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合力美家园“口袋公园”添景致

■夏南一入口公园龙船雕塑。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从宽敞整洁的夏南一大道驶入,穿过小桥,就能看到一幅如油画般的乡村美景:靓丽涂鸦,木墙草顶,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繁花似锦……在闲暇的午后,还可以看到孩童嬉闹玩耍,老人在树下聊天,生动诠释着岁月静好。
但桂城夏南一社区党委书记郭铭炽认为这样还不够,“以往‘城中村’被认为是城市的‘补丁’,希望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这个位于大城中的小村庄,能成为大家心中向往的地方。”这是他的目标,也是夏南一社区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坚持乡村振兴战略不动摇的动力源泉。
/党建引领/
深入街巷清理杂物1500吨
夏南一社区位于桂城街道中部,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与工业用地各占500余亩。社区分为高一、高二、环二、环三、环四、市后、捌间和新田地8个小组。在桂城的众多村居里,夏南一社区经济收入不算高,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很大。
自桂城启动乡村振兴工作后,夏南一社区紧跟步伐,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去年,夏南一社区被列入桂城街道乡村振兴首批示范社区和南海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精品示范村,乡村振兴工作按下了“快进键”,全体干部投入“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发动居民自行清理房前屋后杂物。
据了解,夏南一社区于2019年4月24日开始对8个村小组全面开展清理工作,去年共清理垃圾约1500吨。如今,清理工作仍持续进行中,“三清理”巡查专责队伍根据《夏南一社区自治公约》的相关要求,每天对社区内各村小组进行巡查,一旦发现有乱摆放杂物现象,立刻处理。
“一年多来,我们党委、居委会干部挨家挨户地宣传乡村振兴工作,并通知居民在限期内将房前屋后杂物自行清理干净。”郭铭炽说,对于难以处理的物件,社区干部联同市政部门进行清理,如大型圆桌、大型花盆、砖石等,有时候居民见到也会主动出来帮忙清理。如今,走在夏南一社区,随处可见干净、洁美的地板,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行动迅速、干部担当。”这是在本月中旬的实地考察中,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绍强对夏南一社区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点评,这也激励着该社区的干部群众继续当好桂城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早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群众支持/
村中闲置地变身“口袋公园”
从夏平路下车,沿着小路阶梯走下,便来到了夏南一社区的高桥村龙舟文化公园。映入眼帘的是洁净的高桥涌,路口右边则是龙船会展馆,室内布设龙舟文化墙、彩绘彩画、龙舟展台等,展现社区特有的龙舟文化。
另一边,从夏平路转入夏南路,可以看到左右两侧的小型公园已开放使用。左侧的公园里有一个大型的龙船雕塑,有一条环绕着的石材坐凳,石板铺装让整个公园特别有意境;而右侧公园中央的水乡生活钢板画也十分引人注目,设计圆形树池配搭石材坐凳,为街坊提供休闲空间。
把时针往回拨,就在去年,龙舟文化公园所在位置还是废品收购场,近1000平方米的地块曾是社区的卫生黑点。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成为了干部思考的重点。很快,夏南一社区就通过了股东代表会议,同意把村中的闲置地拿出来,进行清理整治,在街道乡村振兴办的支持下重新铺花草,并设计成“口袋公园”,美化点缀村中环境。
夏南一社区党委委员黎准湛介绍,除了两个小型入口公园建成开放外,社区在捌间村建设的4个街角公园也将于今年底开放。此外,一环路入口公园将打造全新“夏南一村”牌匾,公园还设计特色阳光草坪,增加疏林草地、景观树阵等特色空间,形成疏密有致的花林、花带景观。
/持之以恒/
进一步深化“头雁工程”
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基层党建,都是造福百姓的长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更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要持之以恒抓重点,用心、用情、用力,敢于担当抓好落实,才能稳步推进民生工作。
夏南一社区深谙此道。目前,社区对人居环境下大力气进行整治,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居住环境的美化优化。下一阶段,夏南一社区还会建设1.2公里的滨河慢行系统,将文思广场、清风广场、龙船会、安宁桥等核心节点串联起来,让居民和游客漫步在岭南水乡中;整治空中“蜘蛛网”,消除隐患美化环境;建设停车场增加停车位。
可以看到,夏南一社区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展现了桂城基层社区的组织力、执行力和战斗力。接下来,夏南一社区将进一步深化“头雁工程”,攻坚社区三个职位“一肩挑”,狠抓基层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其实,这也是桂城社区党建工作的缩影。近年来,桂城各社区在主题教育的促进下,抓党建的意识和质量都有质的提升;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人居环境与乡风文明建设效果显著;在城市基层党建的统筹下,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渐趋成形;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更加丰富,全街道各项工作得以有序推进。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冬冬
通讯员李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