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民俗新活力西樵醒狮真“醒”
凭借醒狮文化,西樵再度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西樵田心村狮艺传承曾获央视拍摄关注。 (通讯员供图)

■西樵中学威武龙狮团在校园表演。 (通讯员供图)
11月9日,西樵中学第六届体艺节开幕式上,一段南狮操惊艳众人;10月底,来自樵北中学的16名学子代表南海“出征”市运会传统狮男、女子少年组两项赛事,一举夺得佳绩……南海是醒狮的发源地,西樵素有“龙狮源地、飞鸿故里”之美誉。作为西樵最突出的文化元素之一,醒狮在镇内各大小场合中随处可见。
在2018年,西樵镇凭借醒狮文化获评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年后,西樵在今年10月底再度凭借醒狮文化获评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两度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西樵醒狮文化究竟凭什么突围?
传承
村村有狮队处处锣鼓响
没有电脑、电视、手机的年代,住在山根寨边村的村民平常有哪些娱乐方式?如果你走遍村内的每家每户,相信都会听到他们的回答:学武术、玩舞狮。他们认为,敲锣打鼓,舞着一只狮子走街串巷可谓是威风八面。当时,后面还会跟着一群看热闹的人,从村口跟到村尾,热闹不已。
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樵几乎村村都有自己的醒狮队,一年四季,开张庆典的锣鼓声不断,逢年过节,狮队还会上街采青、巡演。发展至今,这些民间狮队仍发挥着影响。
“醒狮舞动庆新春,没看过醒狮,都不算过年!”今年大年初一,西樵新田田心村少狮队沿袭传统习俗,为村民献上过年必备节目,挨家挨户拜年贺新岁,送上美好祝福。在一阵阵锣鼓声中,“狮子”踏着轻快的步伐,时而跳跃,时而探首,动作神态栩栩如生。
与田心村传承狮艺一样,民乐祖仁村的龙狮团也是一支由村民自发组织,深耕百年狮艺,一直走在狮艺文化路上的队伍。“曾经我们以‘三星半狮’出名,有西樵镇内独有的高桩狮队,还有队员参加了全国第九届运动会开幕式大型表演……”说起龙狮团的威水史,祖仁村龙狮团团长潘楚标如数家珍。
早在明清时期,祖仁村就邀请名师傅“船栏来”教导本村青少年学习舞狮。当时祖仁村有一间越南厂,地方宽敞,十分适合狮艺训练。因此村民每天晚饭过后,便过来跟着“船栏来”学习传统的三星半狮艺,将绝技狮子出洞、动作大掛磅、小掛磅、观音座莲、狮子玩球等学得有声有色,并将百鸟归巢、七星追月等采青技术练得炉火纯青,一度在狮艺届风头无两。
1990年,该村长辈陈邓流先生发起组建“西樵醒狮队”,成为祖仁龙狮团的前身。在深入专研舞狮技艺时,狮队还邀请名师胡德财师傅与潘和伟师傅执教七星狮艺,开始练习梅花高桩技艺。1999年,醒狮队潘宝华、潘国朋等4名队员有幸到北京天安门为全国人民表演了精彩的佛山醒狮,让佛山醒狮形象深入人心。同时,醒狮队还参加了全国第九届运动会开幕式的大型表演。
随着一批黄金队员逐渐投入工作与家庭生活中,醒狮队的传承一时式微。直到潘楚标等一众狮兄狮弟在2015年重整狮队,正式以“西樵祖仁龙狮团”继续传承龙狮文化,让训练基地又热闹起来。该龙狮团还从2015年开始免费传授教学龙狮技巧,赢得周边村民称赞。“一开始我是被爸爸带着来参加的,现在每一年基本不缺席!”潘锦璋从2015年开始参加祖仁龙狮团狮艺班,在他看来,龙狮武术既可以强身健体,又能接触到传统文化,他的目标是成为狮队狮头。
受老一辈的影响,现今西樵也不乏年轻人走在传承狮艺的路上。出生于1998年的冼荣开是七星蓼江村的村民,在他的努力下,沉寂了6年的蓼江村醒狮队再次响起锣鼓声。“我会努力让醒狮队维持下去,让醒狮文化在村里传承和发扬下去。”冼荣开坚定地说。
发展
醒狮进校园屡获央视“青睐”
早在2004年,西樵就在全镇中小学校推广“南狮进学校”计划,致力挖掘、推广和传播南狮文化,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西樵中学威武龙狮团便是“南狮进学校”计划的受益者,自2004年9月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走狮艺传承的道路,成就了不少学员的“飞鸿梦”。
2004年9月,西樵中学响应西樵镇“南狮进学校”计划,发展特色教育,借着西樵镇举办西樵中小学狮艺大赛的契机,成立了西樵中学威武龙狮团,邀请修习多年龙狮技艺兼校友梁教源担任教练,开展一系列的教学与训练。
当时,不少中小学生视黄飞鸿为精神偶像,在知道自己的学校有一支龙狮团要成立,不少学生兴奋不已,纷纷主动申请加入,其中不乏有底子的学生。“当时不少村居开展了醒狮培训,部分学生参加了训练,就希望更进一步学习龙狮文化。”学生的踊跃,让梁教源在传授龙狮技艺中更得心应手,他与学校领导就龙狮特色教学制定了一系列训练计划,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技法,传承传统文化。
“一二起跳,狮头做动作,注意形态……”每天下午,西樵中学风雨篮球场不时传出锣鼓声,学员正紧张进行着训练,他们期望能在每天训练中多学一点内容,每天进步一点。近年来,不少学生通过龙狮技艺特长,陆续被高校特招录取,龙狮文化的特色教学成为西樵中学部分学生迈进高等学府的一条康庄大道。
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随着西樵中学威武龙狮团的成功探索,龙狮团逐渐为国内知名体育院校输送了一批龙狮人才,其中每年都有三四位学生被选中。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的陈伟豪便是其中一分子,现今他也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将龙狮文化传授给中小学生们。“希望作为本土的狮队,能为西樵争光。”陈伟豪说。
“平步高狮、三抛狮、左右夸步高狮、左右探望、原地抬腿高狮、左右追尾、原地跳动做型、原地踏步放松……”近日,梁教源还在校园内推广了南狮体艺操,希望也能在各中小学得到推广,进一步将龙狮运动传至每一个角落。
2004年,民乐小学是一所“待撤并”的乡村薄弱学校,在确立“狮艺武术”特色教育以来,坚持“飞鸿教育育人成人”的理念,依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武术、狮艺和大头佛等特色课程。经过十多年的打造,如今民乐小学不仅成为西樵特色教育的亮丽名片,也成为岭南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代表。
据目前统计,民乐小学已18次走上中央电视台,三度登上央视春晚大舞台,是南海“传承品质、成就品牌”的典范。作为南狮非遗的传承人,现就职于樵北中学的戴春进也希望南狮文化、大头佛文化在樵北中学生根发芽并发扬光大,学子们能踏出国门,走向世界,传承非遗文化。
现今,西樵17所中小学都拥有自己的狮队,每年都举办“南狮运动进校园”比赛活动,承担着培育下一代西樵龙狮人的重要历史使命。
创新
弘扬狮艺文化促“文旅+”融合发展
依托黄飞鸿品牌和西樵深厚的龙狮武术文化底蕴,黄飞鸿狮艺武术馆龙狮队于1997年正式组建成立,并多次参与国际性赛事,获得南狮冠军350多个,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狮王”。如今,座落于村中的黄飞鸿狮艺武术馆还保存了黄飞鸿史迹、“佛山无影脚”等许多珍贵史料,让佛山龙狮武术名片继续从西樵走向国际。
2007年,西樵镇武术龙狮运动协会成立,担负起西樵民间醒狮队伍技
术的指导,有效推动了本土民
间南狮武术发展。在传承与发展上,南狮文化根基深厚的西樵镇并没有因此放慢探索创新的脚步,被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称为狮艺武术界
“奥斯卡”的“黄飞鸿杯”狮王争霸赛
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2001年,西樵镇尝试举办狮艺邀请赛,首次冠名“黄飞鸿杯”;2003年融入水上桩元素,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狮竞技品牌;2009年,首创双桩阵与双狮擂台对打;2010年融入新桩阵共有82支桩,难度再升级;2011年增加世界拳王争霸赛元素……
第十三届全国南北狮王争霸赛暨水上双狮挑战赛在今年“五一”期间举行,数十支队伍争夺高桩南狮、水上双狮、北狮、竞速舞龙、障碍舞龙和传统南狮共六个比赛项目的桂冠。“相比往年,今年的赛事更多样化,我们游客看得很开心!”来自高明的游客李仁汉点赞了今年赛事的精彩程度,感受到西樵龙狮文化的浓厚氛围。“西樵的龙狮文化一直很有底蕴。”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秘书长王瑜则表示,本届赛事新增了不少创新的比赛项目,增加赛事的趣味性,对于传承优秀的龙狮文化有积极意义。
作为西樵山民俗文化品牌活动的领头羊,“黄飞鸿杯”狮王争霸赛已持续举办近20年,逐步蜕变成为一项融合民俗与体育、文化与旅游、竞技与艺术、人文赛事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民间体育艺术,成长为一项植根本土狮艺武术文化的特色品牌赛事,并成为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与知名度的赛事品牌。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西樵狮王争霸赛“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
备受关注的飞鸿馆2019年底正式投入使用,馆内设有岭南功夫体验馆和龙狮展陈,利用科技手段全面展示岭南武术和醒狮文化,有效促进龙狮运动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西樵以岭南文化延伸的“文旅+”,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消费升级。五一假期到西樵,游客不仅能领略龙狮文化,也能体验岭南文化与时代艺术文化相互融合的魅力。另外,西樵紧抓环西樵山及西岸片区文旅项目联动发展和提质升级,深化“文化+旅游+体育+会展+演艺+乡村振兴+生态公园”融合发展模式,开辟出独有的全域文旅产业模式,并朝着成为“引领佛山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极点镇”的目标迈进。
依托醒狮文化,把“岭南文化+景点旅游”拓展为全域旅游的目标,西樵将持续谋划了岭南功夫研学游、乡村振兴游等游径。
文/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
通讯员张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