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南一社区 滨河绕村步步景
■绿树、涂鸦、河岸,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
从宽敞整洁的夏南一大道驶入,穿过小桥,看到一幅如油画般的乡村美景:靓丽涂鸦、木墙草顶,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繁花似锦……在闲暇的午后,还可以看到孩童嬉闹玩耍,老人在树下聊天,诠释着岁月静好的样子。
但夏南一社区党委书记郭铭炽认为这样还不够,“以往‘城中村’被认为是城市的补丁,希望经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这个位于大城中的小村庄,能成为大家向往的地方。”这是夏南一社区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坚持乡村振兴战略不动摇的动力。
党建引领
深入街巷清理杂物1500吨
夏南一社区位于南海区桂城街道中部,总面积为1.56平方公里,耕地与工业用地各占500余亩。社区分为高一、高二、环二、环三、环四、市后、捌间和新田地8个小组。户籍人口941户,共2948人,外来暂住人口约4800人。在桂城的众多社区里,夏南一社区经济收入不算高,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很大。
自桂城街道启动乡村振兴工作后,夏南一社区紧跟步伐,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动。2019年,夏南一社区被列入桂城街道乡村振兴首批示范社区和南海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精品示范村,乡村振兴工作按下了“快进键”,全体干部投入“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发动村民自行清理房前屋后杂物。
据了解,夏南一社区于2019年4月24日开始对辖区内8个村小组全面开展清理工作,共清理垃圾约1500吨。如今,夏南一社区清理工作仍持续进行中,夏南一社区“三清理”巡查专责队伍根据《夏南一社区自治公约》的相关要求,每天对社区内各村小组进行巡查,一旦发现有乱摆放杂物现象出现,立刻处理。
“一年多来,我们党委、居委会干部挨家挨户地宣传乡村振兴工作,并通知村民在限期内将房前屋后杂物自行清理干净。”郭铭炽说,对于难以处理的物件,夏南一社区干部联同市政部门进行清理,如大型圆桌、大型花盆、砖石等被一一清理了,有时候村民见到也会主动站出来支持社区工作,请求帮忙清理门前闲置了多年的大型花盆。如今,走在夏南一社区随处可见干净、洁美的地板,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群众支持
村中闲置地变身“口袋公园”
从夏平路下车,沿着小路阶梯走下,便来到了夏南一社区的高桥村龙舟文化公园,映入眼帘的是洁净、清澈的高桥涌,河涌沿着主干道蜿蜒,路口右手边则是吸睛的龙船会展馆,室内通过布设龙舟文化墙、彩绘彩画,龙舟展台等展现社区特有的龙舟文化,以龙舟文化为主题展现出社区村民团结一致,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另一边,从夏平路转入夏南路,可以看到左右两侧的小型公园现已开放使用。左侧的公园里有一个大型的龙船雕塑,有一条环绕着的石材坐凳,石板铺装让整个公园特别有意境;而右侧公园中央那块水乡生活钢板画也十分引人瞩目,公园内同样种植着乔木,设计圆形树池配搭石材座凳,为街坊提供休闲空间。
若把时针往回拨,之前龙舟文化公园所在位置原来是废品收购场,近1000平方米的地块曾是社区的卫生黑点。同样是蚊虫孳生地的还有捌间村的一块闲置地。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成为了夏南一社区干部思考的重点。很快,夏南一社区就通过了股东代表会议,同意把村中的闲置地拿出来,进行清理整治,在街道乡村振兴办的支持下重新铺花草,并设计成“口袋公园”,美化点缀村中环境。
夏南一社区党委副书记黎准湛介绍,除了2个小型入口公园建成开放外,社区在捌间村建设的4个街角公园也投入使用。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这里多了个崭新的篮球场和健身器械,周边有花草萦绕,鸟儿不时在树上鸣叫,环境非常优美。
“从前社区路边垃圾多,烂地也多,环境很差。”出门散步的居民何兆权说,社区表决通过了夏南一社区自治公约,同时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发动居民自行清理房前屋后杂物。现在居民提高了环保意识,路边垃圾基本是看不到了。此外,社区还铺设沥青路,建设起“口袋公园”,何兆权大赞社区环境越来越好了。
寻找乡愁
这里将重现岭南水乡景象
夏南一社区下大力气清理整治人居环境,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居住环境的美化优化。文化涂鸦鲜明灵动,与周边民居、河涌、小桥、绿树、广场等环境相辅相成,勾勒出一幅灵动的水乡风情画卷。今年,建成1.2公里的滨河慢行系统,将文思广场、清风广场、龙船会、安宁桥等核心节点串联起来,让居民和游客漫步在岭南水乡中,感受浓浓的乡村气息。
如今,社区内的“粮仓”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依水而建,横穿Y字形水道连成,将用现代手法改造成岭南传统风格建筑群落。建筑结合本地特色,保留黛瓦、青砖等元素,让古建筑群重新焕发活力。岭南之地,古韵悠然。河网密布,小桥流水,这里将重现岭南水乡的景象。建筑保留原住民生活形态,通过石桥、廊道连成一片,打造有生活气息、有温度的楼宇和屋檐。此外,未来将引入网红奶茶店,把网红饮料与古建筑相结合,打造古典与现代并存的网红店。
“清水青砖墙、古风碉楼,这里集岭南春色于一身。”桂城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不仅有原生岭南建筑、文化景观,还汇聚大量特色文化,碉楼形似四方碉堡,为多层塔楼式建筑,致力打造成“粮仓”的地标建筑。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冬冬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