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赛场内外“小海豚”温情守护
珠江时报讯记者黄洁报道当前,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聋人足球项目在佛山如火如荼开展。无声赛场上,运动员以默契配合与顽强拼搏诠释体育精神;赛场内外,一群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与手语工作者用专业与温情架起沟通桥梁,成为赛事圆满举行的重要支撑。
这些志愿者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海豚”。这个昵称灵感源于粤港澳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它们以灵动姿态为船只引航,恰如志愿者在赛场内外穿梭服务的身影。
在南海体育中心副场,志愿者田璐带领19人小组负责后勤保障,面对沟通难题,他们用“便签纸”架起桥梁。“运动员休息室里,我们贴上‘冰箱有冰水,有需要请自取’‘如需与志愿者沟通请写下您的需求’的提示,运动员们也会在手机备忘录上写下他们的需求。”田璐说。除了在运动员休息室进行基础保障,志愿者们也会随机应变,有突发情况要随时补位。例如有志愿者临时被调去运冰,岗位空缺的下一秒就会有队友顶上。
据了解,围绕残特奥会聋人足球项目,佛山共安排了630名志愿者构建手语服务网络。其中,南海招募315名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在南海体育中心场馆开展接待后勤、竞赛、宣传、指引、医疗、票务、机动七大板块的服务。
为更好地为运动员提供贴心的志愿服务,4月期间,志愿者们进行了通用培训,内容涵盖志愿服务理论政策、应急事件应对、心理健康调适、通用礼仪规范等。为提升服务质量,志愿者们还接受了基础手语培训,让赛事志愿服务更有温度。
用心、贴心的服务,成为运动员与观众的共同记忆。多位参赛运动员提到,赛事保障服务专业,队员们感受到了用心和尊重,参赛体验感非常好。
观众席上,残障人士组成的助威团也为赛场氛围点赞,“从入场到观赛,每个环节都让我们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