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09月23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 全省首个专业应急救援体验中心揭牌
    • 鲁岗四小园靓出新花样
    • 里水观赏鱼“畅游”全国
    • 社区庆中秋玩出新意思

    第02版:一周时政

    • 为梦里水乡建设提供纪律保障
    • 严把代表“入口关”确保选举风清气正
    •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引导企业抱团转型
    • 产学研合作助企业转型
    • p35

    第03版:乡村振兴

    • 屋前屋后“四小园” 种花种菜日子甜
    • 来打卡里水多了一张红色文化名片

    第04版:里商视窗

    • 里水观赏鱼“畅游”全国
    • 他珍藏超千种珍稀兰花品种

    第05版:乡村

    • 里水的乡村有多美? 亲子家庭组团打卡

    第06版:社区视窗

    • 这堂普法课有“典”不一样
    • 姐妹们带头推广垃圾分类
    • “悦读爸妈”分享亲子共读经验
    • 小区治理有商量养犬改造都解决
    • 优秀楼长传授小区治理经验

    第07版:融爱社区

    • 新意活动 共贺中秋

    第08版:生活+

    • 动手清洁家园 小学生快来参与
    • 其实,你可能不太懂刷牙
  • 数字报首页

05:乡村

里水的乡村有多美? 亲子家庭组团打卡

职工亲子悦游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路

2021年09月23日

    ■大伙儿在宏鹰公园游玩。

    ▲亲子家庭到达花海流潮。

    职工在赤山村参观▲。

    ▲亲子家庭漫步大洲村的稻田。

    ■家长孩子在猜灯谜。

    “来里水这么多年,也没好好走过乡村,原来里水这么美!”里水企业职工不禁发出感叹。9月19日,由里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指导,里水镇宣传文体旅游办联合里水创思驿站开展“我们都是乡里人”——里水镇创思驿站产业工人乡村游活动,吸引了一批企业职工亲子家庭游览体验里水镇乡村振兴成果。

    2018年,里水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推出了首批12个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还打造了“南有梦里水乡风情游,北有岭南农业大观园”南北两大连片乡村振兴精品路线,成为了百里芳华最亮丽的风景线、最全面的示范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感受里水“蝶变”。

    徒步亲水栈道乐赏河岸美景

    初秋时节,是时候出来走走了。当天的活动首先从徒步开始。隐藏在里水闹市中的滨水徒步线路,景美人少,自踏上木栈道的那一刻开始,职工们再次刷新了对里水之美的认识。

    该线路以富寿园为起点,经里水中学、滨水栈道,到花海流潮。富寿园是梦里水乡景区核心游览区域之一。

    职工们走在古色古香的情浓桥上,静吹秋风,感受里水河的蜿蜒秀丽。从情浓桥下桥位出发,一路沿着木栈道,饱览对岸艺术河畔的五彩缤纷,感受里水中学的书香气息,感受秋光的明媚可人。

    经过墨香浓浓的书香园,包含“书香·人文”“书香·墨宝”“书香·学海”三个主题园区,其中,“书香·人文”主题区中的石柱刻有里水名人及其生平经历,是孩子们研学的好去处。

    书香园旁边就是佛山最美校园之一的里水中学,为了搭配校园的主题,周边还搭配上青春明媚的墙绘。小朋友张欣开心地说,里水中学好美,以后就要来这里读书。

    踏上栈道继续行走,栈道中段矗立着几只“大贝壳”,一众职工凭河临风,这里是栈道最佳的观景台。

    继续前行,众人看到一幅巨大的墙绘,墙绘上描绘了梦里水乡的风情美景,一条满眼翠绿,令人心旷神怡的健康步道上已经有不少街坊在散步。“来,跟上,一起健康徒步。”职工李小姐带着女儿一起游玩在这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里,掏出手机留下张张倩影。等到众人走累了就停下来休整,吹着河风,呼吸新鲜空气,一路上繁花相伴,绿意盎然,美得像一幅葱郁的油画。

    漫步大洲田园亲近绿色大自然

    车驶入了离里水中心城区不远处的大洲村。漫步在整洁舒适的巷道,轻触着灰砖铺砌的墙面,驻足在家家户户门前的栅栏盆栽前,职工们纷纷赞叹,墙绘上那句“幸福像花儿一样”,正是大洲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大洲村巷道也曾有不少泥泞和生活垃圾,如今的蝶变得益于里水镇近年重点推进的“花化里水”工程项目。通过带动居民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在门前和阳台种植花卉,大洲村添上了“新衣裳”,成为人们心中的宜居美丽乡村。

    “妈妈,快看,这一大片的是什么呀?”车沿着巷道驶入,大面积的绿油油景象映入职工们的眼帘,孩子们兴奋不已。在离里水中心城区不远处的大洲村,藏匿着一片占地十亩的碧绿稻田。进入初秋,水稻进入茁壮成长的阶段。不同于往日的嫩绿,水稻呈现出深邃的绿色。每当微风吹拂,连片水稻就会如绿浪般泛起层层涟漪,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为村庄平添了几分绚丽色彩。

    走在田间小道上,水稻天然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入目皆是喜人的绿意。职工们不禁忆苦思甜起来:“小时候为了生计在乡下种田;如今,我可以带着孩子来大洲欣赏这片美丽稻田,感受自然田园风光,这让我感到很幸福。”职工陈福桥说,与往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勤劳作相比,如今可以静下心来与孩子亲近大自然,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与变迁。事实上,里水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确实“费了大力气”,通过将大洲村定位为“原乡里水·多彩田园”,致力于打造一个以人文为主旨的里水田园返乡聚落。

    在碧绿稻田的对面,是大洲村精品菜园,各类蔬菜或刚发芽,或将收成,展现出蓬勃生机。“你好,番薯叶怎么卖呀?”菜园里传来集市般热闹的买卖吆喝声。不少职工家庭表示,这里的农产品天然无公害,值得选购,希望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随后,职工家庭们还参观了大洲村乡创中心。在粮仓博物馆,大家参观了一系列与粮食、农具有关的展品,了解了大洲村的历史发展变迁。中秋佳节之际,主办方还用心设计了猜灯谜环节,让职工家庭在乡村里体验别样的节日氛围,获得灯笼奖品的小孩个个露出灿烂笑容。

    打卡特色乡村读懂人文历史

    除了自然风光,里水的乡村还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来到赤山村,映入亲子家庭眼帘的是一字排开的古建筑群。“这里的古建筑保存得真好啊!”只见这些古祠堂保留了内部原有墙体及特色,仅是翻新过外立面。老旧砖瓦、暗哑原木、残缺壁画,处处散发着古色古香的韵味,成为赤山人民眼中的文化“夜明珠”。

    进入天復李公祠,便能看到“光耀赤山·绳其祖武”几个醒目大字。“这是我们赤山人世代传习的祖训。”赤山村老干部李凤群如数家珍般向亲子家庭介绍祖训蕴意。

    近年来,里水镇开展古村活化升级工程,对村前祠堂进行外立面改造和内部提升工程。其中,天復李公祠就被打造为家风家训馆、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农家书屋,让广大村民有更多机会了解学习赤山文化。“在古祠堂里给孩子传授学问知识,意义深远。”职工们纷纷赞叹。

    当天,职工家庭还来到了宏岗村。夹杂着泥土气息的新鲜空气、郁郁葱葱的绿树、清脆嘹亮的鸟啼声、青灰朱红的休憩长廊……瞧!那山路上排列着几颗红色的“星星”。

    作为里水镇首个党建主题公园,宏鹰公园的党建氛围极为浓厚。公园里的“地标打卡点”——红星长廊,更是吸引了亲子家庭合影留念。宏鹰公园是一个集党建文化、公园文化、古村农耕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园,是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当天,职工们还参观了宏岗村读书驿站,宽敞空间内陈列着各类图书。据了解,读书驿站还会不定期开展陶艺、分享读书心得等学习活动,丰富村民的休闲生活。有职工说道:“村民的生活一定很幸福!”

    当天活动最振奋人心的环节,当数参观北沙革命老区。在里水双拥公园,职工们沿着复兴大道游览了三味园,回忆过去工委革命先辈艰苦岁月,忆苦思甜,不忘初心。

    在中共南三花工委史迹展览馆,职工家庭从序章、党的诞生、隐蔽战线、革命成果、走进新时代等五个展区中,聆听了中共南三花工委以里水北沙沈村为根据地,开展地下革命斗争的光荣事迹,观看了珍贵的藏品和历史文字资料,他们纷纷表示深刻感悟到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

    “北沙革命老区留下了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足迹,这让我明白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有职工表示,今后将带上亲朋好友前来北沙参观,了解里水镇英雄人物英勇不屈的事迹,并教导孩子奋发图强,报效祖国。

    职工声音

    罗素兰: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感受到了里水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努力。参观游览了各个乡村,肉眼可见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里水中心城区,大洲村仍保存着一方“净土”,坚守着自己的原乡特色,这是我意想不到的。居住在里水,让我感到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希望以后有更多人能来到里水,探索发现里水乡村的自然与人文。我也十分乐意向身边的亲戚朋友推广里水。

    钦君伟:漫步在里水乡村小径上,不难发现道路上都立着一块巨型展板,上面都写着一句标语:幸福像花儿一样。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新联社区优美的河岸景色、大洲村房前屋后整洁的环境、宏岗读书驿站浓厚的学习休闲氛围……每一个乡村、每一个场景,都让我感觉到里水人的幸福感是在蹭蹭往上涨!

    文/珠江时报记者邓施恩陈志健图/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通讯员朱嘉泳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