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06月16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梦里水乡

    • 企业防疫不误工 餐馆配合禁堂食
    • 昔日居民购物难 如今商场拔地起
    • 学生花式表白 感谢白衣天使
    • 里水全面开展 安全生产大排查

    第02版:一周时政

    • 九大专项整治消除安全隐患
    • 开展隐患排查 保障用气安全
    • 各界出资捐物 助力疫情防控
    • 里水依法拆除 400平方米违建
    • 路面排水受阻 一小时内疏通
    • p43

    第03版:重点关注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里水模式

    第04版:融爱社区

    • 学生花式表白 感谢白衣天使
    • 女生自制蛋糕 送给医护人员
    • 长者有困难 村民一齐帮
    • 交警烈日下值守 市民送来冷饮

    第05版:左邻右里

    • “军师”为民办实事 大小难题都解决
    • 出租土地引项目 腰包鼓了村民乐

    第06版:特别策划

    • 昔日居民购物难 如今商场拔地起

    第07版:郁水物华

    • 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开辟革命根据地迎接南海解放
    • p19

    第08版:生活+

    • 宅家做蒸菜 好吃不上火
    • 杨梅正当时 4类人群不宜多吃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07:郁水物华

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开辟革命根据地迎接南海解放

2021年06月16日

■中共南三花工委书记杜路。

■中共南三花工委副书记陈启锐。

■中共南三花工委干事沈少刚。

■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前广场。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黄永程摄

■市民参观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黄永程摄

扫码了解红色南海的百年故事

行走在南海区里水镇北沙村寻常巷陌中,有一间青砖灰瓦的岭南传统建筑,虽经岁月斑驳,仍显古朴厚重,那便是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

1946年,沈村小学在这里开办,杜路、沈少刚等党员在这里以教师身份掩护,进行秘密活动,解放战争时期里水的地下斗争从此拉开序幕。这里曾走出吟咏诗词的文雅书生,聚集过铮铮铁骨的英雄战士,承载着中国共产党进行地下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

今天,历史的硝烟散去,在旧址里也办起了“中共南三花工委历史展览”,展览里陈列着革命前辈的雕塑、照片和他们的革命故事,他们的光辉事迹也在南海广为流传。

藏于书塾的秘密据点党员以办学为名掩护开展地下革命

走进“玉文沈公书塾”,屋脊灰塑精致,门窗图案生动,进入内堂,正前方革命志士集体冲锋的雕塑,重现当年情景,也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有着不平凡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挺进粤北,国民党当局企图窃取革命成果,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反复清剿。中共南海组织受到破坏,被迫暂停活动。其后,中共广州市委派党员沈少刚回家乡沈村开展革命活动。为了寻找合适的活动据点,沈少刚走遍了全村之后,发现玉文沈公书塾结构四通八达,共有11个门口和3条东西朝向的通道,适合人群疏散,便选定在此地设立沈村小学,以办学为名开展革命活动。

1946年2月,中共广州市委派杜路任中共南海特派员,恢复中共南海组织。杜路到南海后,通过共产党员沈少刚的关系,在里水沈村小学任教,先后接收了隐蔽在南海县工作的党员蔡锦屏、何远赤、陈坤仪、朱慕湛、杨润、张竹筠、曾海波等的组织关系,恢复了组织活动。除少数党员打进国民党南海县政府一些部门工作外,大部分党员干部分散在城乡的学校,以教师身份作掩护,进行秘密活动,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从此,南海人民的革命斗争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重新开展起来。

1949年5月,中共南(海)三(水)花(县)工作委员会成立,以加强对南海、三水、花县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党的领导机关由特派员制变为党委制。工委以“白鹅潭”为代号,隶属中共珠江地委,杜路任书记,陈启锐任副书记,沈少刚任干事,工委领导机关便设在沈村。

中共南三花工委成立后,因地制宜,组织和发动群众进行反“三征”(征兵、征粮、征苛捐杂税)斗争,继而壮大农会、妇女会等群众团体;举办军事训练班,组建南(海)三(水)花(县)人民游击队,积极配合策反保警二连起义;设立秘密联络站、油印室等,开展油印、情报、通信联络等工作。中共南三花工委还根据上级的部署,调查地情,勘察地形、绘制地图、开展统战策反,积极做好迎接解放的准备工作。

1949年10月15日,南海县城佛山镇解放。次日,南三花人民游击队接到中共南三花工委通知,离开驻地,到三水集合,配合解放军剿匪,并于18日整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三水独立营。从此,南三花人民游击队以新的姿态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至12月,南海、三水、花县分别成立了县委,中共南三花工委完成历史任务宣告撤销。

修葺旧址弘扬精神“爱国基地红色北沙”成网红打卡点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虽然革命斗争已经成为历史,但革命精神却不因岁月流逝而褪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1993年,当地村民自发筹资修缮旧址。1994年,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被公布为南海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南海市政府拨款对旧址进行维修。1997年公布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又被佛山市委组织部公布为佛山市党员教育基地。2019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潮下,里水以文化保育为目标,对旧址进行了修复和翻新,使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既彰显岭南建筑韵味,更增强群众对革命年代的代入感。

2020年,修复一新的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重新对外开放,内设中共南三花工委历史展,共分五个篇章,包括序章、党的诞生、隐蔽战线、革命成果和走进新时代,详细介绍了中共南海组织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艰苦斗争历程和新时代党建成果。馆内陈列着革命前辈的雕塑和照片,来访者不仅能看到战争年代的煤油灯和旧水壶,还能看到老式手工油墨印刷机,进一步了解当年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秘密印制宣传单张的过程。

如今,旧址成为广大党员群众及青少年重温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聆听先贤言近史,感怀前路守初心”……记者发现进门口的“评价记录本”上,记录着来访者学习党史的感悟,在历史中追寻红色印记,牢记红色家谱,感悟革命初心,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汲取不断奋斗的前行力量。

北沙村作为里水镇乡村振兴首批打造的12个品牌村居之一,以革命老区的历史底蕴为核心,被赋予了“爱国基地红色北沙”的品牌。这里还建设了占地30亩的双拥公园。公园里有主题雕塑、鱼水长廊、三味园、宣誓台和拓展区等,以中共南三花工委光辉历程为主线,营造多个爱国主义、军民同心的教育场景,打造一个集游览、参观、体验、互动、学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革命文化示范区,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文/珠江时报记者戴欢婷图片由南海区档案馆提供(署名除外)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