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运动处方促乳腺癌患者康复
省医乳腺科领精英团队下沉省医南海医院,为佛山市民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

■患者接受个体化运动康复指导。
珠江时报讯(见习记者/邹韵斯通讯员/黄壮裕)乳腺癌术后,除了使用放化疗方式治疗,辅助运动方法康复效果亦佳。最近有研究表明,智能运动手环+个体化运动处方联合干预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
七旬乳腺癌患者运动康复效果良好
76岁的陈阿姨,2017年12月发现右乳肿块一周后,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经B超等检查后确诊为乳腺癌,开始化疗治疗。2018年1月,陈阿姨再次胸闷、胸骨后压榨性疼痛3天后入院手术治疗,术后省医肿瘤中心乳腺科主任廖宁给陈阿姨加用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目前定期随访,陈阿姨日渐康复,并对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非常满意。
据悉,用智能运动手环帮助乳腺癌患者康复的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是由广东省人民医院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等的学者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结果,该项研究2020年6月8日于瑞士巴塞尔《临床医学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表明,智能运动手环+个体化运动处方联合干预,可改善中国乳腺癌患者某些健康结局。
“该研究项目以具备运动监测、睡眠监测和心率监测功能的智能运动手环为监测硬件,指导乳腺癌患者的运动康复。研究从广东省人民医院入组乳腺癌患者95例,进行为期12个月的‘智能运动手环+个体化运动’处方联合干预。对患者在干预的前中后期分别进行血糖、血脂、乳腺癌生物学指标、体能测定。结果显示,33例乳腺癌患者成功完成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血糖显著降低、起立往返八英尺时间显著缩短、两分钟站立抬膝次数显著增加、左右两侧指尖触足尖次数显著增加。”廖宁介绍道。
个体化运动康复要在指导下进行
同时,廖宁表示,虽然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促进乳腺癌患者康复,但若未经科学指导,自行体育运动往往过犹不及。该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包括力量锻炼和有氧锻炼,平日很少参加体育活动或者很长时间没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患者,可从初级开始训练,进行为期2周的运动锻炼,每周4次每次大约一小时。同时,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感知用力量表来决定运动强度级别。
那乳腺癌患者术后最佳的运动时机是什么时候呢?“手术后第3~7天就可以进行即刻运动,如屈指屈臂、旋肩耸肩、抬高上肢、挤压肩胛等,锻炼灵活性;第一阶段康复是手术后2~6周,同样以灵活性锻炼为主,第二阶段康复是手术后6~8周,即拔除引流管、拆线后可进行有氧运动、力量型运动,例如普拉提等。”廖宁指出,先做增加肩和上肢灵活性的运动,而后才做增强上肢力量的运动是运动处方的原则。而且,禁止在虚弱状态、肌肉共济失调、血常规未恢复正常时运动。
若对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感兴趣的患者,可到省医肿瘤中心乳腺科就诊咨询。同时,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原平洲医院)乳腺专科近日开科,来自省医乳腺科的廖宁教授带领精英团队全面下沉,将省医乳腺疾病诊疗常规技术以及学术前沿的新技术、乳腺癌精准化综合治疗理念带到省医南海医院,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乳腺专科,全面实现省医乳腺科的诊疗技术平移与专家团队共享,为佛山市民提供省医高品质乳腺医疗服务。
目前,省医南海医院每个工作日均会安排省医乳腺科专家定期坐诊,每周六上午则安排省医专家开展乳腺癌筛查门诊。首批常驻省医南海医院的乳腺专家之一张国淳能同质化开展省医现有的优质诊疗服务,包括乳房肿物微创诊断治疗、乳腺癌保乳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房脂肪移植术、以及乳房重建等,佛山地区乳腺癌患者可以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省医的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