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示范区 起航!
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落实市委“再造一个新佛山”愿景

▲艺术家在大地艺术节的艺术装置《顺风顺水》前合影。 ▲2024年,南海各类音乐节会、文体赛事接踵举办、精彩不止。图为千灯湖国潮音乐节现场。 ▲南海将串联多个重要节点,打造3条覆盖桑园围、彰显岭南水乡特色的乡村示范带。 ▲图为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 ▲大地艺术节、“龙超”、“墟游记”三大品牌文化活动火爆出圈。图为2024南海龙超总决赛现场。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
1月10日,新一年南海首个全区性大会——南海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南海官宣新IP:人文经济示范区。
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是南海一次城市发展逻辑之变。日前召开的佛山市委全会提出要“再造一个新佛山”,作为佛山人口和面积第一大区,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是南海落实“再造一个新佛山”愿景的生动探索、落地。
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南海该怎么走?
南海为何紧盯“人文经济”?
今年的第一个工作日,省委书记黄坤明到南海调研,对南海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近日,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号召以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再造一个新佛山”。
南海区2024年GDP预计突破4000亿元,在佛山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新的征途,南海如何扛起“经济大区勇挑大梁”的责任和担当?
“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是南海区落实市委“再造一个新佛山”愿景的坚定回答。
作为工业大区,南海为何紧盯“人文经济”?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走人文经济发展之路,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这是新的征程上通过改革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现实而又迫切的课题。
回顾被称为南海“人文经济元年”的2024年,为应对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影响,南海区把人文经济作为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全面激发人文之力,率先在大湾区探索文化与经济交融共兴的实现路径、实践样本。
一年来,南海以人文支点撬动高质量增长,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最亮眼的,是人文经济蓬勃发展——大地艺术节、“龙超”、“墟游记”三大品牌文化活动火爆出圈,各类音乐节会、文体赛事接踵举办、精彩不止,全年接待游客数量突破2500万人次;
最难得的,是改革攻坚走向深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为全省标杆,试点以来累计整理产业用地2.5万亩,农村集体经济转型涌现出“分润模式”、强村公司、乡村CEO等一批创新举措,亿元村居增至51个;
最可喜的,是城产人文互促共进——南海提出深入实施“1123”文化工程,构建“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格局,打造人文艺术与现代产业探访体验之城。“水上南海”、热敏灸生态体系、“艺企同行”、“空天地”一体化等平台型项目助力城产人文相互赋能、深度融合。
是大胆探索,是迎难而上,是勇毅担当。南海这一年的成绩,是在复杂形势、艰巨挑战下取得的。一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走人文经济发展之路,完全符合南海实际。
在南海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坚定宣布:“南海要乘势而上、聚势而强,以争当标兵的姿态奋力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牵引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取得新突破。”
南海人文经济的“四维依托 ”
南海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并非凭空而来。发展到如今新阶段,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南海完全有基础、有条件。
在分组讨论中,区长王勇详细地
阐述了南海人文经济的“四维依托”——城市的能级、制造的支撑、文化的创新和民生的融合。
制造业是南海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的底气所在。
南海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为人文经济提供了丰厚的物质保障,也为人文经济创造了丰富场景。王勇认为,智造强区建设是南海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的重要优势。
文化创新是南海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的重要支撑。
南海发展人文经济,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充分吸收南海传统文化的丰富“养分”。在王勇看来,南海的文化创新,既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更是对时尚文化形式的开拓。
此次南海区委全会报告提出,当前,基本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较好满足,群众对高品质个性化的物质供给、精神层面的需求、良好环境的向往显得更为迫切。
只有发展人文经济,南海才能实现“物质”和“精神”的“脱胎换骨”,打开一片新天地。
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这条路该怎么走?南海抛出了“发展图”——推动发展逻辑之变、走好改革转型之路、强化人文科技之力。
推动发展逻辑之变。利用人文力量推动发展逻辑之变、模式之变,让经济活动更多围绕高品质供给、个性化需求、精神文化、环境改善等方面展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走好改革转型之路。南海将以示范区建设赋予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新的内涵,为破解当前困难挑战提供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动改革转型不断走向深入。争取创建省水经济发展试验区,并以此为先导牵引人文经济示范区建设,开创南海现代化建设新境界。
强化人文科技之力。一方面,持续激活人文之力,进一步探索文化与经济的贯通路径,实现人文经济实践的关键跃升。另一方面,持续强化科技之力,驱动高能级城市、高层次产业、高效能治理、高品位文化建设实现整体突破。
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是南海的必然之选、必经之路。有了这份“发展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也必将前路灿灿。
“人文经济示范区”的蓝图
新起点,新突破,新使命。
一个名为“人文经济示范区”的火种就此种下,一段崭新的远航就此启航。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关键之年。
壮阔征程看开局,中流击水看起势。
开局如何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人文经济示范区”的蓝图清晰可见:
锚定目标,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提升国际化水平,以桂城、西樵为先导打造国际化示范区域,深度参与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拥抱环珠江口“黄金内湾”。
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典型镇、典型村建设在扩面基础上实现整体提质,每个镇街至少要打造1条标杆示范村,全区要打造3条以上省级明星示范村。
提前启动第三届大地艺术节筹备工作,以西樵山、听音湖为中心,串联平沙岛、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璜矶鹭鸟天堂、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有为水道等重要节点,打造3条覆盖桑园围、彰显岭南水乡特色的乡村示范带。
笃行实干,发展举措更加坚实——
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坚持实业为本、向新奋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化“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
走好应用型科技创新之路,用市场化手段改革科技创新模式,把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建设成果转化高地,激活企业创新动力,打造人才创业乐土,让创新动能厚积薄发。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持续深化“三引三管三提升”,推广更有温度的柔性治理,提供更加优质的民生服务,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斗志昂扬,发展征途更加辽阔——
放大文化文明发展优势,实施“1123”文化工程,构建“三带三区”文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集中力量打造一大核心IP、三大品牌活动,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用文化力量为重点工作赋能,让文化因城市而更强大,让城市因文化而更美好。
开局看大势。新征程上的南海,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势如破竹。
经济大区勇挑大梁再出发
树敢为之风,扬发展之势。南海响亮回答扛起“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命题——人文经济示范前行、经济大区勇挑大梁,这是一往无前、踔厉奋发的生动写照。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再出发——
“人文经济并非单纯的是发展文旅产业,而是更强调供给的人文属性,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柔性需求。”南海区经促局党组书记、局长梁耀智信心满满。
梁耀智表示,区经促局将聚焦人文经济,推动消费热点化,策划打造千灯湖中轴商圈消费热点,扩展以旧换新联动消费场景。
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再出发——
“这对狮山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契机。”区委委员、狮山镇党委书记梁觉聪直言,狮山是一个合并形成的镇,人文资源非常丰富,2024年狮山也做了不少实践和尝试,赛事经济、体育经济、演艺经济为狮山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一年,狮山要好好谋划做好“拼人文”这篇文章,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到位更贴心。
各展所长、竞相发展,再出发——
区委委员,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栩瑜对于做好人文经济这个新课题也有着不一样的思考——加大对新业态领域劳动关系认定问题的研究,要探索进行劳动关系认定机制和标准的制定;面对新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要通过“以赛带训”,广泛聚集人才,为人文经济做好服务。
“更加坚定了我们以人为本服务南海市民的卫生健康工作的信心。”南海区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邱宇翔抛出“2025新思路”:区卫生健康系统围绕医学人文初步梳理出人文服务、人文环境、人文队伍培养三大方面工作,希望通过柔性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为人文经济示范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行动胜于一切,必须雷厉风行、敢作善为。”“信心赛过黄金,必须坚定信念、昂首前行。”“起步决定后势,必须早谋快干、奋勇争先。”……这是发展的呼唤,这是前进的动力。
征程万里当奋进,重整行装再出发。2025年,人文经济示范区的种子将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扬帆起航,我们开启“奋力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的新征程;
擂鼓而行,我们奏响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强音。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柯凌娜黄婷戴欢婷李春妹
图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