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小儿防感冒睡眠锻炼是关键
这周一波冷空气来袭,南海气温大幅下降,此时小儿很容易感冒。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在此季节易受六淫之邪,如风、寒、湿、燥等邪气侵袭。而小儿“肺常不足”,外邪犯肺,致肺气宣发肃降失常,往往会出现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感染症状。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安然度过冬季呢?
防寒保暖不可忽视这两个部位
俗话说“寒从脚底生”,因为脚为身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医认为脚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不注意脚部保暖,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感冒了。因此,天冷了不能再让小孩光脚在冰冷的地上来回跑;对于小宝宝,要记得为他们穿上袜子。
此外,肚脐也是最怕着凉的地方。肚脐眼即神阙穴,其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屏障功能较差,因而易受凉而染风寒,所以做好肚脐的保暖工作也相当重要。可为宝宝选择能保证遮盖到肚脐眼的衣服;晚上睡觉时可在宝宝腰间加裹一张薄毯子,以防小孩睡着后踢被子。
睡眠与锻炼两不耽误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发育尚不完善,抵抗能力弱。自然界阴寒极盛之时,体内的阳气往往也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应该好好藏养阳气。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睡眠和户外锻炼。
睡眠充足则阳气不易外散,阳气充足则抗邪有力。秋冬时期则更要有充足的睡眠,这样全身的抵抗力就比较健全,就不容易被细菌、病毒、支原体侵袭或感染。
此外,根据小儿年龄及自身体质特点进行适宜的体格锻炼,有助增强免疫力,帮助抵御呼吸道疾病的入侵。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适当的运动能够激发体内的阳气,因此小孩在冬天不能因为寒冷而防护过度,完全不锻炼。当然锻炼还是应该选择在相对暖和的时间段进行,如早上10时左右,或下午4时至5时;运动时不宜太过剧烈,使身体暖和,微微出汗即可。
居家推拿保健更方便
宝宝感冒了,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很多方法。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治疗感冒的常用推拿手法。
治疗外感四大推拿手法包括: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揉耳后高骨。
开天门:
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两眉中间直推至前发际,150次。具有疏风解表、开窍醒神、镇惊安神的作用。
推坎宫:
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150次。有发汗解表、醒脑明目的作用。
运太阳:
用拇、中指指腹按揉两侧眉梢与目外眦之间的太阳穴,150次。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作用。
揉耳后高骨:
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150次。能疏风解表。
●小孩皮肤稚嫩,推拿前需要涂抹滑石粉或润滑油。
●开始推拿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
●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的情况禁止推拿。
●小儿推拿只是治疗感冒的辅助方法,能够帮助宝宝更快地康复,但并不能完全取代药物的作用,因此宝宝生病了还是要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
相关链接
做好这5点预防冬季感冒
1 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冬季预防感冒首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儿童、老人及身体较弱易发生感冒的群体。要特别关注天气变化,当天气转冷时应及时添加衣被,防寒保暖。室内外温差大,外出时特别要注意头、足、背保暖,可以戴帽子、口罩,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再出门。居室内切忌紧闭门窗,要坚持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动。
2
讲究卫生,避免感染
俗话说“病从口入”,饭前便后及外出回来要洗手、睡前刷牙。不食用不卫生的食物。衣被要勤洗勤晒。流感病毒会在人与人的密切接触之间传染,流感流行期间,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合,必须去时注意戴上口罩防止交叉感染。
3
合理饮食,营养均衡
冬季,人们都想到了进补养生,在感冒高发期进补要谨慎,饮食营养要均衡清淡,忌食油腻辛辣刺激之品。冬季日常饮食要遵循三个原则,即通过饮食可起到保温、御寒和防燥的作用。一要注意多补充热源食物,提高机体对低温的耐受力。二要多补充含蛋氨酸和无机盐的食物,提高机体御寒能力。三要多吃富含维生素B2、A、C的食物,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4
增强体质,锻炼先行
俗话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增强体内正气,提高自身免疫力,才不会惧怕病邪入侵。冬季早晨气温低,雾霾相对较重,不适合晨练,可以在家里做一些简单运动,如在室内慢跑、做体操等。
5
作息规律,劳逸结合
良好的睡眠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而过度疲劳、熬夜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则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中医理论认为冬天是“养藏”的季节,在冬天应“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学生和上班族不能晚起,要尽量做到早睡、不熬夜,最晚也不要超过晚上11时,每天保证8~10小时睡眠时间,以扶养人体正气,从而增强免疫力抵抗外邪。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刘浩华来源/佛山市中医院、承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