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三要”暖暖过冬
注意保暖、饮食进补和及时预防都很重要

常言说“秋收冬藏”,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最为适宜。随着冬天的到来,人们可能会出现感冒、冬乏等状况。那么,冬季需注意什么?“除了要注意‘保暖’外,‘饮食’和‘及时预防’都很重要。”来自西樵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医师冯健晴介绍,冬季养生可以利用饮食、睡眠、运动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的作用。
一要注意保暖
/链接/
“南方的冬天气温起伏较大,因此要注重保暖。”冯健晴表示,人的头部、腹部、膝关节及手脚这四个部位一定要加强保暖。“冬天对衣物的选择,从材质上应尽量选择‘内薄软、中保暖、外防风’的款式。当然,也可通过佩戴帽子、手套等,有针对性地保暖。”
二要注意饮食
“冬季饮食应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不同的人群有不同进补方法。”冯健晴介绍,选择冬季进补,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体质,这样才能补到点子上。“体虚者一般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状况。比如对于阳虚者,会建议多吃牛羊肉等具有补气助阳、增加防寒作用的食物;针对阴虚者,则建议食用沙参、玉竹、麦冬等。”
三要注意预防
“冬天还经常会出现冬乏、冬痒等状况,此时应及时调整。”冯健晴介绍,冬乏的主要表现为犯困,通常为天气寒冷导致,而冬痒则主要表现在身体干燥。“面对这两种情况,应多喝水、保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运动。同时,冬痒跟阴虚、血虚有一定的关系,适当地用当归、地肤子、徐长卿、艾叶等中药擦洗,也能缓解冬痒。”
针对秋冬季节易感冒这一情况,冯健晴提出要“及时预防”。冯健晴介绍,秋冬季节应注意保暖、保持房间内的通风。同时,佩戴口罩一定程度上也可预防感冒。“当人体受风寒感到不适的时候,大人可用苏叶、生姜、葱白煲水喝,孩童则可使用苏叶、桂枝、艾叶、生姜等冲凉达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三款冬季滋补靓汤推荐
1.
麦冬黑枣乌鸡汤
食材:乌鸡、麦冬、黑枣、枸杞、人参、盐
做法:1、乌鸡处理干净斩块,汆去血水;人参、麦冬洗净,切片;黑枣、枸杞子洗净,清水浸泡。2、锅中注水煮沸,放入乌鸡、人参、麦冬、黑枣、枸杞。加盖大火煮沸后以小火慢炖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麦冬乌鸡汤有镇静安神、益气补血的作用,比较适合肺燥干咳、贫血或者是阴虚内热的人食用。
2.
板栗瘦肉汤
食材:板栗,猪瘦肉,蜜枣,姜
做法:1、将原材料洗净,猪肉下水煮5分钟,捞出切块。2、把所有材料倒入锅中,加盖大火煮沸后以小火慢炖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板栗瘦肉汤有健脾养胃、养血补虚、益气补肾的作用。猪瘦肉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丰股泽肤的作用。板栗可以益气血、养胃、补肾、健肝脾。
3.
当归党参羊肉汤
食材:党参、当归、羊肉、枸杞子、生姜、大枣
做法:1、将羊肉洗净,斩成小块。其余用料全部洗净(生姜拍烂),备用。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5~3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当归党参羊肉汤有补血益气、温经驱寒的作用。羊肉含有蛋白质、脂肪、磷、铁、钙,维生素等成分;味甘性温,能补血益气,温经暖肾,达到健脾补肾的功效。
文/珠江时报记者练梦婕通讯员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