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首届中小学生科学类学术性研究成果展演(高中组)举行
借鉴国际学术赛事模式打造科教新范式

■决赛现场,3支队伍围绕赛题深入剖析。
珠江时报讯记者黎小燕通讯员杨恒常美霞李云摄影报道近日,为期两天的南海区首届中小学生科学类学术性研究成果展演(高中组)与交流活动在南海实验学校收官。
此次活动创新性地借鉴国际中学生物理学家锦标赛(IYPT)和中国高中生青年物理学家学术交流会(CYPT)模式,活动旨在落实“双减”政策,推动科学教育小初高一体化发展,为南海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4月1日,高中组对抗赛率先打响。南海中学、南海实验学校、石门高级中学、南海外国语高级中学、大沥高级中学、听音湖实验中学6支参赛队伍齐聚一堂,围绕“自制纸飞镖”“拉托拉托”等9道赛题展开辩论。比赛分为两轮,每轮对抗赛中,各队依次扮演正方、反方、评论方,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报告、提问、讨论,充分展现了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
经过激烈角逐,南海中学、南海实验学校、南海外国语高级中学脱颖而出进入决赛。4月2日上午,决赛现场气氛热烈,3支队伍围绕赛题深入剖析,选手们凭借出色的表达能力、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对科学问题的独特见解,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最终,南海外国语高级中学知行共振队凭借出色表现,斩获特等奖。
在闭幕式上,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潘崇佩博士对比赛题目和各参赛队伍的表现进行了精彩点评,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建议。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南海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周少伟表示,本次活动是南海区全面推进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切实落实科学教育加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学术性展演以沉浸式项目学习重构育人范式,以“科学+”为支点,通过行政推动、学术引领与师生实践共振,撬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层变革。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广进连用三个“震撼”评价此次活动:一是震撼于南海区基础教育敢为人先的魄力,将国际顶尖学术赛事模式本土化落地,打造出小初高贯通的科学教育新范式;二是震撼于学生研究成果的学术深度,高中生团队以项目式学习破解复杂科学问题,展现出不逊于高校科研新手的探究性实践能力;三是震撼于活动辐射效应,通过真实科研情境的浸润式展演,为“双减”背景下的科学教育开辟了“做中学、创中悟”的鲜活路径,堪称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南海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