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 防燥防秋乏防秋悲
处暑过后,气候慢慢过渡到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秋季养生要防燥、防秋乏、防秋悲,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气候干燥饮食宜滋阴润肺
立秋之后,秋燥也随之而来,加上人体内水分不足,便会导致皮肤干燥、口干唇燥、咽喉肿痛等情况出现。但这也正是润肺降燥的最佳时期,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可以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胡萝卜、荠菜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应少食姜、蒜、葱、辣椒等辛辣食品,防止耗伤津液而加重口唇干燥的情况。
防秋燥多补充水分
秋季养生大家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这样可以预防由于秋季气候干燥所造成的皮肤粗糙、起皱、瘙痒等症状。一般秋季要比其他时节每天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坚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还可间接将水份“摄”入呼吸道,办法是将温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即可。
预防咽炎温度和湿度要适宜
天气干燥是引发咽炎的一个重大原因,那么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和湿润度是非常重要的。居室空气干燥及过冷、过热都可影响咽部黏膜的防御机能,造成功能障碍,咽部感觉异常,日久而成慢性咽炎病变。在秋季,让室温保持在20℃左右人最舒服。我们常说“温暖如春”,就是气温平均为20℃左右最适合人体。
皮肤干燥沐浴少用去脂皂
由于秋天气候干燥,皮肤容易缺水引起瘙痒症状。尤其一些老年人因为自身皮脂腺分泌过低,皮肤干燥,搔抓可见抓痕、血痂。普通人在秋季应该多喝水,皮肤干燥的人在秋季洗澡时间不要太长,水温不要过高,间隔时间不要太近,尽量避免搓澡,尽量不用去脂的香皂和药皂。洗浴以后要使用滋润皮肤的润肤露,给皮肤做好保湿滋润的护理。
春困秋乏睡眠要保障
夏去秋来,气候由炎热变得凉爽宜人,而此时我们的身体却有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而睡眠便是消除身体疲劳的重要方式。应尽量争取每天多睡一个小时,晚上10时前入睡最好,早睡早起,以提前进入防秋乏的“备战”状态。此外,还要适当午睡,有利于化解困顿情绪,特别是老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
脾胃衰弱多吃助消化食物
人体在经过漫长的酷夏以后,大量进食生冷食物,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另外,民间有立秋以后“贴秋膘”的习俗,补偿苦夏的损失。不过,秋天气候凉爽,容易食欲大增,突然暴饮暴食不仅会加重胃肠负担,而且容易导致身材走样。所以在秋冬到来之前,应该给脾胃休息一下,可以选择一些助消化,有营养,清暑化湿的食物来吃,如鱼、山药、红枣、莲藕等。可以多吃点豆类及新鲜蔬菜。
秋叶飘落乐观情绪要保持
秋风萧瑟,自然界凄凉的景色容易导致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秋天养生应特别注意精神保健,可适当选择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等文化娱乐活动,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多登高远眺也是个好办法,可以赶走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
疾病快走健康运动要加强
秋季的天气大多凉爽,这样的气候,是我们锻炼身体的最好季节。每天早晨起来之后,我们可以出门适度的运动,中年人可以跑跑步,老年人可以走走路,都是很不错的选择。想要做些大运动的朋友,可以选择登山,游泳等。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朱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