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12月15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 小戏骨挑大梁 小梅花扑鼻香
    • 村民变“园丁”庭院穿“花衣”
    • 带货主播那些事儿
    • 赤山古村芳华再现

    第02版:一周时政

    • 线上线下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换届氛围
    • 动员群众力量巩固创卫成果
    • 创思讲堂进企业网络营销学起来
    • 临产孕妇破羊水铁骑开辟生命通道

    第03版:乡村振兴

    • 解锁梦里水乡﹃幸福密码﹄

    第04版:融爱社区

    • 村民成“园丁” 庭院穿“花衣”

    第05版:特别策划

    • 带货主播炼成记

    第06版:生活+

    • 棠溪甘蔗上市 脆甜又“抵食”
    • 花农信心足 卖个好价钱
    • 摩电整治直播吸引万人围观
    • 树木倒伏堵路市政迅速清理

    第07版:里水影像

    • 赤山 百年古村寄乡愁

    第08版:郁水物华

    • 在书香中寻找“诗与远方”
    • 儿童免票身高线提高到1.3米
    • 失业补助金如何申领?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01:要闻

小戏骨挑大梁 小梅花扑鼻香

里水小学郁水红豆粤剧团凭原创粤剧《龙舟》夺得全国少儿戏曲最高荣誉

2020年12月15日

“岸上一声号令起,江中龙舟疾如飞,鼙鼓雷动人呐喊,猛龙腾跃浪花披……”11月12日,由里水小学郁水红豆粤剧团演绎的原创粤剧《龙舟》,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原创类“最佳集体节目”称号。小演员们以炉火纯青的唱功、惟妙惟肖的演技还原了里水镇锦龙盛会上龙舟队比拼的场景,向观众展现了源远流长的粤剧文化和团结合作、力争上游的龙舟精神。

他们如何在全国拔尖的戏曲选手中脱颖而出?创作背后又有哪些故事?记者采访了《龙舟》创作团队和小演员们,听他们娓娓讲述在戏曲道路上的追梦故事。

关键词

精

小戏骨大作品获少儿戏曲最高荣誉

利落的前手翻、劈叉、下腰,一招“朝天蹬”单腿站如松,稚嫩童声唱响“众志成城驱浪而行”的龙舟精神,这就是剧目《龙舟》中,一群干劲十足的“龙舟仔”在舞台上大展风采的精彩画面。

《龙舟》由里水镇教育发展中心、文化发展中心联合打造,由里水小学郁水红豆粤剧团演绎,讲述了在里水镇锦龙盛会上,大方稳重的鼓手强仔和好胜心强的鼓手峰仔,在比拼中感悟团结精神的故事。

该剧目于2020年2月开始创作,从确定主题到初定剧本,从选拔演员到系统训练,《龙舟》的剧情、唱腔、动作等设计都进行了多稿的修改与调度。《龙舟》小演员们在台上行云流水的表演,离不开台下老师们一次又一次“抠”细节,作为主角“强仔”的表演者梁颖同学深有体会。

“江中龙舟疾如飞,鼙鼓雷动人呐喊。”这句台词曾是梁颖排练中的一道“坎”,练习唱到此处,总要被NG(重来)。梁颖加入粤剧团3年,作为主角担当的她此前完全不会粤语。

“粤语台词对我来说有点绕口,特别是‘呐喊’这个词的粤语鼻音也有点难把握。”为了做到字正腔圆,梁颖在上下学路上、课余时间反复背台词,老师们也逐字逐句帮她纠正发音。

精品剧目的背后,每一个奖杯、每一个演员,离不开一帮人对教育的执着、对文化的传承,推动他们的正是心里那份对里水深沉的热爱。

关键词

磨 精雕细琢创作里水味好剧本

精彩的表演,离不开一个好剧本。

里水小学郁水红豆粤剧团总负责老师李玉娟说,《龙舟》能够从无到有,得益于多方团结协作,在多个日夜中敲定剧目主题、创作剧本,并在排练中不断完善。为了让剧目更显水乡情、更具里水味,主创团队以里水非遗文化为切入点,挖掘剧目题材。

粤剧团主教老师杨紫柔说,为了能切身感受里水非遗文化的魅力,主创团队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实地走访,体验非遗项目,希望尽最大可能匹配小演员们的技艺和特性的同时,将非遗文化精髓演绎出来。

“经过走访体验,我们决定以面临失传的龙舟说唱为剧目题材。”主创团队在纳德利龙舟基地体验划龙舟时,获得创作灵感。划龙舟的干劲也非常契合朝气蓬勃的学生气质。而每年举办的近40支队伍竞逐的锦龙盛会,也是里水一张靓丽名片。龙舟与里水的深厚渊源,让主创团队更加坚定“龙舟”主题。

有了方向,一个出众的剧本在精雕细琢中逐渐而成。

“划龙舟技巧固然重要,但能在划龙舟中悟出人生哲理更难能可贵。”在一次次碰撞中,剧本初稿中的类似漂移等划龙舟高超技巧的描写被删掉,团结拼搏的龙舟精神一点点融入进去。

剧本初定后,主创团队又在一次次排练中完善。“剧本一直处于变化中,每一次排练,我们会根据剧情走向和学生特点去修改台词和动作。”在排练室,杨紫柔老师喊着节奏,不时还用笔在剧本上写写画画。即使剧本即将迎来终稿,杨紫柔等主创人员仍然不断打磨,力求呈现出更好的戏剧效果。

关键词

韧

女生绑沙包苦练

出演“龙舟仔”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练惊人艺,必须下苦功。舞台上9分钟的精湛演出,除了需要一个多次打磨的精品剧本外,还离不开小演员们扎实的“腰腿功”训练。

《龙舟》中有多个高难度动作,如站在桌上做前手翻、跃起空中一字马等,其中最让人惊叹的要数“高台吊腰”动作。该动作设计在两支龙舟队激烈比武中,起着将氛围引向高潮的作用。

表演者站在一米高的桌子上,在无外物辅助下反弓下腰接触地面,然后探起上半身,动作如美人鱼在水中转圈般灵动,极考验身体的柔韧性、灵活度和胆识。

“一开始不敢,因为感觉桌子很高,怕翻不好摔伤。”该动作的表演者杨宇霞同学今年读四年级,接触粤剧不过两年。从开始在地面吊腰,而后站在凳子上、更高的桌子上练习,逐步增加高度,最后她克服恐惧,出色地完成动作。

戏中还有一段用手转动木凳子的技巧动作,长时间练习让小演员们的手起了水泡。还有,剧中强仔的扮演者梁颖是女扮男装,为了表现出男孩子的力量和气概,她曾双脚绑着10斤的沙包训练。“学生们的表现让我特别感动,剧中想传达的坚韧好胜、团结一心、不屈不挠的龙舟精神都能在小演员身上体现。”李玉娟老师说,孩子在学习粤剧的路上变得越来越有耐心、有自信、有毅力。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一次次摔倒中领悟动作要领,在一次次登台中展露自信。里水小学郁水红豆粤剧团的一朵朵“小梅花”正含苞待放,吐露芬芳。

关键词

传

从娃娃抓起让郁水文化永流传

今年参演《龙舟》的学生,正是第一批加入里水小学郁水红豆粤剧团的成员。该粤剧团于2017年11月成立,按年龄和功底基础等,设置了初级班和中级班,目前有60多位学员,最小的只有7岁。

“还有一年我就要毕业了,我想把自己学到的技巧传授给师弟师妹们,让他们更好地演绎《龙舟》。”今年就读五年级的梁颖,在粤剧文化的熏陶下,心中早已播下传承非遗文化的“种子”。

实际上,为了更好地传承里水非遗文化,里水小学已组织多个学生社团参加公益表演,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送进村(社区)里,让群众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

里水小学校长黄仪礼表示,在里水镇文体教大融合推动下,学校借力里水文化发展中心资源,打造了粤剧、乒乓球和三棋社团等校园特色品牌,在各大赛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一班可爱团结的学生,这一帮和蔼执着的老师,是里水坚持“四全教育”理念引领,践行“全人素质教育”的真实写照,也是里水文化发展中不断涌入的新鲜血液。从娃娃开始教育培养,把文化传承的使命,融入教育中,真正落到每一位里水人的肩上,必然能让富有内涵的梦里水乡品牌熠熠生辉。

里水原创粤剧《龙舟》2020年获奖情况

●荣获南海区第十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暨学生文明素养展示活动“金奖”“最佳辅导老师奖”和“优秀创作奖”;

●荣获佛山市第三届少儿粤剧艺术节“金奖”“优秀组织奖”和“网络人气奖”;

●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原创类“最佳集体节目”称号。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欧林菊文/珠江时报记者邓施恩特约通讯员麦玮炘通讯员陈光文李玉娟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