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领导带队调研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强化全链条服务 变“知产力”为生产力
珠江时报讯记者梁慧恩报道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3月27日,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带队,到佛山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南海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就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以及宣传力度等方面工作展开调研。
近年来,南海经济总量持续攀升,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拥有市场主体73万家,形成年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2个、超200亿元产业集群16个。产业经济的兴旺,离不开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和高效益运用。
2023年,佛山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运营单位南海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同时进驻广东金融高新区承业大厦,让南海区创新主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全类别“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
佛山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进驻南海后,市、区、镇三级公共服务资源形成互补,公共服务惠及面进一步拓宽,服务更加便捷和精准,有效解决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为南海创新主体提供专利预审服务2100余次,帮助430家创新主体的1300余项专利获得快速授权;为南海出口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预警与应对指导近300次,处理涉南海主体知识产权纠纷超680件;服务窗口为南海主体提供商标业务办理服务1000余次。
南海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作为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服务工作站,积极链接省级专利预审服务资源,推动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主体开展专利快速预审备案。该中心累计举办45期企业专利管理师培训班,培育1457名企业专利管理师;提供专利信息运用服务368家次;设立南海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累计受理案件601宗;相继建立起大沥金珠三角粮油市场、西樵轻纺城、南海花卉博览园等多个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
近年来,南海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始终将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此前,南海制定《南海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工作方案(2023-2026年)》,实施《南海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行动方案(2024-2026年)》,力争通过示范县建设和公共服务普惠工程的推进,实现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果、运用效益、管理水平、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商标业务受理窗口服务、专利预审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等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顾耀辉表示,知识产权是知识资产、智慧财产,要全链条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服务,加大对公众及企业家的宣传、培训力度,联动南商学院、南海区委党校等资源,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培训服务,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创新环境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最大程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热情和活力。同时,加快构建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协同联动机制,推动专利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有力促进知识产权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