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我的家
◎笑语
九江,一个南方珠三角小镇,滨临西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有着独特的温婉儒雅的水乡气息。我们这一代70后的九江人,亲历了家乡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腾飞,深沉地爱着这里的一切。
曾经不止一个人问我,这里为什么叫“九江”?听老一辈人说,这片区域里有九条河涌,蜿蜒曲折汇入西江,故此得名。也有人说,此处有九座小山岗,粤方言“岗、江”同音,是为“九江”。其实无论哪个说法,我感觉都蕴含着同一层意思:“九”表示多,就是这里的许许多多的江和岗,如同骨架和血脉,构成并滋养着这个小镇,养育着一代代淳朴勤劳而又勇于创新的九江人。
在九江,星罗棋布的水道,让几乎每个九江人都和水亲近,无论是江水、河涌、鱼塘或者是再分支出来的小堑,都流淌着九江人生活里面的很多小故事。
九江人口口相传:会走路就要会游泳。每到夏天,无论是九江涌还是其分支的小堑,大大小小的埠头,都看到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带着小孩子嬉水的景象,这就是九江人传承“会走路就要会游泳”的最好见证了。我孩童时代的欢乐时光,就是在一河两岸渡过,那时的城区非常小,镇上大家相互或是亲戚或是同事或是朋友,我们上学从家里到学校就是过了涌对面而已,蹦蹦跳跳的和同学们一起往返。夏天的下午放学,就是大家去游泳嬉水的开心时光,相约顺路回家的四五个同学,放下书包就可以进入游泳模式了。大胆的男孩子们通常都是一脱上衣,就从埠头的最高处,大约离水面两米左右的位置,扑通扑通地跳进水里。而女孩子就直接穿着短袖衣裤,扎起长头发,走到埠头的近水处,投到水的怀抱。瞬间埠头附近扬起的是小孩脱兔般溅起的水花,同时响起了孩子们的各种表达着自己无忧无虑开心畅快的喧哗声,让宁静的小涌翻起阵阵涟漪。涌水是清绿色的,清澈灵活,充满生机,像一块巨大的油亮的玉石。所谓游泳,其实更多的是玩水。孩子们会找寻水里面的各种有趣的东西,随手都可以抓到或浮或垂的金鱼藻、水兰、水草和水浮莲等等水生植物。当然还有很多小鱼,在我们身边游弋,水清得还能看到底下的沙泥,里面有一些小虾,还有田螺。等到夕阳慢慢斜倾,涌水已经将手掌的皮肤浸得皱巴巴的时候,证明在水里的时间已经呆得够长了,在大人们的再三催促下,我们就会心满意足地拿起书包,穿着满身湿漉漉的衣裤蹦回家。九江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是充满着无忧无虑的水的气息的,这和九江涌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九江有一张亮丽的名片——龙舟。如今的九江是在国庆节举办扒龙舟活动,这在时间安排上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的端午节扒龙舟。每逢国庆,九江老城区一河两岸便彩旗招展、鼓声喧天,街道上到处是笑意盈盈的人们,涌边护栏里三层外三层站满了观众,为自己支持的龙船打气欢呼,或者为装扮出色的龙船喝彩叫好。
而我的童年对于龙舟的最深刻的记忆,是用“吃”来链接起来的。一到国庆节,有龙舟的那些村早早就张罗起来,村民们会向自己外地的亲戚朋友发出邀约,邀请他们过来吃一顿“龙船饭”。那时的酒席只有最朴素的摆设,所谓的宴席,便是一个养蚕用的直径大约1.5米的扁平竹簸箕,一个挨一个,直接摆在开阔的泥地上当作桌子。吃饭的我们,就是这样随便垫点纸皮,或者什么都不垫,席地而坐。虽然是淳朴粗犷的形式,却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对于这顿丰富而又美味的佳肴的投入。菜式是地道的地方菜:红皮烧猪、蒸虾、白切鸡、酿鲮鱼等等,其中的酿鲮鱼很有特色,完整的鱼头、鱼尾、鱼皮,鱼身里面的是与马蹄、花生、腊肉一起剁碎搅拌的鱼肉,鱼形完整,煎熟加汁上碟。地道的乡村美味,想想都让人回味无穷。如今,龙船饭的形式已经与时俱进,聘请专业的流动餐厅进行烹制。村里架起寓意吉庆的红彤彤的帐篷,与大红桌布相互映衬,让每个村变成火红火红的热闹场面。动辄上百席的龙船盛宴,依然在维系着村里村外的亲朋好友间那一份传统的淳朴情谊。这顿饭寓意了对新生活的欣欣盼望和祝愿!亲身经历着三十多年来的龙船饭的变迁,让人感慨九江从改革开放中发展腾飞,民生富足,繁荣安定。
而最令九江龙舟扬名海内外的,当属在各种赛事中屡获殊荣的九江龙舟队。自从1984年成立以来,已连续多年在澳门国际龙舟赛获得冠军,声威振响,九江镇也因此成为了首个“中国龙舟名镇”。
前两年,九江政府还花了大力气,将一河两岸的护栏和道路重新修整,使得一河两岸更加安全美观,更加和谐统一。每当华灯初上,一河两岸的石板路上,便出现三三两两散步健身的人们,处处洋溢着安宁祥和的气氛。
在九江如果你问九江有什么山,人家会冲口而出回答有“奇山”,我个人觉得其实她是不能称之为山的,因为小巧,它只是一个名字叫山的岗,坐落于九江儒雅之源的九江中学里面。百度一下,里面介绍到:九江中学位于儒林之乡九江镇,是一所教育积淀深厚的学校,已经有八十五春秋,是南海地区乃至周边县市学子求学之地。学校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千秋新学开南海,百世名儒仰九江”。奇山上,留下了学子的足迹,也成为了九中学子们怀念母校的标志载体。山上有三亭一碑。从奇山牌坊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边的罗马亭,亭子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是上山人必到之处。沿梯级往上走,迎面是个水池,池中有假山和喷泉,池内游动着几尾锦鲤。池子虽然不大,却为奇山带来了无尽的灵气。再向右拾级而上,是创校始祖朱九江先生纪念碑,再向上走便到岗顶的中山亭,山顶位置非常平缓开阔。站在奇山的最高处,可以俯视整个九江的美景。山下九曲涌蜿蜒西去,如翠绿长链;大路小道延伸交接,各村河涌相连,一口口大小、形状各异的鱼塘,如一面面镜子镶嵌在大地,水面波光粼粼,和清翠碧绿的庄稼相互辉映,显得生机盎然。远眺可以看到九江大桥、鹤山的大雁山、高明大桥和西樵山、围绕九江附近的高速公路……这个如诗如画的珠三角小镇美景,真的只有身处其中才可以感受到那种沉醉般的醇美。中山亭后面下行,经环山路,转左便是庆云亭。庆云亭与罗马亭分别在奇山的西南两面,两个一大一小的对望着中山亭。奇山不高,却可将整个水乡小镇饱览无遗了,这也许是师生们如此钟爱奇山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我们当年在九江中学渡过了美好的初中和高中阶段,深受九江儒风的熏陶。学习了知识,修养了性情,培养了淳朴而又不失优雅的气质。我的每次考试前的复习,基本都是躲在奇山上幽静的一隅,在安静的一角徜徉在知识世界里面。那个时候的奇山,就好像是一个非常忠诚的陪伴者,让学子们享受着属于学生时代那清苦而又充满憧憬的最美好的时光。我一直非常感恩九江中学培养了我,衷心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栽培,让我有幸在当年高考通过率只有百分之几的年代,能以进入中大分数线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六年的光阴,在人生里面很短,但是九江中学这六年,却让我一辈子受用无穷!
九江,是我的家。我爱九江,爱九江美丽的山山水水,爱九江丰富的人文内涵。她孕育了我的生命,伴随着我成长,我的灵魂已经深深地溶入到她的血脉里,永远,永远。我相信,九江的明天在一代代九江人的努力奋斗中,必将焕发出更加灿烂辉煌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