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胜社区开展“祖孙共成长”服务
祖孙齐学习 隔代同成长

■祖孙一起完成作品。通讯员供图
父母上班,祖辈带娃,成了不少“双职工”家庭的写照。老人家体力不足,教育观念传统,导致日常的“带娃生活”大多比较“无聊”。自6月起,平胜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开展“祖孙共成长”服务,不仅满足儿童学习需求,还让老人共同成长,让家长更放心。
开展服务同时满足祖孙需求
据平胜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社工不完全统计,目前社区里比较集中生育二孩的家庭,夫妇二人年龄多在35~45岁。他们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在照顾家庭方面就显得时间不足。而在家肩负起照顾责任的长者年龄在65~75岁之间,体力、教育观念明显跟不上。
据社工观察,社区里的低幼儿童,平日多与长者们在榕树下、小涌边聊聊天、打打牌,单一的学习生活环境让这些孩子与城市社区同阶段儿童相比存在一些差距。而这样日复一日的“带娃生活”也让老人家们觉得“无聊”。
为此,平胜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社工通过开展“祖孙共成长”服务,利用益智玩具互动、手工小制作等活动形式,改变两代人的相处模式和祖辈的教育方式,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以满足社区儿童成长、发展的需求,丰富社区祖孙的家庭日常生活与互动。
从“帮你做”到“教你做”
据悉,该服务从6月起逢周三、周五早上开展。活动第一阶段以积木拼凑、超轻黏土制作为主题,引导低幼儿童认识颜色、简单数字和形状等。在社工和互助会的联动下,祖孙们参与了“简单图形认识”超轻黏土活动。祖孙们运用揉、捏、搓、压等手法,发挥自己的创作力,创作出圆形、长形和三角形。过程中,社工和互助会注意引导祖辈对孙辈的教育方式,推动两代人共同成长。“低幼儿童通过模仿学习,在祖辈的陪伴下可以提升自身的动手、思考能力等,满足其学习需求。而祖辈在陪玩的过程中,也不断改善与孙辈沟通、互动的方式。”平胜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社工杜桂妍说。
经过几次活动的磨合,祖辈们对孙辈的沟通方式逐渐有了改变,从“帮你做”变成“教你做”。奶奶吴瑞英从一开始着急帮孙女郭诗淇完成作品,在社工的指导下,她逐渐转变方式,通过语言引导,和孙女共同完成作品。而孩子们与社工也慢慢建立关系,愿意大胆回答问题,积极回应社工,活动现场学习氛围越来越好。
从第三期服务开始,中心更联动平胜“友爱之家”妇女互助会共同开展。从活动前期的讨论、活动中期的陪伴、活动后期的反思,互助会成员全程积极参与,不断完善“祖孙共成长”服务,并拓宽了互助会的服务领域,推动互助会的发展。
“祖孙共成长”服务是2020年平胜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全新的服务形式,服务开展至今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让祖孙两代人有了一个好去处,在玩乐中学习,让祖辈和孙辈在不同层面有更好的成长。杜桂妍说,接下来,“祖孙共成长”服务将恒常开展,以期通过服务,引导社区居民关注家庭教育和儿童成长,促进社区儿童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人才培育的实施。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佩雯通讯员萧桂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