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筛早诊早治 健康“肠”相伴


■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陆军平。 【名医简介】
●姓名:陆军平
●职称: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陆军平曾到南方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进修学习,对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
【名医对话】
《珠江时报》:现代社会癌症高发,特别是消化道癌症,有什么预防方法呢?
陆军平:消化系统肿瘤包括食道癌、胃癌、直结肠癌、肝癌、胰腺癌、胆管癌等,以消化道肿瘤多见。目前针对癌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仍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曾提出:“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患者,拯救一个家庭。”
早期发现癌变,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晚期发现的患者生存率不足20%。消化道肿瘤种类较多,发病率逐渐升高。现在有很多检查方法可早期发现肿瘤,内镜技术成熟。针对早癌,可行粘膜下剥离术达到根治,对病人创伤较小。
《珠江时报》:哪些人群需做消化道早癌筛查呢?
陆军平:消化道早癌筛查人群包括40岁以上人群;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生活无规律,工作压力大,饮食无规律,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的人群;有反复上腹不适,突然消瘦、黑便或贫血的病人;患有胃息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肠上皮化生者。
建议市民提高早癌意识,如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应定期到医院做精细胃镜检查,早期发现病变,及时治疗。南海四院胃结肠镜技术越来越成熟,为患者提供便捷舒适的就诊体验,目前科室胃肠镜检查人数每年有8000多人次,当中发现不少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腺瘤,进行预防性切除,让患者大大获益。
有需要开展胃肠镜检查的市民需提前到消化内镜中心预约。
《珠江时报》:消化道息肉会癌变吗?如何从饮食上“躲过”消化道息肉?
陆军平:胃肠息肉在早期时症状并不明显,一般是在胃镜或肠镜时无意被发现的。部分息肉继续发展就会变成癌。这个过程一般需要3~10年,需在息肉阶段及时“止损”。
需要注意的是腺瘤癌变的机会较高。胃息肉一般都很小,不到1厘米,如果直径大于1厘米,就要警惕了。
在饮食上以吃易消化的软饭为主,多吃富含植物蛋白、维生素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尽量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浓茶等,同时避免过硬、过酸、过辣、过咸、过热、过分粗糙的食物。
文/珠江时报记者何泳谊通讯员黄春梅李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