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里水
文/李永浩
继上次执笔,估计相隔有十五年之久。求学期间,一直希望能书写家乡的美,但拿起笔又有各种理由耽搁了。近几年迷上了摄影,又想让家乡在镜头里留下一些难忘的画面。那些定格的瞬间,唤起了我对美丽里水的点点滴滴。
春:里水百合花节
春天是万物更新的季节。盛放的百合花仿佛已经在催促隆冬尽快挥别。第三届里水百合花节如期举行。各路人马,齐奔鲜花盛开的现场,每个人都希望成为首个感受初春之美的人。酷爱摄影的我为了能获取更多的美丽瞬间,特地提前一天到现场踩点。志同道合的影友也如我一样提前到场,每个人的目的只有一个:都想寻找独有的画面。
第二天,百合花节如期开幕,人流如鲫。爱花者,好摄者,喜热闹者,呼朋唤友全都欢聚在这里。爱花者带着鲜花而回,好摄者带着美图回去分享,喜热闹者也带走了欢乐。而我带走了什么呢?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带走了春天,带走了春色。
夏:贤鲁岛原生态之美
盛夏是一个纯粹的季节。艳阳和雷雨,汗水和泪水都属于这个充满反差的季节。里水就有一个地方,充斥着和高速发展城市不着调的反差,充斥着与忙碌奔波强烈对比的慢节奏。贤鲁岛,在盛夏火热烂漫的艳阳下依然保持着深沉的原生态乐土。这里没有喧闹,也没有车流,偶尔几下鸡鸣才昭示她的存在。首次来到这片土地,惊讶于里水这现代城镇中还保留着如此一片乐土。在拿起相机的一刻,心中忽然有一想法跳出:记录难道就是为了回忆?相片往往会唤起人的回忆,有美好的,有叹息的,有欢乐的,有伤悲的。当我按下快门的一刻,又意味着什么呢?这些本来就是大家数十年前的生活场景,此时此刻在现代化加速进程中如此孤独又真实地保存着。
人就是这样,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乐不知疲地几番前往这片土地,每次拍摄回去编辑相片,都有惊喜发现。惊讶曾害怕失去的东西还依然都在,而且还变得更好。从鲜有人知的乐土,到现在一批又一批来感受乐土的游人或是好摄者,原来镜头和相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小岛并没有因为被世人知晓而遭到破坏,恰恰是相片唤起了人们的认知,唤起了对保护乐土的呼声。因为这里不用唤起记忆,画面是鲜活的,是真实的,相片的记录只是锦上添花而已。这也让我真正明白,摄影既可以唤起回忆,也可以让人珍惜。
秋:龙舟赛再续前缘
深秋是一个温暖的季节。阔别八年的里水龙舟赛带着各种期盼再次敲响鼓点。尽享珠江水系滋润的里水,拥有纵横交错的水网,扒龙舟的传统世代传承。暂别的归来,更多的是全镇上下的期盼。近年来河岸、水系的整治,给这次比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是一次提振士气的盛事。各村居上下齐心,苦练技艺。与其说在迎接战斗,不如说其在和各兄弟村居进行一次彻底的感情交流。
开赛当日,万人空巷。“长枪短炮”在这天尽情地释放着快门,老一辈好摄者苦等多年,终于盼回在自己家门口拍摄龙舟比赛,都显得异常兴奋。大家都依稀记得当年在观龙楼拍摄的情景。时过境迁,就在观龙楼的原址,二十二艘新式龙舟再次起航。振奋人心的锣鼓响起,一幅幅奋力争先的画面,预示着里水人走在了拼搏发展的最前线。游走在各个方位的影人,努力将缺失了八年的影像,包括勇气与骄傲,在这天一并补回。
冬:渡口使命必达
隆冬是一个离别的季节。运行了五十多年的草场渡口,也是里水辖区的最后一个渡口,在冬天停运了。对这个渡口,里水街坊有着非一般的情愫。以前交通不便,乘渡船基本上是到广州唯一的方法。渡口的存在,服务了几代里水人。老一辈的里水人尤其感到可惜。从小渡船到现在的大型船只,老一辈见证着渡口的变化。以前由小船主导的渡口,街坊们还记得叫岛的情景么?还记得下大雨刮风坐着小船疯狂摇晃的尴尬时刻么?这一切,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去不复,随着路网和公共交通的日渐完善,有了更好更安全的出行方式,渡口的生命周期最终还是走到了结束,光荣地完成她最后的使命。
查阅过很多资料,渡口基本没有留下影像。为了这份弥足珍贵的纪念,我特意在渡口准备撤渡的日子里,多次前往拍摄,想保留一些记忆和历史片段。南国的隆冬,说冷不冷。渡口的冷风却是割面地吹来,船工在等客的空隙在岸边烧火取暖。攀谈过程中,船工虽有不舍之情,但他们都纷纷表示,船渡始终不是最安全的选择,即使不舍,但能和家人团聚也是值得高兴的事。渡口出现,我还没有出生。渡口结束,我见证了她的逝去,记录她光荣退出历史舞台的倒数时刻。
如果你问我,在家乡游走,收获最多的除了相片还有没有其他?细细回想自己的行摄历程,扪心自问,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有回忆和记录带来的共鸣,还有继续向前走的动力!”引用一好摄者的名句:如果前方没有值得你去拍摄的东西,你还会向前走么?
我愿用我手中的相机,带上我的心,记录家乡的一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