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南海街坊,这份艾灸养生方法请收好

来源:珠江时报2022年04月11日    

    跟着名医学艾灸养生

    ■医生为患者做

    “热敏灸

    ”。

    时值暮春,正是养生好时节。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人因为工作压力过大、作息及饮食不规律等问题,受到失眠、压力肥、颈椎病等多种亚健康问题的困扰。

    “艾灸具有扶正祛邪、调节阴阳的作用,调整人体脏腑经络功能。”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治未病中心学科带头人田宁谈到,艾灸养生适用于大多数人群。

    那么,艾灸适用于哪些病症、正确的灸法是怎么样的呢?让南海区名中医田宁手把手教你!

    艾灸疗法有哪些?

    目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开展较多的有热敏灸、督脉灸、丹田灸、脐灸、麦粒灸、温针灸等多种艾灸疗法。

    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条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穴,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对中医偏颇体质、亚健康、疲劳、易感冒、睡眠不良、胃肠功能失调、腰腿不适、孕前、产后等状态的调理具有较好疗效,并广泛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盆腔炎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

    督脉灸是一种在督脉上施行的大面积灸法,有强壮真元、扶正补虚、祛除病邪,治疗顽疾以及防病保健等功效,尤其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等寒湿诸证、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督脉诸证。在暑夏三伏天、冬季三九天进行督脉灸,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可以起到更佳的效果。

    丹田灸即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为一身元气所在,别名“丹田”。丹田灸能通调冲任、调理气血、补肾固精、回阳固脱,尤其是阳气虚衰、真元不足者,宜多灸之,为古今艾灸保健的重要方法。

    艾灸的功效是什么?

    艾灸的主要功效是疏风解表、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健脾除湿、暖宫消瘀、防病保健、延年益寿。艾灸主治虚证、寒证、阴证,适用于慢病久病、阳气不足之证。

    寒证、痛证:寒湿痹痛、痛经、闭经、寒疝、腹痛、风寒感冒、寒咳等。

    虚寒性病证:脾胃虚寒所致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下焦虚寒之遗尿、遗精,气虚不固之汗证、鼻炎、月经不调、带下病、子宫下垂、胃下垂、脱肛等。

    健康或亚健健人群体质调理: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调理,亚健康状态多表现为免疫力下降、易疲劳、头昏头重、睡眠不良、易感冒、怕冷、四肢冰凉、腹胀、肥胖、大便稀或黏滞不爽等。

    大病、久病后调理: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癌因性疲乏等。

    此外,艾灸理疗还适合平时注重养生,或是需要保健延年的人群。

    常见疾病的艾灸穴位有哪些?

    感冒:印堂、大椎,风池、风府;

    慢性支气管炎:中府、大椎、肺俞、脾俞、至阳、命门;

    咳嗽:天突、膻中、风门、肺俞,脾俞,肾俞;

    肺结核:肺俞、膏肓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腹痛:神阙、关元、气海,中脘,天枢、阿是穴;

    消化性溃疡:中脘、天枢、胃俞、足三里、阴陵泉;

    便秘:天枢,大横,大肠俞、次髎、上巨虚;

    失眠:百会、心俞、至阳、内关、神阙、涌泉;

    贫血:中脘、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高血压:气海、足三里、内关、涌泉、人迎;

    心绞痛:心俞,厥阴俞、至阳,内关。

    哪类人群不适宜做艾灸?

    “艾灸虽然具有养生保健的功效,适合大多数人群,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艾灸。”田宁说。

    阴虚阳亢,怕热不怕冷的人群,以及经常出现口腔溃疡、长脓包、便秘等内热较重的人群不适合进行艾灸理疗;

    皮肤敏感,身体红肿,长期饮食和作息不规律的人群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艾灸理疗;

    高血压患者、肿瘤患者等群体应先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艾灸理疗,防止因艾灸不当产生其他并发症。

    操作方法

    操作艾灸时,可以用温和灸的方法,只需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距离皮肤约2~3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在艾灸的过程中,如果穴位上出现透热、传热、扩散或是其他酸麻胀痛等症状属于正常现象,但是皮肤表面出现灼痛或其他不适的症状应及时停止。

    文/珠江时报记者许可可实习生施玥卓通讯员梁健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