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再有 10个村(社区)成立慈善基金
有效推动慈善力量下沉基层,更好地聚集社会资源,助力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

■村(社区)签约成立慈善基金。
珠江时报讯(记者/陈志健通讯员/朱嘉泳摄影报道)10月21日,里水镇召开村(社区)慈善基金工作会议,10个村(社区)签约成立慈善基金,这是里水镇继北沙村之后成立的又一批村(社区)慈善基金,里水也因此成为南海区内成立村(社区)一级慈善基金数量最多的镇街,将有效推动慈善力量下沉基层,更好地聚集社会资源,助力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在全镇范围掀起人人乐做慈善的良好氛围,助力“善美里水”建设。
10个村社成立慈善基金
8月中旬以来,里水镇各村(社区)广泛发动企业、村民参与乡村振兴慈善募捐,截至10月20日,北沙、鹤峰等11个村(社区)及里水青年商会共募捐善款509.2944万元。资金将用于相关村(社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提升、基层治理等乡村振兴项目。
今年8月17日,北沙村成立里水首个村(社区)慈善基金。慈善基金募集过程中,北沙村广泛发动企业、村民等参与募捐,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凭借超88万元的募捐善款,成为此次慈善募捐金额最高的村。
10月21日的会上,鹤峰、大步、文教、白岗、赤山、沙涌、新联、甘蕉、草场、逢涌10个村(社区)签约成立了慈善基金,为里水镇其他村(社区)聚集社会资源,促进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模范样本。
成立后可实现长期募捐
据悉,慈善基金款项用途包括但不限于支持本村(社区)公益慈善项目,发展培育社区自组织、推动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共同促进基层社区发展。如开办社区幸福院、长者饭堂、对户籍学子发放鼓励性奖学金,资助或开展有利于改善社区治安、邻里关系、人居环境整治、环境美化、村内公共基础设施维护、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乡村振兴的公益项目等。
村(社区)级慈善基金对财政资金能够起到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撑作用。相较于其他慈善组织,村(社区)能更精准、更直接地根据需求发挥慈善基金的作用,使帮扶对象和项目更集中、帮扶效果更明显。
里水镇副镇长杜坤表示,村级慈善基金成立后,村(社区)可以申请公开募捐的资格,方便发动乡贤、企业、个人等力量通过募捐开展村(社区)慈善事业,支持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村(社区)使用慈善资金的也比使用财政资金、村集体资金方便,大大简化了慈善资金使用流程。下一步要策划和利用好慈善基金,积极链接项目、乡贤、企业、志愿者等社会资源,组织开展各类慈善活动,加强基金日常管理,发挥好慈善基金的作用和效益,推动基层治理改革创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南海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谭锐坚表示,村(社区)签约成立慈善基金,最大的优势是规范和方便。解决了过去为做某一件事而特地组织募捐,村民对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不明晰的困境,慈善基金成立后可以实现长期募捐,区慈善会负责对善款保管和监督使用,确保每一分善款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