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烤模式”将持续教你几招防中暑
桂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提醒,高温天气要及时补充水分,谨防中暑

■高温天气持续,在小区里玩耍的儿童穿戴上防晒衣袖和帽子,预防中暑。
近日,南海出现持续高温天气,不少市民直呼“热到融化”。桂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从专业的角度提醒广大市民,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平时做好预防,以免中暑。
预防中暑要及时补充水分
上午9时,记者一走上大街,热浪就扑面而来。记者发现,大街上的人们几乎都穿上了防晒衣物,采用各种方式防止太阳炙烤,避免中暑。
桂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介绍,如果长时间在高温、高湿、暴晒、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工作或活动,人体会出现散热障碍,导致体内热量蓄积,发生中暑。此外,工作强度过大、工作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老人、儿童及有基础慢性病者也易出现中暑症状。
那么应如何防暑?医生提醒,天气炎热,应主动应对气温变化,尤其要注意保养脾胃,避免暑热。同时,要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天气热,气温高,很多人进了空调房就不想出来了。然而,由于室内室外温差大,人们患上感冒的可能性也会增大。那么应该如何科学使用空调?该名医生说,最好将空调的温度控制在26℃左右,且不要对着空调吹。如果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最好多喝一些姜茶或白开水,这样就不容易出现感冒。
随着人们防暑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出现重度中暑的患者人数持续下降,但医生提醒,防暑仍不能掉以轻心。在户外活动时,一定要注意避开中午的高温时段,也可以提前服用藿香正气液、十滴水等传统中药预防。如果在户外活动时出现头晕、头痛、身软乏力、大汗呕吐等症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脱掉多余的衣服,用湿毛巾塌敷降温,并适量饮水或口服藿香正气液。如病情严重,应及时拨打120或立即就医。
做好这8点预防青少年溺水
天气持续高温炎热,如何解暑?游泳戏水是一个好选择。然而,大家在享受清凉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为减少溺水情况发生,记者对如何预防溺水、如何辨别溺水者以及对溺水者如何施救进行了梳理。
溺水的主要表现是窒息,以及寒冷引起的心肺呼吸功能紊乱,甚至心肺呼吸骤停,导致心、肺、脑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缺氧的时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脑复苏的效果。
从临床经验来看,溺水5分钟内进行及时有效救治,生还比例高达50%以上,6分钟后死亡率直线上升,10分钟以上脑死亡率达到100%。
因此,预防儿童青少年溺水,要注意以下8点: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否则可能会被呛住;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导致窒息;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如何预防中暑?
科学安排工作时间。
12时至16时高温时段暂停露天工作。
合理调整外出时间。
高温天气应尽量避免外出,尽量多在
阴凉处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晒。
补充水和无机盐。
加强补水,补水方法宜少量多次,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无机盐的补充以食盐为主,主要来源于菜汤、咸菜或盐汽水等,适量分配于三餐之中;也可通过食用富含无机盐的蔬菜、水果、豆类补充。
饮食宜清淡。
多吃水果蔬菜,少食高油高脂食物,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
注意休息,保证睡眠。
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注意防晒、降温。
在户外,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佩戴遮阳帽、遮阳伞,并涂抹防晒霜进行防护。
中暑后的急救方法
一般情况下,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病人经过现场救护可以恢复正常,所以遇到中暑不要过于慌张,急救方法如下:
一移: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于呼吸和散热。
二敷:头部先用温水敷,后改为用冷水、冰水敷,帮助患者降低体温。
三饮: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及电解质。四擦:因高温、高湿、通风不良,身体散热困难时,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
五降:当体温高达40℃以上,中暑者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尤其是热射病患者,救治要遵循3个原则:1.快速、有效、持续降温;2.迅速补液扩容,防治休克;3.控制躁动和抽搐。同时拨打120,尽快把病人送到医院就诊。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李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