨便赶到苏伯家中,发现呼吸机管道插错了。陈伟杨细心地指导苏伯正确使用方法,还为苏伯检查身体,叮嘱苏伯注意各项事项。
半年后,苏伯病情逐步改善。一年后,苏伯还能走起路,常常走出家门口晒太阳,与老友记聊家常,生活过得美滋滋。
七旬李婆婆身患多种基础疾病,低血糖晕倒,陈伟杨上门及时施救;五旬苏伯脑缺血晕倒,陈伟杨5分钟到场急救,直至救护车前来,还将苏伯日常情况一一告诉接诊医生……
如今,在陈伟杨的带领下,第九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团队,对辖区内的1300多名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的村民身体情况了如指掌。“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畅通医生与居民联络渠道,建立稳定的、信任的服务关系,村民群众享受到的是更便捷、贴心、连续、综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陈伟杨笑说,每次遇到居民,大家都很热情,他的心里总会涌过一股暖流。信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这11年来的一点一滴,让他与村民群众产生超越医患关系的感情。

第七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罗敏青:
做街坊家门口的医生朋友
“从打动一个人,再到打动一条村。”在西樵镇全面铺开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时,西樵镇第七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罗敏青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她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她从“熟人”入手,用心服务好燕姨、梅姨等一群热心街坊。
每季度初,罗敏青带领家庭医生团队,在祠堂里、榕树头下等就近村民的场所“设摊问诊”,为每个村民花上10-15分钟的时间,为他们提供免费体检、健康生活方式评估和指导建议。与此同时,她们还邀请村民参加八段锦、穴位拍打操、健康饮食等讲座活动,提高村民的预防保健意识和行动力。
渐渐地,村民对这群“家门口”的医生越来越“追捧”。截至目前,该辖区已有800多名村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如有身体不适或者健康问题咨询,总是第一时间找她们帮忙解决。
2017年,七旬老人潘伯经过多家医院的治疗,血糖总是控制不好,他便把心一横,放任不管了。在长者免费体检中,潘伯的血糖指数严重超标,罗敏青找来潘伯,详细了解情况。
随后,罗敏青将控制血糖的用药、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情况向潘伯娓娓道来。潘伯按照罗敏青的方法,半信半疑地施行起来。期间,罗敏青不时上门或电话询问潘伯情况,叮嘱潘伯注意事项,鼓励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没想到真的控制下来了。”潘伯笑说,一个月后,血糖指数逐渐回落。三个月后,血糖指数恢复正常水平。“原来控制血糖这么多学问,多亏罗医生的‘唠叨’,现在我的血糖指数非常平稳。”潘伯感激地说。
对于家庭医生罗敏青,社区的签约居民熟悉且信任。罗敏青也熟知每一个签约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谁家什么时候要开药了,该做检查了,要是没有及时出现,她都会一一电话。她给自己的定位是“老百姓的医生朋友”。
在疫情防控期间,家庭医生身兼多职,但他们时刻记挂着这些“老友记”,组建微信服务群、电话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预约诊疗等医疗服务。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何泳谊通讯员梁小英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