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读书分享会在里水宏岗村读书驿站举行
共建美丽乡村 共享美好生活

▲读书分享会现场。

■里水镇宏岗村党委书记李汉荣分享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近年来,南海区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不断改善。未来南海将如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9月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读书分享会在里水镇宏岗村读书驿站举行。与会者结合自身经历、工作经验,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分享读书感悟。
美丽乡村建设结出硕果
头顶星球灯、背靠图书墙、脚下象棋盘,精心打造的宏岗村读书驿站让人眼前一亮。这里曾是某鞋厂的闲置地块。读书分享会现场,里水镇宏岗村党委书记李汉荣以读书驿站建设为例,介绍宏岗村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通过场地租赁,此前驿站所在地块曾给宏岗村带来每年不低于10万元的集体收入。改造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意味着这笔收入直接清零。“正因如此,改造难度不小,但我们没有退缩。”李汉荣说,在社区党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完成了既定目标。
李汉荣介绍,读书驿站所在的宏鹰公园成为宏岗村的活动中心,举办了110多场惠民活动,吸引超3000人次参加。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效,让村民信任党组织,依赖党组织。
在南海,像宏岗村一样,以小切口实现大变化的村居还有很多。一个个村居的蜕变成就了南海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南海区打造了22个省级、13个市级、10个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及6条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带;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36元,约为全省的2倍。
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群众支持。对此,曾担任过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谢凤连对此深有感触。谢凤连回忆说,刚上任时,村民对她不了解也不信任。好在,凭借创建文明村的经验和模式,她和其他社区干部联动部门撬动各方资源,一年之间完成了12个乡村振兴项目,渐渐取得村民的认可。民之所向,胜之所往。在随后的建设中,谢凤连遭遇的阻力越来越小,助力越来越大,乡村的发展逐渐迈向正轨。
群众共建共享创建成果
村民是乡村的主人,充分激发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实中,仍有部分群众抱有美丽乡村建设与我无关的心态。”活动现场,里水镇党建办办事员杨茂锋说,曾有位老婆婆在院子里摆放烂木头,每逢下雨天,混杂着雨水的污水从院子流到巷子,影响村容村貌。
起初,老婆婆对社区干部的劝说尤为反感。经过多方的劝解和沟通,老婆婆才答应处置好。杨茂锋说,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后,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中,群众往往会经历从抗拒到理解再到认同的转变,只有真真正正认同了,才能做好美丽乡村共建共享。
实现美丽乡村共建共享,离不开党建引领。里水镇党政综合办科员郑清丹认为,首先要通过三级党员网格户联系,做好入户宣传发动。此外,利用整治后的空间因地制宜布景点缀、打造“四小园”,巩固清理成果,让农村环境更舒适、人居环境更美丽。
作为社工代表,周泳表示要善于倾听群众烦心事、糟心事。以群众需求为切入口,协同社区更好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社工组织可通过引导青少年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带动家庭的积极参与。
文/珠江时报记者周钊泷实习生周绮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