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天缘
◎流芸
望眼迢迢总是秋,三杯两盏亦含羞。浮萍远去堪成梦,顾影须怜画上留。(流芸诗)
初秋,大地余温尚存,五台山上,早已凉风习习。前行祭拜的香客络绎不绝,香火最旺的,莫过于五爷庙。而我,为窃享一片宁静,安顿在南山寺脚下,登高远望,山河壮阔,适逢巫山云雨,天色昏暗,余烟袅袅,凭添几分仙侠之味。
远看南山寺,断壁残垣,香客寥寥,内正修缮,外在保持着历史遗留的痕迹。一老者手摇铃铛,驱着马儿,迎面而行,每见一人便合掌俯首,随即吆喝一段小曲,回荡山间,顿觉万事皆空。
离开南山寺,傍山而行,五爷庙下,一女子裹衣向前,经询问,是五台山的向导。遂结伴而行,幽幽小径,数犬相随,便问其原由,得知,多年来,犬只为数不少,却未发生过伤人事件,与香客敬而远之,万物相生而不相害。心想,莫非菩萨显灵?
心诚则已,刹时,天降大雨,香客纷纷择檐而立,此时,一怀胎数月的母狗也躲至屋檐下,上苍怜悯,无一人驱赶,亦无害怕,此情此景温馨可人,善莫大焉。
这也许是五台灵秀之故。想但凡属灵之地,让人“此心澄定,亦无苦楚”。如果人皆有修行之心,那么血性中带罪的一面,定有归处,否则,不义便接踵而来。
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在其中的,便是一双无形的手,在掌控着“规律与因果”,生生世世。可叹“山高人为峰”,人虽渺小,可人亦是万物的主体,其意象无穷之大,我们所观所感的“气壮山河”、“鬼斧神工”之物,仅靠一双眼睛。
五台,便是另一个世界。然而,什么时候,五台不是个“旅游胜地”,而是一个真正依傍着人间烟火的修行之处,是当下的一种福报,更是“协和的正道”。
那么多为“求”而来的人,奔着“显灵”,“显灵”是什么?为什么会“显灵”?
或如他所言:“飘零半世为天缘,但望身后有余烟。”
我们过度的关注着前面的事物,一直在追赶,却忘了,承载着我们一生命脉的,也许是“身后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