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域水环境改善 群众满意度提升
桂城以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协同增效原则,不断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
■孔溪风水塘水质清澈见底。 珠江时报见习记者/蔡声宏摄
■亲子志愿者家庭参与巡河护河志愿服务。 (通讯员供图)
■环境优美的尖东公园。 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摄
污水零直排区、智能截流井等创新成为全区“治水样板”;平洲水道、佛山水道水质2022年均值达标,三圣河、五胜涌、大墟-三洲涌市考断面的水污染指数同比下降3%~7%;完成17.2公里碧道建设任务及35公里管网建设任务;6条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验收摘帽;多个村居动员志愿者巡河,助推乡村振兴……这是2022年桂城水环境治理的部分成绩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022年,桂城在全域“一盘棋”的思想下,以全流域水环境提升的思路推进街道治水工作,根据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协同增效的原则,建立全流程管控治水体系,辖区内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群众对治水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满意度持续提升。
系统治理
强化统筹擎旗奋进
冬日暖阳,平洲水道碧道一早就热闹起来,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康乐戏水、白鹭成群,每一步都是宜人景色,每一步都有惊喜遇见。
这里曾是一片浅滩沼泽地,20世纪90年代成为老佛山最早的亲水户外休闲地,但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平洲水道碧道建设工程对河堤坡面景观进行了改造,增加了风雨廊,坡顶建设了慢行道,方便居民休闲徒步。慢行道旁还加种了绿篱景观,步道、单车道、绿化、护栏及其他配套设施都得到了完善。
桂城结合“公园城市”的规划与布局,将平洲水道碧道和与全年龄段人群健身休闲的需求相结合,目光所及之处,尽是生态休闲的滨水之景。2022年,桂城超额完成了17.2公里碧道建设任务,打造了平洲水道(五丫口-尖东)、佛山水道(茶基涌-桂江大桥),以及橹尾撬水道(北区渔村-文翰湖公园)连续贯通、蓝绿融合的滨水公共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在平洲水道碧道,我们再一次看到桂城美丽河湖的魅力与活力。
一直以来,治水兴水都是南海重要中心工作。2022年,南海成立了水环境治理指挥部,建立起由区长担任总指挥的高位统筹指挥体系,并调配精干力量实行大兵团作战,“深化创文·治水攻坚”现场推进会、“水上南海发展计划”等重要会议和规划相继而出。
桂城邀请中规院团队高效谋划并形成了8项治水攻坚任务共50亿元,持续开展高标准的桂城水环境治理顶层规划设计;并召开“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流域水质提升工作部署会议,提出投入23.8亿元启动桂城街道全流域水体提升项目,全面推动治水工作。
其中,桂城重点铺排了排水单元整治、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高质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业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箱涵整治、劣V类断面水质达标、清淤治违畅通河渠、水生态修复、一体化设施停用撤销和科技创新智慧治水十大攻坚行动。
精准施策
创新治水屡创示范
桂城共有5大流域片区,91条河涌、3大湖泊。近年来,围绕“截(污)、治(污)、疏(导)、引(水)、净(化)、管(理)”的六字方针精神,通过截污控源、工业治污、清淤疏浚和河道连通、引水活化、生态治理和应急净化、加强保洁和管理等综合手段,持续改善桂城内河涌水质、水环境。
在截污控源方面,桂城分为两步走,在叠南社区等农村社区,持续推进第二批“截污到户、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投入3.2亿元推进14个社区41条自然村的雨污分流改造,累计建成116公里长的污水管网,进一步实现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在翠颐社区等城市社区,完成了一体化智能截流井试点,启动了排水单元整改项目,采用的创新思路和做法成为了全市排水单元改造的先进示范,并在全市排水单元整治攻坚工作会上分享了成功经验,开启了起点分流、终端截污的截污思路。
在管网建设方面,桂城2022年总共完成了35公里管网建设任务,实施了林岳片区墨盆、西埗、永成截污工程,在礅尾芳涌、平稳涌、平北六村河涌开展沿河截污工程,着力打通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而在林岳、平胜片区,桂城街道河长办共安设了总规模为5500m3/d的装置,采用地埋式小型净水装置结合移动式装置的污水处理方法,实现污水的闭环收集处理。
2022年,桂城水环境质量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提升,国考断面平洲水道、省考断面佛山水道水质2022年均值达标,市考断面三圣河、五胜涌、大墟-三洲涌市考断面的水污染指数同比下降3%~7%;6条农村黑臭水体(瓜步涌、茶基涌、圣堂涌、澳边涌、米机涌、均安涌)全部完成验收摘帽,2条城市黑臭水体持续长治久清,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协同增效
共治共享幸福河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2021年开始,桂城强势推进“净岸”行动,全面加强河长领治作用。为了遏制“四乱”问题复燃,桂城2022年继续以“净岸”行动为切入点,调动各级河长和部门积极性,共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5413吨,拆除违法建筑6144平方米,清除违规种植大棚100平方米。
一年来,桂城各社区以党建引领,凭借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契机,大力保护河涌岸线:平西社区清理一河两岸违规搭建房屋50余处,拆除面积约2000平方米;平胜社区对违规搭建的简陋遮雨棚、鱼池、围墙、残破建筑物等进行逐一整治、拆除,使村容村貌、河涌岸线变得更整洁美观;林岳社区对墨盆村内侵占河涌水体的约700平方米违规建筑进行铁腕拆除,切实提升河涌沿岸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除了坚持河长领治,巡河护河志愿服务队也应运而生。自2021年起,桂城街道河长办探索“民间河长制”新模式,与桂城团工委、志愿者联合会依托桂城志愿服务队伍,将巡河护河志愿服务常态化,并形成了“巡、查、导、宣”志愿者行动指引。
2022年7月,近30名“橙马甲”沿着叠南社区内的宁聚涌、江头涌、陈丰涌以及圣堂涌开展巡河护河活动,清理垃圾并进行记录。12岁的小志愿者曾芷泳,一边巡河一边通过手机拍照记录市民破坏河涌环境卫生的不文明行为。此次现场参与巡河、垃圾清理,令她更加深刻体会到守护水环境的重要意义,“我要经常拿照片出来看看,提醒自己要时刻谨记保护和珍惜身边的水环境。”
暑假期间,夏南一社区居民黎小姐也带着儿子一起参加河岸清理志愿活动。“河道好靓啊!现在大家的素质都提高了,巡查了一下午都捡不到什么垃圾。”她说,家园河就是生命河,保护好、清理好社区河涌,是每个居民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2022年至今,桂城街道河长办协助和动员河长巡查河涌3356次,发现并解决1266个巡河问题;总巡查河道数80条次,服务中向市民宣传保护水生态文明建设知识,营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幸福河湖、美丽桂城的良好氛围,提升群众自觉保护水生态的文明意识。
项目亮点
末端智能截流
见成效
雨污混错接是破坏水生态平衡,影响水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怡翠花园小区约有237处雨污混错接点,其中污水立管混接入小区雨水管有224处,占比95%,污水流入市政雨水管的现象突出。怡翠花园小区以高层建筑为主,室内立管混接众多,在高层建筑外墙新建雨水立管施工危险性较高,分流不易实行。彻底实现雨污分流需对小区进行较大范围的破除开挖,综合评估后采用末端智能截流方式进行雨污分流。
桂城街道河长办于怡翠花园小区4处市政雨水接驳口处设置4座智能雨污分流井,实现井内“晴天排污,雨污分流,雨天排涝”。由于末端市政雨水管管道底标高低于污水管标高,因此采用动力截流形式,泵站总提升能力为267.37m3/h。完工后的分流井位于地下,地面仅存一操作箱,不影响居民出入及生活。通过智能截流,怡翠花园小区率先实现了排水单元达标整治,雨水管内的水质大幅度改善。
建设智慧型水质净化厂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灯湖片区水质净化厂项目已完成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工程的施工,目前处于箱体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设备采购工作也在同步展开,预计2024年投入使用。
该项目位于桂城海八路以北、千灯湖中轴,占地3万平方米。项目采用“数字化全过程咨询管理模式+设计施工运营总承包(EPC+O)”的创新模式,水质净化厂污水处理采用“多段式AAO生物池+矩形周进周出二沉池+磁混凝高效沉淀池+超滤膜池+次氯酸钠和紫外联合消毒”工艺;污泥处理采用“重力浓缩+机械脱水”工艺;除臭采用“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工艺。
灯湖片区水质净化厂是南海首个大型地下式水质净化处理厂,建成后能提升桂城中心城区的污水处理能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市政基础设施和水环境容量保障,同时依托千灯湖的资源优势,融合园林化设计理念,综合运用5G及物联网技术,将着力建设成智慧水厂、生态水厂。
文/珠江时报记者丁当曾蓉
通讯员欧东儿
数读治水成效
●国考断面平洲水道、省考断面佛山水道水质2022年均值达标,市考断面三圣河、五胜涌、大墟-三洲涌市考断面的水污染指数同比下降3%~7%。
●超额完成区年初下达的碧道任务,共完成17.2公里碧道建设任务。●6条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验收摘帽,2条城市黑臭水体实现长治久清。●全力推进桂城的污水全覆盖工作,共完成35公里管网建设任务。●持续推进第二批“截污到户、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投入3.2亿元推进14个社区41条自然村的雨污分流改造,累计建成116公里长的污水管网。
●共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5413吨,拆除违法建筑6144平方米,清除违规种植大棚100平方米。●桂城街道河长办协助和动员河长巡查河涌3356次,发现并解决1266个巡河问题,总巡查河道数80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