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11月09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 桂城第二批8个“名企百园”启用
    • 湖底回填泥土种水草改善生态
    • 污水经处理可达到一级A标准
    • 坚持党管武装增强全民国防意识
    • 导读

    第02版:关注

    • 公园城市再“上新” 美景就在家门口

    第03版:关注

    • 提升整治荣誉感 居民争着上红榜
    • 铆足干劲冲刺,站在新起点建设幸福桂城
    • p43

    第04版:关注

    • 用文化留乡愁 小渔村变“网红”
    • 跑好新赛道 打好乡村振兴“翻身仗”

    第05版:关注

    • 打破传承老规矩 让佛山十番活起来
    • 投身慈善十余载 回馈乡亲聚大爱

    第06版:文明新风

    • 居民当起“巡逻员”排查楼道安全隐患
    • 绣娘进校园传承广绣技艺
    • 社区趣味课 老少皆欢喜

    第07版:生活服务

    • 发挥哨点监测作用做实疫情防控监管
    • 常常接触噪声容易损伤听力
    • 传授创业技巧 帮助融入社会
    • 违规停车未造成事故

    第08版:校园内外

    • 红薯成长记
    • 读《钻木取火》有感
    • 二十年后的家乡
    • 捉老鼠
    • 我家那群鱼
    • 它们皆是人间过客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05:关注

石石肯慈善敬老基金会会长彭楷平:

投身慈善十余载 回馈乡亲聚大爱

2022年11月09日

■彭楷平(右二)带领石石肯慈善敬老基金会成员慰问社区长者。

不忘桑梓,情系家乡。在桂城石石肯社区,有一位满腔热忱的企业家彭楷平,投身慈善事业近15年的他,把“出心、出钱、出力、出席”八字作为自己做善事的方针。

2016年,彭楷平被推选为石石肯慈善敬老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会长,随后更是带领基金会打开新局面,用更好的服务回馈乡亲。

与慈善结缘全力帮助山区孩子

1988年,年仅15岁的彭楷平跟着父亲进入工厂打拼。1991年,彭楷平和父亲及大哥创立自己的金属结构厂。1995年,彭楷平和大哥带领团队不断开拓业务,企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5年后,彭楷平实现财富自由,回馈社会成了他工作之外,另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2009年,彭楷平第一次和广东狮子会的“狮友”一起开展公益助学活动。在云浮郁南一个拥挤的小平房里,他发现了一名正在煤油灯下读书的孩子,衣衫褴褛却眼里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顿时,泪水在彭楷平眼角泛起,一颗做慈善的决心便在此时种下。彭楷平和“狮友”为这一家6口送去了学习文具、衣服鞋子、生活用品等。离开时,4名孩子鞠躬感谢的情景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那是我第一次做慈善,回来后给我一种很舒心的感觉,自那以后我就正式加入社会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组织广东狮子会,热心公益、帮助有需要的人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彭楷平说,用心做慈善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10多年来,他每年都会捐出10多万元,每次都到山区家访受助对象,竭尽所能关心山区学子,帮助他们圆梦。

在广东狮子会中,彭楷平做过统筹,也当过队长,策划慈善活动、组织团队运作的能力日渐练成。2016年,石石肯社区慈善敬老基金会换届,乡亲们一致推选他任新会长。

改革基金会筹款逐年大幅增长

“石石肯社区超12000人的户籍人口中,55岁以上的长者占了五分之一以上,而且石石肯以孝为先,基金会创办至今已超20年。”石石肯社区党委委员彭盛强说,此前的基金会会长们日渐年迈,已从服务者变成服务对象,为基金会注入新鲜血液才能更好地传承石石肯敬老精神。

接管基金会后,彭楷平迅速着手改革。规范章程、订立宗旨、重整架构……经过一系列调整,基金会焕发新活力,担任副会长等职务的骨干成员,都是各行各业较为年轻且有实力的善长仁翁。

“我和彭会长是多年的好友,他对朋友很好,真心实意做慈善,我很敬佩他,所以他一邀请,我就答应了。”基金会副会长伦射成说,以前他认为做慈善等同于捐钱,在会长彭楷平带领下,他深刻明白,原来“出心”“出力”比“出钱”更有意义。

石石肯社区重阳敬老暨慈善募捐活动是基金会的年度活动。会上,数百围长者欢聚一堂,善长仁翁向长者表达心意,并认捐下一年的善款。彭楷平上任第一年,基金会在他的引领下,募捐金额较往年增加了二三十万元。

“既然做了会长,就要以大局为重,每次筹钱我都尽心尽力。”彭楷平说。

刚做会长时,除了和村里年轻且事业有成的人员沟通,号召大家力所能及多捐钱、多出力。彭楷平还动员好友一起大力支持慈善公益事业。“行,听楷哥的。”“我捐5000元。”“我捐10000元。”“我捐20000元。”“彭会长每年自己都捐10多万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染我们。”另一位副会长梁满林说出了不少会员的心声。

从百到千,从千上万,不少石石肯乡亲在彭楷平的感召下,基金会所筹善款逐年大幅增长。

吸引年轻人加入身体力行践行善举

疫情期间,一年一度的石石肯社区重阳敬老暨慈善募捐活动停办。彭楷平带领基金会改变敬老方式,如节日上门慰问、为长者购买保险、为特困和重疾家庭伸出援手……其中最受人称赞的就是长者意外险。

“我婆婆前段时间摔伤了,幸亏基金会帮她买了意外险,让她及时就医,医疗费用上万元全部理赔,为我们家节省了一笔不少的开支。”彭盛强说。

社区里常会发生老人意外受伤的事情,“以前很多老人因为害怕看病要花许多钱,忍着痛苦不去就医,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现在有基金会购买的保险,老人们都少了后顾之忧。”彭盛强说。98岁的彭婆婆早年摔伤了腿,行动不便常年卧床,子女在外,日常由邻居照料。“彭婆婆,基金会的人来看望你啦!”“来啦?来了真是太好了!快扶我起来!”彭婆婆一听到邻居的通知,就一边整理衣服一边寻找拐杖,开心地来到门口。

“新时代需要新思维,我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为基金会提供更多的改革灵感。”谈及基金会的未来,彭楷平提出“会长轮班制”的设想以及吸纳更多年轻力量的愿景。

在彭楷平的朋友圈中,常能看见他分享自己带着孩子参加慈善活动的照片。“我认为应该把慈善的种子撒播在小孩的心中,让他们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长大后自然会内化成自己的行动方式。”彭楷平指着一张他带着儿女到菠萝救援服务中心学习的照片说。而在基金会办公室的墙上,也贴满了会员带着孩子一起上门慰问老人、愉快聊天的照片。彭楷平笑言,爷爷带着孙子做慈善,孙子回家后拉动爸爸一起加入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做慈善要用‘心’来衡量,有‘心’的慈善才有价值。”彭楷平说,做善事最重要的是真心实意,当每个人微小的公益力量积小成大时,就能有效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和群体,生活中的小小善举最终都将汇聚成社会生活中的浓浓大爱。

文/珠江时报记者邹韵斯通讯员邵泳雪图片受访者提供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