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洛梵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造出“世界首创”产品
专注研发 做中国自己的“内变速”

■洛梵狄公司总经理李激初。

■李激初带领团队核心成员开展科研攻关。
近日,2021年度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十项重大技术研究课题”光荣榜发布,广东洛梵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梵狄公司”)“自行车内变速传动系统的技术研究”课题位列其中。
落户佛山高新区仅3年的洛梵狄公司,目前拥有核心专利54项,生产的内变速系统及配套产品属国内首创,自主创新的智能轮毂锁更是全球首创。
在上海国际自行车展上,洛梵狄公司自主创新的产品,让很多自行车企业代表感到“不可思议”。
这家高科技企业有何“法宝”,能推出“世界首创”产品的?昨日,记者来到该企业“探秘”。
做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洛梵狄公司前身为长沙洛梵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李激初是湖南人,因为热爱机械,19岁就开办了机械加工厂,28岁那年,李激初去广州创业,经营一家皮具贸易公司,10多年后,李激初小有成就。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李激初知道了“内变速”,这让同时也是一名自行车骑行爱好者的他迅速为之痴迷。
内变速属于自行车变速器的一种,外变速直接显露在外部,而内变速则隐藏于内部,不直接接触外部空间,并且体积小、重量轻,一般用于在城市内骑行的轻便车。内变速的产品结构复杂,技术要求严格,国内所使用的内变速基本上都是依赖进口。
李激初开始研究内变速的发展史,在一些专业论坛上寻找熟悉内变速的专业人士。
“国内研究内变速的专家我都去拜访过。”当时还在广州工作的李激初,专门开了一间办公室,用来研究内变速。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李激初发现现有生产内变速的只有日本的禧玛诺、美国的速联等少数几家公司。国内变速市场基本上是空白,但这让李激初看到了希望,也让他认清了高端自行车未来十年发展的方向。
这一年,李激初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了自己人生中最重大的一个决定,组织团队来打造中国自己的内变速。那时的李激初有着这样一个理念:一定要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跑遍全国寻找团队核心成员
由于内变速在国内并没有流行开来,于是找合伙人成了李激初创业的第一大难题。
一番寻觅之后,李激初在机械发烧友QQ论坛上认识了精通机械的林杰煌,多次拜访。最终,李激初的坚持打动了原本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的林杰煌,两人决定一起合伙创业。
找到合伙人,还得组建核心团队。李激初、林杰煌寻找团队核心成员的方式在外人看来有点匪夷所思,两人一起出差,跑遍全国各地,到线下拜访QQ论坛上的机械发烧友,交谈后,若感觉投缘,就商议一起创业。这一年,他们到过的省市包括北京、天津、山东、陕西、江苏、福建、广西等地。
2014年,李激初转让之前的贸易公司,投资500万元,购买机械设备,同近10名志同道合的机械发烧友在湖南成立了长沙洛梵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把公司总部从长沙搬到佛山
李激初的研发过程,可以说是从零开始。
李激初在长沙一个科技孵化园区租了两间门面房,他及团队成员在聚焦产品的基础理论和产品化方案研究的同时,将从国外购来的内变速拆开,甚至将国外已停产的产品也买来拆,反复研究其中的奥妙,不断地做各种测试和组装。由于材料大小不同,一个细微的差错,组装出来却差之千里。为此,团队需要一个一个地尝试。
李激初还记得,公司做第一款内变速产品时,他和3名团队核心成员一起忙碌了三天三夜,赶在领导视察前拿出了样本。
完成专利布局后,接下来就得考虑产品的市场化问题了。长沙洛梵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名股东在广东工作,给了核心成员一些建议,其中重点提到佛山。这名股东指出,佛山身处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洛梵狄科技必将在大的时代格局和政策中享受红利;佛山综合管理成本相对较低,周边供应链配套完善,特别匹配洛梵狄公司的经营主业。
2019年,李激初将长沙洛梵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部搬至佛山,成立广东洛梵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大手笔投入帮助核心人员成长
公司项目经理周黎明回忆说,他是今年8月新入职的,面试那天,周黎明因为没接触过内变速,说自己可能干不好,李激初鼓励他说:“你不要怕,不是你不懂,全国都没有几个人懂。”
“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几件刻骨铭心的事,不可能成才太快。”李激初说,为了帮助一名核心成员快速成长,他花几百万元买来专门设备。对刚认识4个月的总工程师刘俊禄,他打算投入141万元买科研设备。“我一般放手让他们做,锻炼他们的能力,除非特别大的项目,我才会帮助把关。”李激初说。
李激初善于发现人才,学电子机械的刘俊禄退休后开始研究变速器,在网上结识李激初后,两人相见恨晚,从北京赶来跟李激初一起干事业。“每天工作到晚上10点以后,有时12点以后,甚至凌晨两三点钟还在讨论问题。”这样的作息时间,刘俊禄却没有抱怨,而是对李激初满是欣赏:“他爱好机械,设计灵感是专业搞机械的人很难达到的。”“有一次正吃着饭,他突然‘啪’的一声放下饭碗,到电脑前搞起设计。”
2020年正月初三,李激初的核心团队已回到公司,为让众人一心一意搞科研,李激初化身大厨,一日三餐,甚至四餐为众人下厨,让大家暖心又暖胃。
时间不负有心人,6年间,这家公司已取得国内外专利125项,其中核心专利54项。2021年3月实现量产,目前仍有11万套的订单等着交货。主要客户包括哈罗、优步、九号、喜德盛等知名企业。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金晓青
通讯员黄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