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厂房盘踞 如今水清岸绿
里水河畔打造成集文化创意产业、悠闲、旅游为一体的商业空间

▲20世纪90年代里水河河岸旧貌。邓广德摄

20世纪90年代的里水▲河畔,有不少低矮厂 房。(资料图)

龙舟活动的举办,是里▲水河水质变好的生动 体现。(资料图)

▲如今的里水艺术河畔,已成为集文创、悠闲、旅游为一体的空间。 李永冲摄

里水乡村环境愈发美丽▲整洁。 宣传文体旅游办供图

▲里水花大力气治理水环境,如今梦里水乡景区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每日清晨,只要天气晴朗,新兴社区居民张惠英都会到梦里水乡景区富寿园散步,穿过情浓桥往艺术河畔走去,感受微风吹拂河面,岸边绿树成荫,里水母亲河的优美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55岁的张惠英是新兴社区土生土长的居民,数十年来见证了里水河及沿岸的变迁。
“我们小时候还可以下河抓鱼,天热时下河游泳。两旁都是村民的房子和厂房,岸边种满了树。”张惠英指着现在的富寿园跟记者说,那时候的环境是最好的。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里水河两旁工业逐渐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一批低端、污染大的产业出现,里水河的水质渐渐差了。
张惠英说,那时里水河一到夏天就会散发臭味,游人路过此地只能掩鼻而走。如今,水质又好了,人居环境一年比一年好。
这都得益于里水镇政府持续开展的治水行动。里水河流域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包括循环再生、清浊分离、统一调度和活水常流。当中包括新建补水管道24公里、新建截污管网120公里;新建整治排污口3450个;新建真空负压收集系统21套、分散式处理站3座、混合污水净化设施7座、调蓄池6座。同时还将新建智慧水环境调度中心,并对流域内河涌进行清淤,重点营造河湖湿地原生态水生系统。经过长期系统的环境治理与改造,里水河不仅变得清澈干净,河对岸的旧建筑也换上“新衣”,重新“激活”了当地的水资源与文旅资源,城市景观得到大幅提升。
自2011年提出了“梦里水乡”战略后,里水镇实施“三河六岸整治”到“公园化战略”“美村计划”,不仅治水,还挖掘水文化,不仅在宏观规划中以水做主线,更注重细枝末节,将水乡意境渗透到城市细胞。
这十年来,里水下大决心,花大力
气进行水环境治理,把昔日黑臭的里水河恢复至水清岸绿。政府出资拆除了河岸多家高污染电镀厂及村级低矮旧物业,盘活原里水冷冻厂等多间旧厂房,实行高标准规划建设,打造成一个集文化创意产业、悠闲、旅游为一体的商业空间——艺术河畔。
里水河一边是郁郁葱葱的公园,一边是现代城市范,五彩斑斓的建筑物拔地而起,特具几何设计特色的窗户折射出欧式风情,“蒙娜丽莎的微笑”静静地倒映在里水河面,格外靓丽。
如今,行走在里水河旁宽敞的木栈道上,不少街坊、游人沿着成片的绿荫下散步,度过悠然自得的清闲时光。放眼望去,河对岸色彩缤纷的建筑群倒映在清澈的河面上,古色古香的游船穿过情浓桥时泛起圈圈涟漪,别有一番岭南水乡的韵味。
“最能体现里水河变化的是每年的龙舟竞渡,河水干净,环境优美,观众围满河堤观看。”每到里水锦龙盛会,旭日下,一艘艘崭新的龙舟划破翠绿的河面,吸引过万观众,见证了里水水环境和水文化的完美结合。
“我每年都有去水上花市呢,景美,水清,岸绿,鲜花在河中绽放,夜色璀璨,别提多好看了。”张惠英说,去年她还坐过游船,徜徉在里水河中,周边鲜花环绕,她将此景拍照发朋友圈,被纷纷点赞。
张惠英乘坐游船游览梦里水乡景区,是里水镇“南有梦里水乡风情游”的生动体现。作为佛山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起点,里水创新提出“点-线-面”工作思路,建设南海区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深度挖掘和展示乡村特色,着力打造“南有梦里水乡风情游,北有岭南农业大观园”南北两大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围绕里水河的南部重点发展文创产业、水乡旅游及农业观光旅游,将其打造成具有城乡融合、文化创意、水乡风情的最美梦里水乡风景线。
根据规划,将来里水还将综合推进水质治理、水景观打造、水文化打造、里水河夜游项目,把里水河发展成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示范工程,发展夜间经济,同时建设里水河里湖新城、西南涌、水口水道的碧道系统和最美生态景观带。
文/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