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养生 强健脾肺肾


9月22日是秋分,这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它平分了秋季,也平分了昼夜,平分了寒暑。秋分过后,则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我们所遇见的朝朝短过暮暮。进入秋分,阳消阴长,身易燥,心易愁,这时候要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同时注重脾肺肾三脏养护。
养生之道
保障充足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精气神的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秋分,出现阳消阴长,有人出现情绪低落,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这时候需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开展各种运动锻炼。
秋高气爽,适合去户外登高爬山,还有打太极拳、八段锦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则可达到身心康泰之功效,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以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同时也要避免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更需要保证高质量的睡眠,否则很容易导致病情的反复发作与加重。总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自我按摩
两个穴位助你养肾
●搓命门/叩命门
命门穴属督脉的穴道,在人体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用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两手掌分别放至腰部命门穴,来回摩擦,至有热感;或者两手虚拳,轻叩击命门,早晚一遍,每遍约200次。
命门是益肾壮阳的要穴,对肾虚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有着良好的疗效。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还有强肾固本,温肾壮阳,补肾纳气、延缓衰老的作用。
●脚心按摩法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中医认为,涌泉穴直通肾经,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体,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促进睡眠。
饮食调养
健脾润肺补肾正当时
健脾 推荐南瓜山药芡实煮粥
秋分养生首要健脾,因为脾胃功能的好坏,对肾有很大影响。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指我们出生的体质,如果体质差,就要靠后天养脾胃,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也就是出生后脾胃功能的好坏,决定了我们身体的健康。脾肾之间相互滋生、促进,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后天不能滋养先天,会诱发或加重慢性肾脏病。
此外,夏天,人们吃过多寒凉的东西,再加上夏季湿气重,易困脾胃,这些状况都要在秋季得到改善,否则就会影响到肺,因为中医有“培土生金”的理论,意思是肺的问题,从根本上的解决方法就是调理脾胃。所以秋分应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有助于肺脾肾三个脏腑的调养。
养生的食物例如山药归肺脾肾三经,是健脾养胃的重要食膳,同时还有补肾涩精、生津益肺等功效,因此推荐用南瓜、芡实、山药、小米等煮粥食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其中南瓜有补中益气的作用,芡实有补脾祛湿、益肾固肾的作用,并且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
润肺 多吃酸味甘润果蔬
秋季容易生燥,秋分仍有暑热的余气,特别是佛山地区,白天天气依然炎热,晚上气温下降,容易出现凉燥,润燥是秋分养生的关键。饮食上要注意多吃酸味和甘甜的食品,少吃辛辣食物,因为酸有收敛的作用,甜味有补脾作用,酸味和甘味一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而辛辣有发散作用,容易耗伤津液。
《素问·藏气法时论》上说:“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这个季节要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辣之物,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如杏仁、白萝卜、梨、石榴、葡萄、柿子、甘蔗、藕、百合、银耳、蜂蜜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补肾 板栗是补肾之佳品
肾为先天之本,是阴阳的根本,中医在养生防病方面,要以肾为本。秋分一般要提前补肾,肾阳充足,到了冬天才不会怕冷。
秋季,老人小孩的哮喘病特别容易发作,中医认为这是肺肾的问题,两者互相影响配合,所以补肾就能补肺。
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板栗是补肾之佳品。《本草纲目》记载,板栗治疗肾虚、腰腿无力,《千金方》也称板栗是肾之果,此外板栗有健脾胃、益气、壮腰、强筋、止血、消肿、强心等功用。黑色食品也是补肾精的黄金食品,黑色的食品如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均可养肾。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朱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