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录播相结合 网课视频看得懂
里水通过多元结合教学、用情用心沟通等方式确,保每个学生学习不掉队

林沛标带领旗峰小学的抗疫队伍探访小欣。

刘辉为学生录制网课。
里水线上教学铺开已有半个月,整体开展效果如何?笔者发现,一些孩子们刚上网课的新鲜感失去不少,比较容易出现懈怠情绪。
为了继续做好教学工作,里水通过多元结合开展教学工作、调整教学模式等方式,用情沟通,用心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不错效果。一系列的暖心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在疫情期间学习不掉队。
1
多元教学
网课安排合理教学视频易懂
做好在线教学工作,既要明确当前线上教学“怎么教”与“教什么”,还要兼顾学生的心理、情绪处理以及防护教育。
疫情期间,里水镇通过抗疫不停学、心理教育、开设班会等一系列举措,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利用直播、录播相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切实保障学校有序开展教学工作。
“把每一节课当成教研课对待,利用好网络平台,给孩子最好的课堂呈现方式。”和顺一中杨文耀老师说,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培训软件操作等,把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分钟用好。
“老师布置的视频看得懂,也看得透,网课安排、作息也合理。”里水中心小学学生李俊锟在老师做网课调查时说。也有学生建议增强师生互动,建议老师可以根据自己风格录制、选取教学视频等。
里水开展线上教育有方式方法,也有心灵沟通——通过校长的信,告诉同学们如何战疫情,树信心;通过学生学习、家长助学指引,引导学生家长抱团“疫”起作战;聘任健康副校长团队,为线下开学做足防护准备。
2
家校联通
消减学生懈怠情绪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时下,网课全面铺开已有两周,孩子们刚上网课的新鲜感失去不少,比较容易出现懈怠情绪,个别学生难以有效跟进网络课程的节奏。同样,随着复工复产,很多家长已经上班,没有太多精力兼顾孩子学习,网课开展有“瓶颈”。
“孩子们不能出去玩、睡大觉,眼睛痛心情烦;家长们每天被信息轰炸,还不时被追问作业,一定也不胜其烦。大家的苦和累,老师感同身受……”这是里水中心小学510班的语文老师刘辉给班上孩子写的一封信,殷殷之情满溢在字里行间。
“当晚8点多,仍有学生没交作业,我就写了这封给家长、学生的信。”刘辉说,刚开始学生对网课新鲜感强,积极性也高,中午前就能提交完作业。
怎么应对懈怠情绪?同是作为五年级语文备课组长的刘辉与科任老师想了很多办法:把原来的录播改为直播录播相结合、实行激励性机制给予适当奖励、群内表扬表现优异学生树立正能量……用情沟通,用心理解,
慢慢化解学生焦躁懈怠情绪,现在学生慢慢回复到回校上课的学习状态。
“线上学习,老师们不愿意看到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刘辉表示,担心学生不背书,一大早在线上守着;担心学生不看视频,想方设法跟大家一起听微课。老师们都是从早到晚守在线上。
光有老师努力还不够,家长也化身“辅导员”,督促孩子学习。但时间一长,加上复工复产全面开展,家长也渐渐分身乏术。
针对学生出现懈怠情绪,老师鞭长莫及,家长有心无力的情况,里水镇教育局召集中小学校和家长联合会的骨干力量,针对家长最关注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等问题,录制成里水家庭教育微课。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提供合理的膳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按照学科老师的要求提前一天做好学习、书桌上只放与学习有关的物品、穿校服上课增强仪式感等,都是微课向家长传授的小妙招。
“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的教育、家长的配合。希望我们是通过温柔的力量来改变,而不是愤怒的力量来遗憾。”微课主讲人杨玉虹老师说。
3
一生一策
确保线上学习无人缺课
最近几天,每天早上8:30,里水旗峰小学二年级学生小欣都会来到北沙社区幸福院。在那里,社工李少玲已经调试好电脑、电视等网络学习设备,还为小欣准备好了文具等学习用品。
因为家庭困难,小欣和外公只有一台不能上网的旧款手机。3月2日起,南海中小学开始线上新课教学后,她只能在家翻翻课本,做做预习。得知小欣的情况后,旗峰小学迅速联系了北沙社区村委,经过商量,大家决定利用北沙社区幸福院的电脑、电视,帮助小欣完成功课。
现在,小欣每周的网课时间都到幸福院上课,幸福院的社工们还会帮小欣收作业、讲错题,还添加了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微信,每天将她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及时反馈给老师;课间时小欣也会跟社工们一起做手工、玩小游戏。
网课开始后,里水镇的中小学校通过家访、联动社会资源等方式,积极解决学生线上学习困难问题,确保困难家庭学生准时参加线上学习。里水镇镇长麦满良、镇教育局局长周友乔等一行领导还前往旗峰小学,调研指导学校疫情防控及线上教学工作。
“要确保学生一个都不少地参加线上学习。”旗峰小学校长林沛标说,通过排查活动,线上学习前,旗峰小学按照“一生一策”要求,制定帮扶措施并落实到位,确保线上学习全覆盖。
近日,林沛标带领旗峰小学的抗疫队伍与班主任林老师,一起走进北沙社区看望小欣,了解她的学习情况。“孩子的家庭是低保,平时就是我们重点关注帮扶的对象。这次我们很快跟学校达成共识,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北沙社区妇女主任黄颖珊说。
撰文/潘银宜
供稿/供图 陈光文 邹雪娴 谭锦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