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冬﹄风﹃热﹄起来 今年哪座城市会出圈?
各地积极备战冬季文旅市场,持续释放﹃冰雪经济﹄增长潜力
依托冰雪资源“出圈”的“尔滨”,今年再度延续“宠客”模式。位于黑龙江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等多个冬季旅游园区目前全面开工建设中。这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达到历届之最,预计12月中旬与游客见面。
国家力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老牌与新兴冰雪旅游城市都在积极备战冬季文旅市场。去年“尔滨热”能否延续?今年各地有哪些创新?
1
冰雪经济成新增长点旅游市场﹃淡季不淡﹄
早在2021年2月,文旅部、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三部门就联合发布《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推出国家级、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支持冰雪旅游线路和基地建设,发挥冰雪赛事带动作用等措施。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推动冰雪运动在全国普及发展。多地旅游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为当地冰雪旅游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意见》还提出,到2027年,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将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冰雪运动广泛开展,我国冰雪竞技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主要产业链条实现高水平协调融合发展,冰雪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冰雪经济与多种经济形式呈现协同竞合、共赢发展的关系,不仅能为相关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而且与体育经济相辅相成,与旅游经济紧密相连,推动文化经济、休闲经济的发展,冰雪经济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冰雪经济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人才培养与交流,以及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冰雪服务、冰雪装备器材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提升冰雪经济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效率,推动冰雪及相关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链协同发展方面,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产业链条,加强科技支撑。同时,注重文化传承与产业融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突破关键技术,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此外,提升冰雪旅游,建设高品质景区和度假区,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随着冰雪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国冰雪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成功推动了多地冬季旅游的转型,使得冬季旅游市场“淡季不淡”。
专家建议,各地在发展冰雪经济时还要注重与其他活动融合互动发展。坚持大经济理念,以滑雪为主,加快冰雪旅游和体育赛事、文化节庆及美食的结合,注重观光旅游和深度体验的融合发展,延长冰雪旅游产业链,做大做强冰雪旅游经济。
2
老牌冰雪城市持续发力新兴文旅胜地不甘落后
北方冬季来临,冰雪旅游热潮涌动。不仅老牌冰雪城市持续发力,新兴文旅胜地亦不甘落后。
此前,将军山、吉克普林国际滑雪度假区的率先开板,11月23日青格里狼山滑雪场的开板,目前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四大滑雪场已全部迎来新雪季。
2024~2025雪季,阿勒泰地区重点筹办的FWT世界野雪巡回赛12月4日至8日在吉克普林滑雪场举办,首日将举行2024新疆热雪节开赛仪式。12月在吉克普林、将军山、禾木村等滑雪度假区还将举办粉雪嘉年华全球粉雪大师课、百大试滑、登山滑雪训练营、粉雪会客厅等系列活动。
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地依托良好的冰雪运动基础也在积极上新。
内蒙古今年雪季分三批次推广冬季旅游,为期5个月。首批11月7日起,以呼伦贝尔、兴安盟、乌兰察布为主;第二批11月20日起,涵盖呼和浩特、赤峰、包头、鄂尔多斯;第三批12月1日起,涉及通辽、锡林郭勒、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活动包括“歌游内蒙古”系列旅游产品,如跟随歌声、赛事、美食、温泉体验旅游,并推出欢乐冰雪季旅游线路,将“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
吉林计划打造20个“超级周末”及百场冰雪活动,第30届吉林雾凇冰雪节日前已开幕,新雪季开板大会、跨年烟花秀、河灯烟花会、雪场国风秀等活动,将贯穿开板、元旦、春节、元宵节、封板等雪季各时段。此外,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全面升级,增雪道、索道及造雪管线等提升游客体验,预计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此外,吉林还计划发放总金额达3000万元的冰雪消费券,覆盖滑雪场、温泉、景区等多个品类,切实增强游客的消费体验。
在黑龙江,其文旅产品供给亦在持续优化升级。黑龙江启动新一轮冰雪旅游“百日行动”,重磅推出涵盖“逐梦亚东”“两极之巅”等八大类主题旅游线路,进一步优化升级“哈尔滨—亚布力—雪乡—牡丹江”这一冰雪旅游大环线。素有“冰城”美誉的哈尔滨更是开启全方位“宠客”模式,冰雪大世界整体面积将拓展至100万平方米,冰雪大滑梯数量将从16条增加至24条,同时新增10条雪圈滑道,全方位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
青海则围绕“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赛事”等多元融合模式,系统推出“一主四辅”冬春季文化旅游和体育活动,深度拓宽“冰雪+”新业态与新玩法。
今年冬天,不少北方雪场通过承办高端赛事吸引国际游客。国际雪联近日发布的2024~2025赛季国际雪上项目赛事赛历显示,张家口将承办17项国际赛事中的7项。
阿勒泰地区在2025年1月10日至15日将举办第二届“冰雪丝路中国雪都”环阿尔泰山冬季运动会,该运动会设有7个项目、37个小项的比赛。
3
南方多地探索创新特色举措﹃烘热﹄冰雪游
南方地区也在“烘热”冰雪游。过去,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参与冰雪运动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南方地区的冰雪经济也渐渐热起来。
记者从相关旅游平台了解到,预订至年底前的冰雪旅游热门目的地城市Top10中,有半数为南方城市,诸如四川成都、四川阿坝、云南丽江、浙江杭州以及广东广州等地。
近年来,“家门口的冰雪场”在广东越来越多,成为孵化南方人“冰雪梦”的有力载体。广东省冰雪运动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广东有室内冰雪运动场馆20多家,包括滑雪、娱雪馆,以及滑冰馆、冰壶馆等多种类型,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过千万。
占地面积约43万平方米的广东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项目,室内滑雪场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2025年建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室内滑雪场。
华中最大、全国第三、世界第七的超大室内滑雪场,以及华中
首个室内赛级雪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甘露山国际
滑雪场日前开业。相较于专业性滑雪,娱雪项目如雪地闯关、雪上机甲、雪上靶场
等更受亲子游
客青睐。此外,在甘露山文创城,游客可享受“吃喝玩乐住”一站式服务,冰雪经济产业链持续拓展。
办大赛,也办大众活动,高水平赛事与大众冰雪运动相互促进。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日前在重庆开幕,这是该赛事第四年落户重庆,带动冰雪运动成为山城全民健身的新风尚。全市有9个滑冰场、10个滑雪场(含两个室内滑雪场)、7个轮滑冰球场(300平米以上)可供市民一年四季体验畅滑。
贵州山地滑雪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六盘水近年来立足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游客冬季旅游需求,建成梅花山、玉舍、乌蒙3个低纬度、高海拔户外滑雪场。2023年至2024年滑雪季,3个滑雪场所在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25万人次。六盘水市副市长香萍表示,今年滑雪季,六盘水将以“玩南国冰雪,享快乐健康”为主题,推出“雪上飞舞”“雪上悦动”“雪上南国”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旅活动。
“自打进入冬季以来呀,我们着实花了不少心思,打造出了集住宿、餐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消费场景,就是想让游客们能拥有全新的冬季消费体验。”贵州省仁怀市长岗镇某家民宿负责人介绍,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业态,还有效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率。
各地正积极寻求冰雪经济新机遇,以冰雪运动为引擎,全面促进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及冰雪旅游的融合发展,将冰雪经济培育为新兴的增长动力。
数读中国冰雪经济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4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已达9700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0053亿元。
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超过3.85亿
人次,预计2024~2025冰雪季有望突破5亿人次。
冰雪旅游的消费能力远高于常规的旅游消费能力,人均每次参与冰雪旅游的消费在1000元以上。
2015年全国冰雪运动场地数量为700多个,2023年底增长至2847个,是2015年的4倍多。
冰雪装备器材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不到5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约220亿元。
冰雪旅游推荐地
黑龙江哈尔滨
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等多个冬季旅游园区已正式开工建设。两处冰雪标志性景点的建造规模都超越往年,园区设计和建设都将融合更多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相关元素。
吉林
近日,吉林省各地滑雪场全面“开板”。在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服务中心,雪友们整装待发,他们拿起雪板雪杖兴奋地奔向雪场。随着吉林新雪季的全面开启,冬季到吉林来滑雪已经成为海内外雪友的热门活动之一。
内蒙古
“滑雪+旅游”“滑雪+赛事”“滑雪+美食”……内蒙古不断打造冰雪旅游新业态。游客们在这里将开启冰雪之旅,雪地拔河、雪地摔跤、骑上骏马穿越茫茫雪原,一系列雪地活动将点燃冬日热情。
新疆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县冰雪资源丰富,冬天银装素裹。位于乌鲁木齐县的庙儿沟龙王瀑布风景区,可以满足你一切对雪的向往和需求。乌鲁木齐县还将陆续推出冰雪赛事、冰雪火锅节、欢乐采摘行等4大类共42项活动,丰富游客游玩体验。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网、中国新闻网)
整理/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