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
当好基层领头雁 共筑乡村振兴梦

■陈旺弟(左二)与党员志愿者一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通讯员供图

“以经济社为单位的美丽巷道创建,新东和赵家党员妇女,先拔头筹。”“方井公园,又添一处小桥流水。”深耕基层17年的陈旺弟,是西樵镇儒溪村党委书记,经常用文字记录村事民情,向村民展示儒溪村的点滴发展与进步。
对儒溪充满感情的她,深入基层办实事,推动基层实现善治,凝聚团队班子力量,打造强而有力的“巾帼姐妹团”,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共建共治儒溪村,推动乡村新发展。
打造巾帼力量团队推动乡村建设发展
研读政策文件,补回缺失资料档案,穿街走巷了解村情民意……2004年8月,陈旺弟当选为儒溪村两委委员,分管妇女工作。天天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成为了她的工作常态,有时忙到没有时间回家吃饭,一顿快餐或几个面包便应付过去了,继续埋头苦干。
陈旺弟说,刚当上村干部那3年,她做了6年的工作量。时时事事为村民着想的她,受到了广大村民的肯定和支持。2007年,陈旺弟当选为儒溪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5月,兼任村委会主任。
如何从一名分管具体工作的“两委”干部,转换成为统筹全局的“领头雁”,是陈旺弟常常深思的问题。在妇女工作上,她想到化零为整,2011年初,她首次大胆推行一人一票推选新妇委,成功将一批群众威信高,热心办事、服从大局的妇女骨干推选出来,组建成一支面貌一新的妇委队伍。
经过10年的用心培养,这些妇女骨干充分参与到基层治理当中,包括重大事项决策、上级政策推动、群众内部矛盾化解等,成为一支难能可贵的巾帼力量,撑起了儒溪村基层治理半边天。2021年经济社换届选举中,妇委依靠扎实的群众基础,绝大部分被选举为经济社成员代表,其中5人以最高票数被分工任用为经济社社长。
在这10年里,妇女骨干队伍犹如陈旺弟背后的一支强而有力的“姐妹团”。每每遇到工作瓶颈,她们总会为陈旺弟建言献策,妙招层出,帮助她跨过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道道难关。
2019年,在扩宽立新村口道路时,需要拆除位于村口的一家农具房,陈旺弟和工作人员走访劝说,大街经济社妇委罗翠肩得知情况后主动提出:“屋主是我弟弟,我来做通工作,加快道路扩宽工程!”罗翠肩同时协助村委会做好老家祠堂附近一家饲料店的搬迁,这里将改造成为富有岭南水乡风情的商店,方便远道而来的游客歇息。
“烦烦烦。”2019年9月,陈旺弟在朋友圈发出困惑。没过多久,一位已退休多年的妇委余玉心主动追问缘由。原来水口村建设篮球场时,余下一家旧房子需要拆除,如果屋主不同意,篮球场便建不了。热心的余玉心主动打电话帮忙劝导屋主配合村委会工作,为臻美儒溪的建设出一分力量。不久,屋主主动联系陈旺弟,当机立断拆除旧房子。如今,崭新的水口篮球场已投入使用,青年人多了一个以球会友的聚脚地。
多举措推进垃圾分类“分”出美丽生活新画卷
“对于垃圾分类,刚开始我们一点概念都没有,更何况让村民自己做好,真是难上加难了。”但陈旺弟坚信,无论多大的困难总有办法解决的。她充分发挥党员志愿队、巾帼志愿队和青年志愿队三支骨干队伍力量,逐步唱响垃圾分类号角。
针对不同群体,儒溪村分别开展了6场垃圾分类讲座,让村居干部、家庭主妇、学生等初步认识垃圾分类。全村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向村民派发富有儒溪特色的家庭分类垃圾桶,通过小市政保洁配合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各经济社妇委和党员利用晚上时间,逐家逐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查看村民垃圾桶是否进行分类。在各个大小型活动中,以“游戏+问答+奖励”方式,宣传垃圾分类。陈旺弟充分利用各种形式与渠道,让垃圾分类的种子埋在村民心中。
“可回收物用蓝色,餐厨垃圾放绿色,其他垃圾放黑色,红蓝绿黑在一起,世界因你而变美……”自去年七月起,儒溪村22个“大喇叭”每天分三个时间段,定时唱响西樵镇市政垃圾分类原创歌曲《樵见美丽》,让垃圾分类这股文明之风吹遍村中每个角落。“每天定时唱响,做饭时候逐渐有意识进行厨余垃圾分类。”村民余结芳告诉记者,平时也会引导孩子学垃圾分类,希望让村中环境更加美丽。
此外,儒溪村还联合儒溪幼儿园和小学,教唱垃圾分类儿歌,以“孩子+家长”的形式,让垃圾分类走进家庭。在暑假期间,儒溪村还举办一次垃圾分类儿歌比赛,让垃圾分类的种子开花结果。
“农村工作虽然繁琐复杂,但作为基层人,千万不要怕困难,不要怕吃亏,要动起来,要多想办法,要对村庄满怀感情,就会越干越有滋味!”扎根基层17年,陈旺弟敢干事,干实事,用心用情服务村民。在她的带领下,巾帼妇女、党员群众万众一心,创建舒适优美的宜居环境,营造积极、和谐、向善的村风民风。
文/珠江时报记者何泳谊通讯员潘燕婷麦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