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上西村 凝聚乡贤正能量助力乡村振兴
■亭台点缀,让乡村别有一番韵味。
■九江上西村篮球场。
■关杰初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珠江时报记者/钟梓泓摄
■由乡贤协助成立的村民志愿服务队,是上西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乡村振兴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水乡旖旎风光。
走进九江镇上西村,绿树成荫,风景秀丽,透露出别具一格的岭南水乡韵味。一栋三层高的“西山文化活动中心”格外引人注目,从外表看,它更像一座高级写字楼。在里面,不少村民正在悠闲地拉着家常。
据村民介绍,上西村6个经济社建设文化楼、文化馆都是主要靠乡贤关杰初捐建。几年前,上西村要是举办大型活动,往往苦于没有“像样”的文化活动场所,很多村民举办婚礼还得到外面酒店,有村民不禁感叹:“乡里之间联系越来越淡了,留在村里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
“我们不仅要把村里建好,还要让子孙后代都想回来……”在上西村党委的沟通协调下,一场由乡贤力量助推的乡村振兴行动悄然展开。
乡贤助推乡村振兴
作为本土知名企业家,关杰初涉及的行业领域十分广泛,在广阔的商业版图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始终不忘投身家乡慈善事业,以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播撒大爱,一颗善心,始终向阳。
关杰初的为人,九江乡亲无不交口称赞。“从小到大,我看到别人遇到困难,都认为能帮则帮。再富有的人,即使豪车豪宅加身,不过都是外在的东西,然而再美的外在都比不上内在的一份真善美。”关杰初说。
为了让村里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从2018年开始,关杰初就捐助了西山经济社1064名村民每年的农村医疗保险;每年捐助社区五保户、残疾困难户生活补贴;这两年来他还为上西社区6个经济社投入超1350万元,建设文化楼、文化馆;2019年起,除了逢年过节宴请全村老人外,又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捐助12000元和每年3000元的节日慰问金……“他都是默默做好事,从不声张,我们心底里敬佩他。”村民们如是说。
这只是九江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据不完全统计,九江镇在世界各地的华侨接近20万。一代又一代的华侨从这个古朴繁华的古镇走出去,散落世界各地,而在他们心中,儒林之乡的精神传承以及沉淀在心中的乡情永远是一种挥之不去的精神牵挂。不少九江乡贤将心留在故土,将情牵于桑梓。他们的热忱变成故乡的一座座桥梁,一个个学校、敬老院。
凝聚乡贤等生力军力量,成为上西村乡村振兴的共识。“如果没有乡贤出力,就没有上西如今的新面貌!”上西村党委书记关满初认为,引导发挥好乡贤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可以凝聚乡村向心力,解决乡村振兴中的人才、资金、信息等问题。
多方参与乡村治理
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也要讲规矩,成为有序的、正向的力量。近年来,九江积极引导乡贤有序参与乡村治理。
2019年,上西村西山经济社党员义工队在开展入户探访时,获知一名社区党员失业患病,父母双亲又常年疾病缠身,还要只身供养孩子读书,生活极其困难。
闲聊时,关杰初了解到这一情况。当晚8点多,他连夜赶到这户村民家探访。当看到村民一家挤在40多平方米的破旧砖瓦房时,他当即联系社区和政府沟通房子重建报建问题。
随后,不仅出资帮村民重新修建了一栋占地80多平方米的三层高的新楼房,更主动牵线帮其介绍工作。这样一颗心系乡亲和家乡发展的赤子之心,让人无不动容。
上西村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长期以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直是乡村治理的难题。
面对这一“顽疾”,从2018年6月开始,村里组织乡贤召开联谊会,邀请年轻人、年长者等人士商讨乡村治理之策,对村内交通、公园、停车场等建设进行科学规划。
在关满初看来,村委牵头各方力量,特别是乡贤有序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是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党群联动机制
近年来,以问题为导向,上西村积极探索农村基层治理创新,通过创新党群联动机制,完善乡村治理的不足。梳理这些探索可发现,引导乡贤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已成共识。那么,乡贤参与治理的边界在哪里?与基层党建、村民自治之间如何互补而不越位?实践得出的答案是:必须首先坚持党的领导。
记者发现,在探索的乡贤参与治理的实践中,上西村坚持以村委牵头,村委还负责平台的运行和监督,很多有威望的党员干部也在其中。
“坚持大党建为统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关满初认为,要引导好发挥好乡贤力量,关键要有一个战斗力过硬的基层党组织。
为此,上西村结合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以及实际工作,以基层党委为主体,党员干部带头、乡贤出力、群众参与,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
正是得益于基层党建,昔日名不见经传的上西村,如今成了佛山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违建被拆、村道通了、公园建起来了……“这任村书记敢碰硬,敢作为!”赞叹之语在村里流传,村委越来越有威信。
短评
助推乡村振兴的“特殊力量 ”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何为乡村振兴聚集更多“人气”?在南海区著名的侨乡,乡贤正成为助推九江乡村振兴的“特殊力量”。
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南海九江从桑基鱼塘到工业腾飞,由普通的农业镇变身成瞩目的制造业之城。一批敢为人先的乡贤从九江走出去,在外打拼多年,不少人仍怀着反哺故土、回报家乡的强烈意愿。
九江新乡贤,特色在于一个“新”字,给“乡贤”赋予了新的内涵。九江新乡贤不但“有德”,而且“有为”——不但遵纪守法、和睦邻里、急公好义、正直无私,为乡村的和谐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毋庸置疑,乡贤的回归,有助于破解农村凋敝的核心问题——乡村精英流失之下,乡贤的反哺,能让乡村重新走向繁荣。九江新乡贤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技能,也积累了一定财富,下一步,鼓励他们回九江创业,发挥乡贤在资源、人脉等方面的优势,把先进发展理念和优秀项目带回家乡、建设家乡,为城乡发展出谋划策、出资出力,必定会显著提升九江城乡发展的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乡贤是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社会的有力助手,要发挥好作用也需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关心关爱。
新乡贤不是凭空产生的,对于不少村庄来说,如何留住人才,是一道现实考题。近年来,九江镇党委、政府在场地、资金、政策等方面着力,为乡贤开展利于乡村发展的事务提供必要的便利,重点发挥了新乡贤善于解决矛盾纠纷、推动基层善治工作落实的“熟人效应”。
可见,新乡贤出得来、立得住,有赖基层党委和政府创造好条件、好环境。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实践中,有必要引导村民依照程序推选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办事公平公正的村民组成村民理事会,以此为平台对接好常年在外的乡贤,同时村干部也需敞开胸怀、主动对接,为新乡贤发挥作用创造便利条件。
乡村振兴,乡风很重要,乡村人才是支撑。新乡贤是难得的人才,更承载着宝贵的乡村文化。建设新乡贤文化,培育新乡贤群体,既是儒林乡人家园情怀的价值回归,也是九江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强大正能量。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何万里
通讯员陈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