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江滨社区召开第二次巷长队伍管理会议
巷长“管家团”专解治理难

■社区党委委员廖海强就河涌维护方案与巷长进行议题讨论。 通讯员供图
桂城江滨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老旧社区,街巷纵横是其特有风貌,巷里生活热热闹闹却也潜藏着不少治理难题,或是垃圾孳生蚊虫,或是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备……以往群众反映诉求总要层层上报,解决起来颇费周折。
为解决社区治理难题,2019年7月,桂城街道在楼长制基础上,以江滨社区为试点探索巷长制工作,江滨社区大道东片区12名街坊骨干组建了桂城首支巷长队伍。
江滨巷长培育与发展项目为了更好地促进巷长队伍规范化运作,方便日后巷长服务的顺利开展,搭建社区与巷长、巷长与巷长间的沟通交流平台,继8月召开今年江滨社区首场巷长联席会议后,10月中旬,江滨社区居委会与关爱服务项目召开第二次巷长队伍管理会议,商讨巷长会议制度制定及河涌维护方案。
巷长建言献策完善管理制度
巷长联席会议由关爱服务项目社工组织召开,通过每月恒常会议,协助巷长们梳理服务计划、完善制度管理,激发巷长和自治小组成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本次会议议题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巷长会议制度、巡查制度的制定进行征询,二是针对河涌维护方案进行建议与讨论。在议题一中,有巷长建议开展每月巡查,通过月度巡查方便收集社情民意,同时还可以对社区内公共设施、环境卫生、治安、消防等情况进行监督记录。现场有不少巷长均赞同这一建议,并计划于下个月试行。届时,巷长队伍将带领各自的自治小组成员每月定期开展巷道巡查,并填写巡查记录表,以更好地收集社情民意,打造巷长队伍服务品牌。
在会议中,社区党委委员廖海强也就河涌维护方案,一起参与巷长们的议题讨论。巷长们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不少可行方案。有巷长提出,需要看准潮涨、潮退时间,再组织河涌清洁工作。还有巷长提出,除了河涌清洁工作,还需要设立宣传警示牌,以督促居民自觉维护河涌卫生。廖海强表示,每月开展恒常会议,不仅能够及时收集巷长反馈的信息,而且能结合社区近期工作重点,针对社区的焦点问题带领巷长进行讨论,协商解决办法,切实为群众做实事。
“虽然巷长制工作实施已有3年,但一直没有较为完善、规范的制度。接下来,我们会继续通过月度恒常会议,根据会上巷长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完善巷长队伍管理制度,更好地促进巷长队伍规范化运作。”项目社工介绍,同时,创熟团队和项目社工将针对巷长们提供的建议名单进行逐一走访,了解他们加入巷长队伍的意愿。
促进社区治理巷长制见成效
据了解,江滨社区巷长队伍目前主要由社区老党员、退休干部或是较有威望的社区群众组成的自组织队伍,与社区街坊熟悉、了解社区背景和需求是巷长队伍的优势所在。江滨社区巷长队伍成立3年来,主动联系街坊群众,组织卫生巡查、治安巡逻、街灯巡逻等,记录各种问题后,在巷长会议上协商讨论,共商解决之道。此外,他们更积极开展摩电整治、垃圾分类、文明养宠宣传等活动,让文明流淌在社区的每个角落。
但同时,他们也因年龄局限而导致力量有限。因此,关爱服务项目安排了专业的挂钩社工,为每次活动提出可行性方案,并将巷长队伍与自治小组的特点结合起来,进行优势互补。目前,江滨社区“管家团”共有37人,包括巷长16人、自治小组成员21人。
为了继续壮大江滨社区“管家团”,接下来,江滨巷长培育与发展项目一方面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户外设摊定点宣传、在活动场室张贴公告、印发宣传单张等方式,对项目服务进行广泛宣传,并挖掘社区骨干、志愿者、“能人”力量,建立动员、互动、参与、行动的服务路径,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形式;另一方面,项目社工会继续通过月度恒常会议,协助巷长们梳理已开展的服务成效,明晰后续的服务计划等。
文/珠江时报记者丁当
通讯员/李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