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4年11月25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我国将在全国推广应用数电发票
    • 《习近平关于依法治军重要论述摘编》印发全军
    • 各方担起责任筑牢安全防线
    • 开心麻花年度大戏《咏春》11月29日将在南海首演
    • 24支猛龙竞逐大沥盐步龙涌夺冠
    • 司法部部署措施加强矛盾纠纷化解维护社会稳定
    • 首批100家“南海老店”获颁牌

    第A02版:要闻

    • 南海“龙超”启示录

    第A03版:77927141

    • 群龙狂飙

    第A04版:镇街

    • 课堂“搬”进车间感受智造魅力
    • 孩子当起工程师给车尾灯“打螺丝”
    • 学子方阵精彩展演给学校送生日祝福
    • 员工主动辞职公司为何赔了57万元?
  • 数字报首页

A02:要闻

南海“龙超”启示录

热度贯穿全年,成南海又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2024年11月25日

■西樵“半山扒龙船”。

■九江双蒸2024南海龙舟超级联赛总决赛现场。

■新潮的单人龙舟耐力赛。

扫码看专题报道

西有“村超”,南有“龙超”!要说今年的文旅新“顶流”,南海“龙超”必须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岭南新国潮的代表,南海“龙超”火爆程度堪比“村超”。无论是在高楼林立的千灯湖CBD,还是在九曲十八弯的乡间河道,2024年,你总能看到南海“龙超”劈波斩浪、热血沸腾的超燃画面。

从“群龙狂飙”的紧张气氛,到“担凳仔霸头位”的全民热情,南海“龙超”以其独特的魅力,演绎了一场超越体育竞技的文化狂欢。可以说,“龙超”已成为南海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更是一场全方位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盛宴。

传统的民间赛事如何带火一座城?南海“龙超”何以灿烂一整年,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整合全区资源创新传承龙舟文化

2023年,一个现象级文旅IP——贵州“村超”火爆全网。“村超”珠玉在侧,也让南海萌生了更大的雄心。

这一年,南海首度将赛事规格和筹办主体升格到了区级层面,整合全区文旅、招商资源襄助,结束了以往“龙超”仅靠民间自由生长的状态。

今年,南海提出以打造“叠滘龙船漂移地理标志”为依托,强化区、镇、村、社区四级联动,3月到12月常态化举办龙舟月赛、季度赛、年终总决赛,将赛事延长至全年,剑指文体旅融合赛事顶流。

从“散装”走向“集成”,“龙超”不断突破行业“天花板”,着力打造城市“超链接”。

从年头到年尾的55个项目,超过500场活动,至小雪时节前后达到高潮,11月23日在千灯湖举行的九江双蒸2024南海龙超总决赛完美收官,让这座岭南古城再次火爆社交平台。

传统龙舟赛如何在传承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这在于南海“龙超”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群众共鸣,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与时代同频共振。

南海“龙超”之所以能在全年掀起热潮,是因为它超越了单一的文化符号,在城市谋篇布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创新挖掘传统龙舟文化IP,以时尚创意的方式融入当下人们的消费场景,与大众日常生活相连接,使之真正得到创新性发展。

例如,此前召开的全区文旅大会,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抛出的“1123”文化工程,包含了“龙超”实施计划,旨在打造全民共享的城市盛事品牌,点亮人文经济。

再如,南海在挖掘阐释好龙舟文化等“十大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的同时,创新推出了“龙船漂移”“半山扒龙船”“女子龙舟赛”等激动人心的项目,这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背后是人们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与情感共鸣,是龙舟文化核心内涵的体现,也是文化自信的情感表达。

这也在于南海“龙超”以龙舟文化为支点,奏响了人文经济与城市发展相融共生的奋进曲。从墟游记到龙超,从千灯湖到大地艺术节,南海整合城产人文资源,正在试验一场人文经济学的革新。人气就是财气,以人为本,才有人文,再把文化加以活化和创新,自然带动经济的发展。

毕竟,流量是短暂的,但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留量才是王道。正是通过“龙超”,南海探索出一条文化与经济共生共荣、共享共融的实践路径,让人文经济学成为南海最生动的实践。

这还在于今年的每一场南海“龙超”赛事,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享有“极强的参与感”。通过群众主创、全民参与,将“一条船一条心”的龙舟精神发扬光大。这种参与感不仅吸引了南海本地人,也吸引了各地网友,参与感和氛围感带来的快乐是无可比拟的。

正是让群众成为主角、全民广泛参与,以及政府对龙舟运动及文化的呵护和培育,最终促成了南海“龙超”在2024年成为“顶流”。

常态化办赛事让“一时红”变“长久红”

南海“龙超”虽然是一项群众体育赛事,其技巧之精湛、形式之多变、竞争之激烈,却属独一份。近两年来,南海“龙舟”不断老树抽新芽,斩获了一大批忠实铁粉。

多元与统一并存,南海各个镇街都有独特的“龙超”打开方式。

今年以来,南海以创新形式推动“龙超”出道出圈。大年初一,在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30支龙舟队激扬竞渡;二月二“龙抬头”,九江的起龙仪式,引发了全国龙舟的联动;端午期间,盐步老龙出水、桂城叠滘龙船漂移轮番上演;5月下旬,沥桂一体龙舟赛,龙舟与徒步活动同日举行,展现了“水上船龙,岸上人龙”的壮观景象;中秋国庆期间,里水的锦龙盛会、九江的龙舟嘉年华激情开划………

南海“龙超”赛事覆盖全区7个镇街,从年头持续到年尾,共有55个项目,超过500场赛事。除了赛事之外,今年的“龙超”还增加了许多体验性内容,游客可以在真正的比赛龙舟上亲身体验,“龙船饭”和各类龙舟周边产品也颇受欢迎。

古老与年轻相结合,创新一系列硬核“玩法”。

在南海,“龙超”的表现形式远不止一种。新潮的单人龙舟耐力赛、五人龙舟“水上马拉松”、标准龙舟直渡竞速、漂移龙S弯、L弯、C弯炫技、斗艳比美的老龙巡游、拼热血的龙舟拔河,各种新潮玩法尽展“水上南海”的激情。

此次南海“龙超”总决赛集结了所有新潮“玩法”,成为一场运动“盛宴”。不仅有单人龙、5人龙、12人龙、22人龙(漂移)接力表演赛,还有标准龙舟直渡竞速、漂移龙C弯炫技等。

现场不仅有速度与激情,还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两条传统龙在千灯湖上巡游,伴随着南海龙堂的特色龙旗和罗伞,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

从破浪到破圈,激发出南海“龙超”的文旅消费新活力。

南海“龙超”泛起的浪花不仅划破了水面,也在岸上激起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回响。龙舟赛事在白天举办,而从龙舟延伸出的特色活动,“拉满”节日氛围感,叠加多种消费场景,助推文旅消费的发力方向。

数据显示,仅端午期间,南海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2.43万人次,同比增长24%;区内6家星级酒店累计接待游客数同比增长54.41%;此外,许多当地餐饮企业推出了与龙舟文化相关的特色菜品,如龙舟饭、龙舟粽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品尝,收入较往年同期增长了近三成。

“龙超”既保留了乡土气息,又带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今年“龙超”推出“龙舟+研学”“龙舟+文创”“龙舟+市集”“龙舟+电竞”等多种文旅活动,并在景区、商圈、滨江湖畔等地举办,打造消费新场景、体验新空间,实现“龙舟+”对消费的拉动作用。

从“出圈”到“长红”,从“流量”到“留量”,从“乐子”到“路子”,南海“龙超”还需不懈地探索创新各种形式。

在2024南海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南海发布了“南海龙超”实施方案暨2025年“龙超”赛事推介。未来,南海将依托“龙舟+龙狮”打响“龙超”品牌,打造六大赛事和三大配套,常态化举办赛事活动,让“一时红”变“长久红”。

有“心意”又有“新意”“龙舟+”丰富文旅新场景

有“心意”又有“新意”,在各种花式整活的“龙超”赛事背后,我们看到了南海的城市营销力。在全媒体时代,“火爆出圈”不仅代表了民意,更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体现。“龙超”硬控全国,其爆火并非偶然。

政媒共同策划,未赛先火,全网出圈。南海区政府联动本土媒体,提前半年启动筹备工作,在创新赛事组织的同时,围绕龙舟深入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放大人文底蕴魅力,使得“龙超”比赛的关注度节节攀升。

赛前,南海专门出台龙舟、醒狮创新发展实施计划,对全区1087条龙舟进行普查登记,指导各龙舟队伍在七湖三湾等江河湖畔开展训练活动,营造“村村有龙舟、周周有训练、月月有赛事”的全民运动氛围。

今年2月,南海区政府还印发了“叠滘龙船漂移”地标品牌建设方案,提出进一步打造“南海龙堂”城市公共文化IP,建设“叠滘龙船漂移”地标品牌。而“龙超”则是南海区委区政府重点打造的文体旅融合赛事IP,以“龙舟+非遗+体育+文旅+消费”模式丰富文旅深入融合的新场景。

叠滘龙船漂移火爆之后,南海精心制作了以叠滘龙船漂移为主题的45分钟纪录片《五个划水的少年》,在全网播出后,获得广泛好评。南海还发起了“请到佛山飙龙船”全网短视频共创活动,鼓励自媒体达人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发布叠滘龙船漂移相关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2亿次。

多元的新闻产品,通过全媒体、全方位、全过程的报道,联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总台港澳台中心、澎湃新闻、广东电视台等央媒省媒及自媒体形成赛事传播矩阵,使得赛事从预告到正式比赛都保持了高度的热度,深入全国全网。

打造温情体验,戳中年轻人的心。南海“龙超”火爆出圈的背后是人心所向,是城市与民众在文化连接上的“双向奔赴”,更是温情直抵人心。

以人为本,南海充分发掘传统龙舟文化对年轻人的独特吸引力——龙超不仅唤起儿时记忆家门口的一场热闹盛宴,犹如鲁迅先生笔下久久回荡在心头的《社戏》;也是白天“上班族”晚上相约做“扒仔”的默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情绪的出口;是夏日午后的一场水上“速度与激情”,在放声呐喊中分泌快乐多巴胺……

有共鸣才会有共情。除了联合本地媒体精心组织“飙龙船”体验、千人围餐“龙船饭”、周边文创等跨界文旅新玩法,南海还大胆向全国游客“表白”,让“来了就是南海人”成为这座城市的最美情话。

可以说,不管是本地人,还是热烈奔赴而来的游客,都能在这里充分释放幸福感。他们自发地在抖音、快手、视频号、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发布新鲜热辣的赛事体验与现场故事,让更多海内外网友通过社群分享,认识南海、了解南海、爱上南海。

当然,“龙超”出圈并非目的,闯出新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才是追求。南海“龙超”带来的“大流量”,正在转化为南海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借助南海“龙超”的热点价值,吸引了“九江双蒸”等企业进行冠名赞助合作,用于“龙超”赛事执行和组织推广。

被“盘活”了的“龙超”,让我们看到了南海的城市想象力。除了“龙超”,南海还是醒狮的发源地,功夫之城、大地艺术节、广东千古情的所在地。当前,南海正以“龙舟+非遗+体育+文旅+消费”丰富文旅深入融合的新场景,赋能城市假日经济,努力为广大市民游客留下活力、新潮、时尚多元的城市印象。

如何留住泼天的流量,迈向多彩的未来,我们期待南海“龙超”继续探索答案,打造属于南海自己的“超级主场”!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付艳霞黄婷柯凌娜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章佳琳黄永程刘贝娜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