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抑郁情绪高发 有症状应及时就医
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精神卫生专科带你了解春季抑郁症


■医生为病患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珠江时报记者/杨世聪摄
俗话说“菜花黄,痴子忙”,即在油菜花飘香的春季,人们较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尤其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其发病率和复发率会变得更高。特别是清明前后,部分市民因为情绪变化,对离逝亲人的思念,这都为春季抑郁提供了诱因。不少观点认为,春季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轻生自杀现象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为何人们到了春季会容易情绪低落?春季抑郁症有哪些表现?预防春季抑郁症,除了去医院治疗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预防和缓解的方法?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精神卫生专科住院部主任吴小霞,通过真实临床故事,为你解密季节性抑郁。
为何到了春季会容易情绪低落?
吴女士(化名)今年38岁,曾经患有抑郁症。据描述,吴女士婚后与公婆同住,时常感到生活沉闷无趣。近段时间,阴雨连绵。吴女士称时有头痛、颈椎痛,睡觉不安稳,吃饭不规律,体重明显下降,甚至有了轻生念头。
吴小霞接诊后,判断吴女士因婆媳关系、家庭压力、季节变化等原因,导致抑郁症复发。随即对她进行了对症药物治疗及心理安慰支持,目前,吴女士的症状减轻,病情逐渐好转。
吴小霞介绍,抑郁症高发季节一般在春季和秋冬季。但与寒冬相比,春天气候多变、冷暖交替、昼夜长短变化等因素,都会使人们大脑中的情绪控制激素水平波动。当天气好转时,人们社交活动增多,到处生机勃勃,但对于与社会隔绝或者正在遭遇生活中比较艰难处境的人来说,春季的“孤独感”反而加强,这种心理落差也可能会加重人们的抑郁情绪。而有些地方春天下起连绵阴雨,是抑郁情绪高发的又一个外部因素。“如果以前有过抑郁发作的人,春季更要多加小心。”吴小霞表示。
据有关研究显示,年龄在20~30岁的女性患抑郁病率往往会高于男性。症状主要有:心情低落,兴趣减退,愉悦感缺乏,动力不足,睡眠、食欲、体重增加或减少,心情烦躁,严重的甚至有消极想法或者极端行为等。而隐匿性抑郁,多伴有明显躯体症状,多发生于中年以后,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心慌、胸闷等心脏症状或神经性症状等,仔细深入检查可发现她失去愉快的情绪体验,缺乏自信,感到莫名的体力不支和精力不足等抑郁症状。
抑郁症如何治疗?
吴小霞认为,治疗抑郁症一般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大多数抗抑郁药服用两周后才会逐渐起效,顺利的情况下,在服用6~8周后病情会明显好转。对于曾经患过精神疾病、正在服药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吴小霞建议,患者在春天期间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专业评估下及时调整药量,不要自行减药或停药。
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很重要。后者需要患者对抑郁有充分的认识、理解和接纳,同时,还需要家庭的支持。
在物理治疗方面,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精神卫生专科相继引进心率变异性分析、低频脉冲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项目,2021年,该专科还开展团体生物反馈治疗、认知功能训练等,目前已形成一系列具有专科特色的精神检查,康复训练和治疗措施。其中,抑郁症患者可通过低频脉冲的电疗刺激身体穴位,提供舒适放松、愉悦的感觉,缓解压力和焦虑。
针对住院患者,除了上述主流治疗手段外,该科室还配有专业社工定期开展电影鉴赏、主题心理剧等心理康复及手工课程,帮助患者塑造乐观开朗的性格,不开心时主动寻求帮助,珍爱精神健康。
如何预防抑郁症?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放松自己,使心情得以平复。”吴小霞表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有些人对不同因素的社会刺激反应剧烈,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预防和缓解。
1
运动调理,注意睡眠
适当运动有利于振奋精神、调节情绪,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时,不妨参加体育活动,如爬山、跑步、打球或郊游,增加日光照射,以增强人的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抑郁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
生活方式调整
抑郁症患者需要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来生活,当出现压力时,需要学会调整,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清楚认识,及时改变,如果发现自己无法调整的,及时就医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平时可以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转移注意力,从中获取快乐。
文/珠江时报记者梁凤兴通讯员杨敏清
(《春季抑郁情绪高发 有症状应及时就医》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上一篇:@南海街坊,这份艾灸养生方法请收好
- 下一篇:春天如何避开花粉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