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页感谢信 讲述三年情
八旬老夫妇送信感谢尖东社区关怀服务

■感谢信。

■苏伯伯夫妇送来感谢信。
“谢谢尖东社区的领导,你们真的很贴心,常常给我老头子送温暖……让我感受到尖东社区党组织对我家的关怀!我是来送感谢信的!”6月28日,尖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吴镇华,收到蓝湾小区居民苏伯和妻子一起送来的感谢信。仅有半页纸的信,对社区党支部来说却是“沉甸甸”的,它代表了居民对党支部服务的肯定。
老夫妇送来感谢信
送信的苏伯夫妇今年均已80多岁,入住蓝湾小区时间超过6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苏伯因中风导致行动不便,加上其中一个儿子长期在国外生活,苏伯甚是想念,这导致他总是情绪低落。
3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苏伯在小区小广场碰到了“尖东风采义剪社”的楼长们,正进行接待日志愿服务及义剪服务。来到义剪摊位等候剪发的苏伯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楼长们的热情接待。在登记服务需求,了解到苏伯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后,楼长们把他划入“尖东社区关爱行动大家庭”组别。
“这3年来,我们每个月都定时上门,为社区长者开展慰问探访、义剪、义诊等志愿服务,也会邀请他们参加社区的生日会。”尖东社区工作人员黄婉雅回忆道,刚开始上门服务时,苏伯因中风行动不便和思念儿子情绪很低落,楼长们上门陪他聊天,苏伯常是笑脸相迎泪眼相送。经过几年的服务,苏伯夫妇见证着社区和楼长团队的发展,楼长们也见证着苏伯变得越来越开朗,身体也慢慢恢复,如今已经能走路了。听说,苏伯国外的儿子也准备回来了。
“这封感谢信是儿子教我写的,尖东社区和楼长们都是用心为人民服务的。从第一次登记信息,到端午节前夕入户派发粽子,到昨天的义剪志愿服务。3年来,社区对我们家的关怀从来没有断,我们应该感谢他们。”苏伯紧紧地拉着吴镇华的手,激动地讲述他写这封感谢信的原因。
志愿服务超480次
从入户派发春联、苹果、粽子、口罩防护用品,到上门义剪、社区便民等贴心的慰问探访、志愿服务,这些看似简单的志愿服务却击中了社区部分长者“经济不差就缺陪伴”的痛点。
“尖东社区关爱行动大家庭”组别从2017年1月正式组建,社区通过各渠道的信息收集,建立了以高龄老人、弱势群体为主的特需志愿服务库,并以党建引领,运用创建熟人社区的手法,搭建社区党支部+街坊会+楼长的服务梯队,为社区“关爱行动大家庭”的居民提供各类适切的服务。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社区共为“关爱行动大家庭”的居民提供了超过480次上门入户志愿服务,来自社区的暖心关怀,感动着居民,感染着身边人。
“一封简单的感谢信,对于我们来说却是‘沉甸甸’的,它承载着居民对尖东社区党组织、街坊会、楼长团队工作的认可和对未来的期待。”吴镇华说,一直以来,尖东社区按照创建“熟人社区”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通过街坊会、楼长等社区治理的力量,从楼道开始,把楼栋居民组织起来,积极挖掘社区关怀的服务对象。在提供日常照料、心理关怀等贴心服务的同时,努力把服务对象转变为推动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鼓励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重塑相熟互助的邻里关系,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动员力,最终实现社区自治。文/珠江时报记者黄佩雯通讯员黄婉雅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