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5年01月16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四箭齐发 力撑氢能产业腾飞
    • 科创与艺术同行打造人才“桃花源”
    • 推动视听产业向全流程全链条布局

    第A02版:要闻

    • 围绕“抢拼争聚” 建功“三十而立”
    • “12447”计划创新篇 打造三生融合湾区名镇

    第A03版:专题

    • 这群“大头佛”将携醒狮闹花市
    • 水牛奶+咖啡 满满童年味
    • 市场旺订单多 花农全家出动忙出货
    • 里水严查烟花爆竹违法违规行为
    • 狮山慰问道德模范弘扬向上向善风尚

    第A04版:镇街

    • 大湾区新能源智能产业园区再添“拼图”
    • 带着家里宝贝到丹灶玩雪!
    • 从天而降300元?当心机票退改签骗局
    • 分类信息
    • p29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1:要闻

南海举行氢能产业强支撑工作方案发布暨重点氢能项目推进工作现场会

四箭齐发 力撑氢能产业腾飞

2025年01月16日

1月15日,南海区氢能产业强支撑工作方案发布暨重点氢能项目推进工作现场会在丹灶镇仙湖实验室二期工地举行,擂响了南海2025年奋力夺取氢能“开门红”的第一鼓。

会上,南海“四箭”齐发——政策支撑方面发布了《南海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强支撑工作方案(2025-2030年)》,解读了《南海区车用加氢站规划(2021-2030)》中期调整;金融支撑方面解读了《佛山市南海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六大行动”工作方案》;技术支撑方面发布了多项重点科研技术项目;载体支撑方面公布了重点载体项目和狮山绿色循环有色金属产业园输氢管道项目方案。此外,会上还举行了重点氢能项目的发布仪式,并签订了系列项目协议。这些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措施,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也充分彰显了南海坚定发展氢能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省发改委产业发展处副处长陈斌,佛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杰,南海区区长王勇,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永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韩峰等出席活动。

提供强支撑

聚焦三大方面谋突破

此次南海发布了《南海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强支撑工作方案(2025-2030年)》等一系列措施,为南海氢能产业的新一轮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强支撑’工作是佛山打破氢能产业发展瓶颈、推动氢能产业向更高能级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地方政府勇作为、善担当的重要表现,还是为氢能企业开拓市场、赢得空间的重要途径。”刘杰表示,佛山高度重视以氢能为代表的战新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南海从政策、科技、重点载体、金融启动“强支撑”,彰显了南海对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魄力。

“在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南海是我省的领头羊,也是全国先行者。”陈斌表示,展望未来,广东省将继续加大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氢能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希望南海区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广东氢能产业的发展树立更多典范、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南海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强支撑工作方案(2025-2030年)》,南海区将从应用市场、氨氢保障、要素供给三大方面对氢能产业进行强支撑。

在应用场景方面,南海从一二三产、水陆空全面梳理了交通、工业、建筑、生活、旅游和农业6大板块21个类别的应用场景进行强支撑,以场景的打造推动产业升级。

在交通领域,南海将在12个细分用途推广氢能应用,构建“水陆空”一体化氢能交通体系。例如,在公务用车领域,2025-2026年新增购买或租用车辆中氢能源车辆占比不得低于30%,2027-2029年这一比例将提高至50%。

在工业领域,南海将加强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的推广。到2030年底,使用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的园区将不少于7个,建设自用氨站并采用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的企业将不少于50家。

缺氢少氨一直是困扰氢能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南海将从拓展氨氢来源、建设加氢站点、建设三级氨氢网络三大举措入手,彻底解决阻碍产业发展的桎梏。

同时,南海还将通过政策、资金、土地、空间、装备、试点六个方面的要素供给强支撑,夯实产业发展根基,改善产业发展土壤,为产业发展腾飞筑牢基础。在土地要素方面,南海计划在2025年底前保障氢能产业园区用地3000亩以上,支持氢能产业集聚发展。

打出组合拳

多方发力推动产业发展

要进一步拓宽应用市场,关键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会上,南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务局局长边志民解读了《南海区车用加氢站规划(2021-2030)》中期调整方案。南海将以超前布局为引领,提速加氢站建设。2025至2026年,实现全区15座加氢站全部投入运营,9个公交车场站、7个镇政府或周边地块完成建设至少一座加氢基础设施,全区共计建设30座加氢站。到2030年,全区186座加氢站基本建设完成。

金融是产业发展的血脉。南海区委办(区府办)副主任郭遥宇解读了《佛山市南海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六大行动”工作方案》。方案明确,到2027年末,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向科技类企业投放不少于1000亿元信贷资金,投放转贷资金不少于700亿元,促成股权投资不少于50亿元。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佛山市仙湖实验室发布了一系列重点科研技术项目及可转化的科技成果,包括氨氢融合零碳燃烧技术等,广邀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中科嘉鸿(佛山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发布了绿色船舶动力电源等重点科研技术项目。

载体是产业发展的平台。丹灶作为南海氢能产业强支撑的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然“氢”车熟路。丹灶镇副镇长李终胜介绍,仙湖氢谷北部园区以中试为主,已经引入仙湖实验室二期、国电投等项目;仙湖氢谷南部园区以产业发展为主,一期二期已经投用,三期和四期即将竣工,将是南海发展氢能的主阵地。

广东南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狮山绿色循环有色金属产业园输氢管道项目方案》。根据方案,园区将规划建设一条专用输氢管道,这将成为大湾区首条纯氢运输线,为有色金属产业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支持。

项目为王

系列重磅项目集中签约

回顾2024年,南海区委区政府通过“挂图作战”方式,梳理29个重点项目,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督办推进,为南海氢能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步入2025年,南海延续“挂图作战”做法,梳理出一批重点项目,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持续加大对项目的扶持与服务力度。

会上举行了重点氢能项目发布仪式。这批重点项目涵盖园区建设、氨氢供应体系构建、装备制造产业链建设、推广应用、产业投资等多个关键领域,具体包括仙湖实验室二期项目、龙跃新能源科技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珠三角一期智慧综合能源站项目、氨氢融合零碳燃料综合型储存和产业化设备制造建设项目、福联氨氢氨分解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济平锂电铜箔电极总部基地项目以及樵山湖畔居保障性住房氢能智慧电网示范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南海氢能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会上还举行了系列项目签约仪式,包括恒健控股氢能创新联合体组建及基金设立协议、上海杰宁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协议、氢能公务车供车协议、南海区氢能物流车运营平台协议、丹灶综合能源母站投资协议、5MWAEM绿电制氢及钢铁掺氢冶炼示范项目协议、燃料电池汽车供车协议等,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南海在氢能产业的合作网络。

重装出阵

聚焦五个“重”发展氢能

南海氢能,重装出阵,其“重”之处何在?王勇明确提出了接下来工作的五个方面重点:

一是重视系统集成。在推动工作中,既要有政策的设计,也要有市场的引领,还要有各方面基础设施的配套,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高位推动南海氢能产业的发展,使南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氢能产业之都。

二是重在市场开拓。南海此次发布一系列市场拓展举措,旨在发挥带头作用,首先从拓展公用市场入手,然后是民用的市场,再推动到商用的市场。南海是制造重镇,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产业链的延伸都需要氢能的参与。

三是重点突破瓶颈。氢能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瓶颈,为了打开氢能发展的新局面,我们必须集中兵力、集中精力,携手政府部门、产业界和研究机构,共同突破这些瓶颈。

四是重金引才创新。近期南海将安排财政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科技人才工作,让科技人才能够在南海大展拳脚。

五是重仓投资引领。南海重仓投资推动战新产业发展,氢能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成为投资的重点方向。南海将积极引领金融投资,让金融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浇灌到氢能产业的重要领域。

“我们将努力让氢能产业在土地、资金、市场上都得到充分保障,强信心、强动力、强实力、强示范,全力推动氢能产业重装上阵,再创辉煌。”王勇说。

“四箭”齐发撑氢能

政策支撑方面

●《南海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强支撑工作方案(2025-2030年)》:从三大方面对氢能产业进行强支撑。

应用市场强支撑

从一二三产、水陆空全面梳理了交通、工业、建筑、生活、旅游和农业6大板块21个类别的应用场景进行强支撑,以场景的打造推动产业升级。

氨氢保障强支撑

从拓展氨氢来源、建设加氢站点、建设三级氨氢网络入手,彻底解决阻碍产业发展的桎梏。

要素供给强支撑

通过政策、资金、土地、空间、装备、试点等六个方面的要素供给强支撑,夯实产业发展根基,改善产业发展土壤,为产业发展腾飞筑牢基础。

●《南海区车用加氢站规划(2021-2030)》中期调整方案:2025-2026年,实现全区15座加氢站全部投入运营,9个公交车场站、7个镇政府或周边地块完成建设至少一座加氢基础设施,全区共计建设30座加氢站。到2030年,全区186座加氢站基本建设完成。

金融支撑方面

《佛山市南海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六大行动”工作方案》:到2027年末,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向科技类企业投放不少于1000亿元信贷资金,投放转贷资金不少于700亿元,促成股权投资不少于50亿元。

技术支撑方面

仙湖实验室发布一系列重点科研技术项目及可转化的科技成果。

中科嘉鸿(佛山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绿色船舶动力电源等重点科研技术项目。

载体支撑方面

公布重点载体项目和狮山绿色循环有色金属产业园输氢管道项目方案。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年智通讯员林澍霖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