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7月27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桂城社区

    • 三天“嗨啤”派对吸引客流超 13万人次
    • 60棵古树有了“身份证”
    • 拥军优属共叙军民鱼水情
    • 打造国家现代农业双创示范基地
    • 古典与时尚对话惊艳了时光
    • 村里建起新公园村民将住新小区
    • 研发缓冲吸能材料硬核技术世界领先

    第02版:关注

    • 既要“多金”更要“潮产”
    • 引人才活水 添发展动能

    第03版:关注

    • 研发缓冲吸能材料 硬核技术世界领先
    • 经济充满活力 生活多姿多彩

    第04版:关注

    • 古典与时尚对话惊艳了时光
    • 潮玩桂城 越夜越精彩

    第05版:乡村振兴

    • 公园里生活河道边漫步
    • 成立河涌守护队参与水环境治理
    • 建起新公园住进新小区

    第06版:暑期生活

    • 暑期活动花样多学习玩乐两不误

    第07版:生活服务

    • “炙烤模式”将持续教你几招防中暑
    • 快递小哥点赞清凉饮料像“及时雨”
    • 设立代理记账机构需先依法设立企业
    • p58

    第08版:校园内外

    • 美丽的九寨沟
    • 他陶醉了
    • 仲夏夜骑东平河堤
    • 游台山沙滩
    • 我学会了做菜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05:乡村振兴

公园里生活河道边漫步

五胜涌水清岸绿,让诗意栖居成现实

2022年07月27日

■五胜涌河水汇聚到五丫口公园从水闸排出外江。

夏日清晨,五丫口公园里的鸟儿在水面低飞而过,落在五胜涌旁的草坪上觅食;钓鱼的游人把饵料洒在河里,不一会儿就有小鱼上钩;遛狗的市民在岸边遥望,呼吸着清新空气……如今的五胜涌流域,活水流淌让处处充满生机,水体不再臭,岸边满绿意!

“泥巴沟”变绿化景观带

在繁华的万达广场旁,五胜涌的河水潺潺流过,给这片商业旺地带来别样的岭南水乡风情。张伯是附近居民,每天都会在五胜南路景观桥附近摆摊做点小生意。“这条河涌包括河岸的环境,变化可大了。”张伯表示,这条河他以前称为“泥巴沟”,十年前水面经常看到垃圾、油污,河涌边也没有栏杆和绿化,到处脏兮兮的,几乎没人靠近。

五胜涌起点位于与洪滘涌交汇处,经西向东流向,最终止于五丫口水闸。河涌全长4650米,流域面积为26.5平方公里,涉及夏北村、夏南二村、叠北村等16个社区居委会,是桂城街道内洪滘涌、旧宝华涌、一环东涌北延线、石岸排水站涌涝水的受纳河涌,也是夏北村、夏南二村、叠北村涝水排出外江的主要渠道。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五胜涌所在的夏北社区聚集了大批服装厂、五金厂、电子厂等传统制造业,大量生活、工业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五胜涌,黑臭水体让路过的居民纷纷掩鼻,避之不及。

自2008年启动系统性改造以来,经过对当地工业园的铁腕整治和环境升级改造,五胜涌一带已摇身变为金融高新区的“后花园”,五胜涌也摘掉了黑臭水体的帽子,逐步实现岸绿景美。

如今的五胜涌流水潺潺,鱼儿游过泛起阵阵涟漪,两岸绿树成荫,不少市民前来休闲散步。“我是从广州搬过来的,这条河涌和岸边绿化可称得上一流,我很喜欢!”李伯搬到万达华府已有三四年,他坦言当时来考察桂城的环境时,一眼就相中了这里的环境和配套,后来全家人都搬来了桂城。

岸绿景美现水乡风情

五胜涌河水最终汇聚到五丫口公园里,从五丫口水闸流向外江。

走进该公园,绿树婆娑、河水涓涓、鱼虾成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是怡人,成为附近不少市民早晚散步的首选之地。来往佛山和深圳做生意的胡先生每次都选择在五丫口公园公园旁的瞻云酒店下榻,一住就是十来天,他如此钟情这里的原因,主要是迷上了公园里的环境及这里的滨河生态。

“从酒店俯瞰,可以看到整个公园面貌,绿化成片,河流穿梭,好一幅岭南水乡风景图。每天清晨,我也会到公园里遛狗,呼吸这里的清新空气,看看河里的鱼虾,心情就能十分放松。”胡先生说,三四年前他就发现了五丫口公园,近年来也目睹了这里的环境优化。

围绕“截(污)、治(污)、疏(导)、活(水)、净(化)、管(理)”的六字方针,桂城持续对五胜涌实施水环境治理。作为昔日的城市黑臭水体,五胜涌经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曝气等措施整治后,水环境明显改善。而针对目前流域内污染源控制尚不彻底等问题,桂城也持续通过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截污管网建设工程项目、污水零直排试点建设、合流制渠箱整治等减少污水流入五胜涌,同时通过清淤疏浚、河湖清障、生态修复、引水调水等让五胜涌的水体变“活”,从而达到改善水环境的目的,逐步恢复生态功能、美化环境。

文/珠江时报记者邹韵斯图/珠江时报记者梁卫展张鹏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