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篇——
秘书违规索机密 微信群发致泄密


南海普法
■案情回顾
2013年11月底,保密部门在工作中发现,多家网站刊登一份机密级国家秘密文件。经查,当年11月中旬,某政府机关有关领导干部秘书牛某,在参加某涉密会议时,向文件保管人员邱某索要一份机密级会议材料。邱某明知牛某不在知悉范围内,但考虑其为领导秘书,不好得罪他,便违规将会议材料交给对方。当晚,同事赵某给牛某发微信,打听会议信息。牛某未经考虑,直接将会议材料拍照发送过去,被赵某转发微信群,造成泄密。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牛某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给予赵某开除公职处分,给予邱某行政记大过处分。
■点评
一般来说,在私人交往中,秘书人员岗位特殊,知晓诸多内幕信息,少不了被人打探情况、套取消息。如果此时置保密法律法规于不顾,口无遮拦、随意谈论,就会造成密从口出、覆水难收的后果。
本案中,牛某明知自己不在知悉范围,却堂而皇之向保管文件的邱某索要涉密会议材料。他这种认为自己可以不遵守保密法纪的心态,本质上就是特权思想在保密管理领域的体现,如不予以足够重视,将严重影响保密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七)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因此,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尤其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严守保密法纪,强化保密自觉,接受保密监管,把“紧箍咒”当成“护身符”,防止在保密上“栽跟头”而不自知。
■相关链接
保密来自长期警惕,泄密源于瞬间麻痹。9月25日~9月27日,南海区普法办、南海区国家保密局联合举办纪念《保密法》修订颁布10周年微信学法大赛,参与游戏答题有机会获得微信红包等丰厚奖品,详情可关注“南海普法”微信公众号。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梁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