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乡贤聚“青”能人才兴乡村兴
全链条人才培养平台为梦里水乡高质量发展注入“青英”力量
日前,共青团里水镇委员会开展首期“乡建新势力—里水新乡贤培养计划”,组织青商们奔赴湖南长沙,感受红色文化,学习业态创新运营模式,助力家乡建设。
当前,里水正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佛全域同城化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南海区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标杆镇、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示范区建设。里水镇党委委员、团委书记刘夏远表示,青年人才是里水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支撑,共青团里水镇委员会搭建多种平台凝聚各个领域的有才青年,激励他们参与乡村发展,为梦里水乡高质量发展注入“青”能,全面振兴里水。
/品文旅魅力/
以特色文化推动乡村旅游
今年10月,里水初步建成了首批12个乡村振兴精品村及两条精品旅游线路,乡村振兴由建设阶段转向大运营阶段。在里水乡村振兴再升级之际,里水青商考察长沙文和友、湖南省博物馆以及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等,体验了当地文旅特色业态及红色文化魅力。
“这个动画做得好,不仅让文物上的文化元素一览无遗,看起来还更有动感了!”在湖南省博物馆,青商们发现,每一处出土文物展示,都配有巧妙的灯光设计、立体动画展示,让游客可以更好了解文物上承载的历史文化精髓。博物馆不仅展示了文物,还从文物里提取了众多文化元素,并衍生了很多文创产品,精美有内涵,值得正打造全域旅游小镇的里水借鉴。
而对于第一次参观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的青商会员、北沙村村民李杰辉来说,感触最深的就是红色文化对八方游客的吸引力。近年来深刻感受到北沙村通过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让村民更团结,他期待纳入里水精品旅游线路的北沙村,能借力里湖新城建设,抢抓机遇,将特色文化塑造为文旅品牌,推动经济发展。
红色文化的融入,是里水乡村旅游的特色部分,而工业文化也有助于推动产业振兴。“把睡眠文化博物馆打造成‘产业+文旅’的结合体,让里水的‘梦’文化成为文旅的一个亮点。”里水源田睡眠文化博物馆创始人、源田床具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泓业透露,目前企业已经设计了新的IP,正在升级展馆陈设,强化文化展览功能,将睡眠文化博物馆打造成里水乡村旅游的一个网红景点。
/探索新业态/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这次行程,里水青商们专门参观了乐运魔方综合体项目。这个综合体囊括了篮球、游泳、搏击、滑雪等体育项目,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运动方式,而且运用了高科技的数据管理系统,让消费者体验更便捷。
刘夏远认为,乐运魔方项目比较符合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大健康的追求,里水也在发力大健康产业,未来也将打造足球小镇体育名片,希望青商们可以探索落地此类项目,打造出里水大健康多元体验。
里水青商会常务副会长邹俊毅在里水经营着多个产业载体,这次行程中就特别关注这个“旧改”项目。“我们的项目基本上是工改工,经过这次学习,以后可以结合里水的特点做一些探索。”邹俊毅说,里水推动产业振兴,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希望结合里水产业发展定位,通过更多旧改形式推动产业振兴,提升里水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人才进驻。
/增强使命感/
全链条育“青英”促振兴
这次行程里水青商还来到长沙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学习湖南省乡村振兴典型项目的经验模式。这里是曾经的“省级贫困村”——浔龙河村村民的新型社区,每户标配了一栋别墅、一个门面、一个菜园、一个车库、一个院子。改造前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3万元,如今增长到8万元。
这个小镇通过土地集中流转3600多亩村民土地,同步发展生态、文化、教育、旅游、康养五大产业,吸引城市居民源源不断来此感受田园风光,体验农耕乐趣。
“这里的振兴模式让我们开了眼界,看到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这就是乡村振兴的意义。”里水青商会会长梁伟彬认为,共青团里水镇委员会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青年企业家学习更多好经验,提高了大家的综合素质,推动大家在做好自己企业的同时,更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链接更多资源,参与家乡的乡村振兴。
当前,共青团里水镇委员会搭建了多个平台,针对不同领域全链条培育青年人才,除了通过青商会的新乡贤计划培育青年企业家、乡创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年轻毕业生,还建立了里水青年英才会,凝聚除了企业家、大学生外的更多年轻骨干力量,包括村干部、企业高管中层、教育领域的精英老师等,通过交流、互动、学习等不同形式,团结各个领域的青年人才,增强“青英”们的使命感,推动他们为家乡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欧林菊通讯员陈淑仪朱嘉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