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出实招助力企业实现起步稳开局好
政府倾心助企 企业发力生产

▲承安铜业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
▲九江镇领导带队到佛山市允迪薄膜材料有限公司了解生产情况。

▲医护人员上门为林氏木业员工做核酸检测。
职工干劲十足,机械运转不停,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日前,记者走进位于九江镇的南海南新无纺布有限公司(下称“南新公司”),南新公司总经理崔彦昭介绍,今年比去年同期复工早复工快,2月份基本实现了预定目标,实现了“起步稳”、“开局好”。
南新公司是贝里国际集团亚洲最大生产基地,拥有四条世界先进的稳定生产线,可保证每日80吨无纺布的产量支援着全球医卫用产品的生产。
南新公司“开局好”只是九江医卫用产业复工复产的一个缩影。到2月13日,九江镇内7家医卫用无纺布企业已全部复产,平均复工率85%以上,其中东丽、一龙、稀雅丝3家企业员工返岗率达100%。
部门助力
镇领导现场办公为企业解忧
“企业复产复工情况怎样?”“还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2月10日,九江镇委副书记、镇长罗淮东,副镇长周子健带领工作人员到镇内医卫用企业,听取企业负责人的复工复产和新年度发展计划。
现场了解到企业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后,罗淮东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以及行业协会要及时挖掘、对接产业链内、外资源和需求,推动产业协同、抱团发展,助力会员企业挖掘新的增长点、拓宽销售对象和渠道。
2月11日,南海区、九江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走访了南海家具协会,围绕复工复产、数字化改革、产业集群、行业发展等与协会代表进行座谈。
“南海家具品类全,品质高,涌现了一批优质家具企业,近几年均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南海区家具行业协会会长、佛山市迪奥比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廖顺南介绍,南海区家具企业不同程度地在生产运营、生产效率、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开展数字化转型,实现产品数字化,助力企业实现提质增效、安全运行。
“政府将持续为企业做好服务,积极回应企业需求,以更大力度、更强担当、更实举措为辖区企业发展、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助力企业实现新的发展。”周子健肯定九江家具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基础工作并表示,全面梳理收集家具行业在数字化改革、产业集群发展方面的重点、难点,助力企业改革思想、潜心经营,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整体实力。
党群联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事实上,连日来,为尽快满足部分企业提前复工需求,确保企业安全有序复工,九江镇通过党群联动“送检上门”、保障用电、“花式”招聘等方式,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2月7日-10日期间,九江镇内企业东丽高新聚化(佛山)有限公司、广东必得福医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织返岗员工共1100多人,在厂区内统一分批开展核酸检测。为减少等候时间,加快检测进度,南海医卫用协会党支部带动两间企业党员发挥先进性,指引员工提前做好信息登记,协助医护人员做好采样准备、维持秩序,采样工作得以高效有序完成。
南海医卫用协会秘书长黎露芸介绍,为做好节后复工复产安全工作,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同心协力打好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南海医卫用协会提早部署,为会员企业协调对接医院、镇卫健办的流动采样队,预约节后上门核酸检测服务,落实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镇级层面,九江镇通过党员志愿服务队、工会联合会等方式,发挥党群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对一”指导企业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做好复工备案,确保看好门、守好人,为企业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接下来九江镇还有暖企行动计划?九江镇企业服务办主任钟振英介绍,九江镇将继续通力合作实施一系列暖企行动计划,一方面积极推广惠企政策,与税所联合建立“儒税曰”音频专栏,定期向企业解读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政策利用效益,降低企业税务成本,同时向企业推送佛山市春节后援企稳岗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留住员工,缓解用工缺口,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另一方面将与银行金融机构合作金融纾困,向企业推荐普惠金融产品,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获得优质金融服务。
企业行动
林氏木业:增强员工归属感返岗率高达92.3%
日前,林氏木业正式开工,返岗人员1680人,返岗率高达92.3%。采访当日,记者在林氏木业总部大门口看到,从各地返岗的员工正有序排队进行核酸检测。这是九江镇镇政府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举措,超200名员工的企业可预约上门进行核酸检测,助力企业快速恢复生产经营。
除了政府的便民举措外,该企业还格外注重防疫工作。早在春节放假前,企业就对员工进行防疫教育宣传,提醒员工重视防疫工作,不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并提前派发口罩、酒精喷雾等防疫物资。同时,在复工复产前还制定复工指引,安排专人对省外来(返)佛人员进行重点跟进,做实防疫工作,促进经营生产有序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还呼吁员工就地过年,并为值班人员提供年夜饭。
在留住人才、吸引员工返岗方面,该公司除了派发开工利是外,在日常工作中还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营造深厚的关爱氛围。比如对员工入职提供新人礼盒,并搭建内部爱心互助平台,帮助有困难的员工,营造“家”的氛围;对员工入职周年、生日提供关怀与祝福;同时每个月提供专门的经费开展团建,增强员工归属感。
站在虎年新起点上,林氏木业将继续加码供应链的数字化、信息化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数字化供应管理水平,力争业绩迈上新的台阶。
香良水产:组建电商团队做强做大品牌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九江镇沙头片区的广东香良水产有限公司,看到一片忙碌景象。几辆装鱼车正在装卸区装货,车间流水槽前,工人们穿着水衣根据鱼的体重分级筛选,然后进行专业处理,以便快速输送到全国各地。
相关数据显示,该公司年廿五至年廿八期间水产品日发送量超45万斤,过年期间日发送量超20万斤。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为保障市场供给需求,该公司倡导员工就地过年,坚守工作岗位。
“水产行业与其行业不同,过年需求量大,所以企业会更注重员工的关怀。”该公司董事长罗孝良说,过年加班公司会多发加班费,同时还通过各种形式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
据了解,该公司前身为广州市香良水产有限公司,目前从事鳜鱼、加州鲈、生鱼、黄骨鱼等鲜活水产品加工和物流配送,配送网络遍及北京、武汉、太原、上海等50多个城市,是广东供应北京水产品的五大企业之一。
2020年,广东香良水产有限公司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成为广东省少数成功挂牌的活鱼流通企业。罗孝良表示,接下来,公司将结合九江镇的水产品养殖优势,积极开阔市场销路,加大开发水产品深加工领域的产品。
经过一年的尝试,2022年该公司正式布局预制菜板块。为了保证水产品源头质量,罗孝良介绍,公司会进行出塘快检,检测合格才能收购,出厂前还会进行二次检验,通过严格的鱼肉采样检测,保障鱼的安全性。此外,公司还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水产品上市后消费者扫码就能获知关于水产品产地等信息。
罗孝良还表示,目前公司已组建电商团队,布局微商、直播等销售方
式,瞄准社区团购、商超团购
等销售市场,将品牌鱼类方便菜做强做大。
承安铜业:车间复产率100%科学防控成“标配”
生产车间内,机械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全副武装”,熟练地操作着,生产线“火力全开”;叉车进进出出,多名工人正在进行装缷作业……日前,记者在佛山市承安铜业有限公司(下称“承安铜业”)生产车间看到一派繁忙的景象。
承安铜业行政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员工返岗率85%、车间复产率100%,职能部门已正常运行。无论是车间工人还是管理人员,都忙得不亦乐乎,干劲十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一季度的生产全力冲刺。
“为保证开工安全,年初六时员工提前到岗到位对车间设备及地面、公共卫生区域进行消毒,做好生产加工前各项准备防疫工作,同时也恢复生产。”承安铜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在复工复产的同时,疫情防控措施上并未有所松懈。早在春节放假前,企业就对员工进行了防疫知识宣传;佩戴口罩、额温枪“打卡”、电子通行证“扫码”、填写承诺书……一系列科学防控措施已成为“标配”。
“我们有170名员工,70%以上都是本地人,本地工人积极返岗,外地工人按企业通知普遍迟些,号召他们返岗时,我们也反复强调防疫措施、绝不可放松。目前已有145名员工返岗。”企业负责人说,大家都把安全放在首位。
承安铜业作为行业的隐形冠军,主打产品是印制电路板专用磷铜阳极。这个形状像一颗颗铜球的产品,其实是放在线路板内用来导电的铜材。很多电子产品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这个基础性材料,其广泛应用于手机、计算机、汽车、数控设备,甚至航空航天设备等领域。2021年12月,承安铜业锡球销量154吨,而铜球销量从月均4500吨,突破5000吨。
“直至年廿八(1月30日),我们都是全产能开动。春节期间,设备都处于保温状态,为节后复产做好准备。”承安铜业总经理周建新说,2022年,将通过改造上引连铸设备,提高产能;同时节省人力成本,将手动多品种包装线改造成半自动多品种包装线,使品质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实现品质标准化,目标是铜球销量稳定在月均5000吨。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何万里沈芝强朱明菲
通讯员陈国杰李云黎露芸何家仪李晓文黄壹威崔宝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