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 家长们怎么看?
“双减”落地 家长们怎么看?
今年暑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正式出台,提出“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在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工作目标,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当地实际贯彻落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秋季开学在即,要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桂城孩子们的新学期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一起来听听家长们怎么说。
新学期取消所有学科培训家长期望学生评价机制更多元
对于这样的政策落地,不少双职工家庭对于学校“官方带娃”拍手称快。居住在桂城江南名居的梁万光在桂城的某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儿子在暑假过后升初二,小儿子从9月份开始升上四年级。“双减”政策落地后的这一个多月,她都在关注相关报道和政策解读文章。
梁万光说:“我觉得‘双减’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确实是解脱,现在教育‘内卷’太厉害了。就拿我大儿子来说,在小升初的时候就报了很多补习班,现在上了初中后更是担心跟不上,暑假花了将近一万元给他报补习班,由于政策的出台,课程只是上了一半,往后我们不会再给他报校外培训机构,靠他自己去消化学科内容了。”
对于她的小儿子,以往是周末去培训机构上奥数和语文的,现在也会作出一些调整。“奥数可能不上了,现在孩子对编程比较感兴趣,那可能
会带他去上编程课,原本周末报的画画、练字课还是会照常去上。”梁万光介绍。
与梁万光有同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谢舒婷的女儿今年小升初,她的优势是英语,但从四年级开始,为了上南海的一线初中,她开始硬着头皮学奥数。谢舒婷说:“我女儿不是那种有数学天赋的孩子,但她贵在勤奋和要强,会为了自己定下的目标努力奋斗。说实话,看到孩子学奥数很辛苦,我们家长风雨无阻地接送也很辛苦,我曾无数次想放弃,但最后为了小升初,大家都咬牙坚持了。”
梁万光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较幸运,正好赶上了“双减”政策,“我觉得‘双减’对于我家这样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解脱。”梁万光告诉记者,大多数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效果仍在观望,“其实我们就是特别希望学校能够多维评价孩子,而不只是用分数来衡量。那些经历过小升初或者即将小升初的家长之所以如此焦虑,关键还是学校在选拔学生时主要看重成绩。如果学校能改变评价学生的尺度,家长的焦虑才能真正缓解。”
学校发布课后托管意向家长期望“第二课堂”发挥效用
邓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在桂城一所公办学校读书。采访中她对记者说,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上培训课,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告知开学后可以利用周一至周五的晚间时间,在孩子放学后开展。
“以往会在工作日安排一节学科培训,周末再安排一节学科培训。”邓女士说,如果新学期周末的课程调至工作日晚间,这意味着孩子白天要上学、晚上要培训,然后再把写字课、围棋课、机器人编程、钢琴课等安排在周末进行,“我们也想先试试看,看看孩子的接受程度。”
另一名家长何女士的孩子今年升六年级,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成绩一般,本来想在六年级多报几个班“冲一冲”,早早在暑假就报了数学培训班。“多数课时已经在8月前完成,最近补习机构说暑期补习被叫停了。”
开学在即,何女士孩子所在的学校已发布了课后托管意向登记,可选择5点放学离校和6点放学离校。何女士说,相信“双减”政策落地后,儿子所在学校会有所动作,比如课后服务的覆盖提升,孩子的学习状况可能因此也要发生改变,希望相关部门能在持续规范管理好校外学科培训的同时,让孩子的学习生活更轻松一些。何女士坦言,课后服务的效果如何?是她关注“双减”政策落地是否见效的关键点。如果课后服务起到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果和质量的作用,自己就不会再给孩子在校外报班。
几位家长在受访时也表达了与何女士相同或近似的态度。他们希望即将全面覆盖的学校课后服务,不仅能有效解决白天要上班没办法接孩子的现实问题,而且能切实保证在课后服务时间里,学校老师能帮助学生完成日常的作业,并在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水平、思考能力、兴趣爱好及相关核心素养方面,满足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育不断增长的现实需求,成为家长和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切实将学生校外的活动时间留给学生和家长。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曾蓉文/珠江时报记者曾蓉李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