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 百年古村寄乡愁
开栏语
围绕“一年建成连片示范区、三年实现一村居一品牌,五年实现全域振兴”的目标,里水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成效初显。即日起,记者走进里水12个乡村振兴精品村(社区),以图集形式展示振兴成果,为大家呈现粤港澳大湾区最美岭南水乡最新的乡村风貌。
赤山村曾名积富冈,因村后有个山岗泥土呈赤红色,故名为赤山。“古村乡愁,光耀赤山”的乡村振兴品牌改造后,这条百年古村芳华再现。如一幅幅古老的岭南水墨画,静伫里水一方,这里没有繁华城市的喧嚣,唯有乡村专属的美好与惬意,乡间景色映入眼帘,阳光在绿荫的斑驳下,把眼前的点滴编织成如诗般美好。
郁水流觞,润泽千年。走进赤山,映入眼帘的都是红红火火的颜色,舞狮、舞龙等民俗元素跃然于墙绘上。破旧的农田栅栏经过涂鸦,有的被装点成向日葵图案,有的涂上了卡通人物,单调的农田被丰富的色彩和新奇的设计打扮得颇有艺术气息;另一边,几户村民家的阳台经过“专属设计”,搭配一些不同植物和装饰品,变成一道靓丽风景线……公园里一面面古墙穿上“新装”,仿佛被人施下了魔法,民间风俗的壁画,赋予了墙面新的生命力,每个转角似曾相识,却又是不一样的风景。
绕着公园漫步,风中夹杂着泥土的清香,嬉笑玩乐的孩童尽情在树下享受童年的斑斓,亭下几个村民围坐一起,闲话家常,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回荡在宁静村落里。
村中放眼望去,灰色的石墙掩映中,一座座屋脊鳞次栉比,池塘边是一排颇具风情的建筑群,密集而整齐,村中小巷纵横,古建筑群无不散发着历史的厚重与底蕴,彰显着赤山不同的风韵。
在御夫李公祠内,昔日的破旧房子,现已瓜柱抬梁、石雕柱础,配上古典的灯笼、红木的桌凳显得古色古香;内堂主位“神武”二字气势十足,“武林风范无焦躁,文体精神共发扬”的对联体现赤山在这个时代的朝气与抱负,向世人诉说着赤山先祖的根源。
在这漫长的建村700年岁月中,赤山催生出一大批先贤达人,成为村民的骄傲,传承着优秀民风,勉励大家见贤思齐。村中还有一项传承300多年的民俗活动“跳火光”,元宵节跳火光是赤山人祛除晦气,祈愿来年健康的一个重要仪式,如今,跳火光已成为赤山的民俗名片,也被巧妙地应用于精品示范线路改造计划,新建的跳火光广场将以全新方式让人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回顾赤山变化史,看旧时的晒谷场变成公园,与田园、家园相融合;看日晒雨淋的公交临时上落点,变身为标志性景观。一边是郁郁葱葱的农田,一边是美丽的休闲广场,不远处就是村民们的民宅。赤山村“田园、公园、家园”三园融合的优美人居环境让人沉醉,赤山村正在探索一条创新的传统古村“振兴之路”:发挥党建引领,深耕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孵化古村优质文创内容,打造赤山村独特IP。
赤山古村,是一颗古色古香的明珠,于白云之下,繁华之中,散发着悠远的光芒,昭示着村中城市人文的来时之路。在这里生活的赤山人,交流的是乡音,凝聚的是乡愁,唤醒的是文化自信,传承的是乡村之魂。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欧林菊文/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图/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